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重生在海洋时代的 > 167天秤169(第3页)

167天秤169(第3页)

按照各个地方志的记载,可知这场地震的范围。东起南京,西至甘肃靖远,北到陕西保德,南至湖南浏阳都有震感记录,就连边远的广东和福建都受到这次地震的影响。

除了烈度强,影响范围大之外,这个地震还有个特点是,余震持续时间长。史料记载说,这场地震的大规模余震,持续有五年之久才渐渐减轻,到万历年间才彻底消失。

为什么这次地震的影响这么长的时间。因为地震爆发的短时间内,就有50多万人直接伤亡,无论城乡皆成一片狼藉,大量的人口死亡,随之而来的必定有瘟疫和灾荒。通过以上和师兄查到的那些古时代灾难的记录。我得出的几个结论。

第一、由暖稳定期到冷稳定期的周期大概是250年左右。

第二、现在的大明在冷暖变换的时间时期。不但会有剧烈的水旱天灾还有频繁的地震。

当然,我所说的频繁是平摊到几百年中。不是说今天这地震,明天那里地震。而是间隔是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

第三、由于以前的历史太长。而且一些记录在战乱中也损毁了。所以唐宋元明这段历史就尤为重要。因为它离我们最近,记录的也最全保存的也最完整。

根据这些推论,我们现在正处于由暖到冷变化最剧烈的时候,也就是说我们的天气会逐渐变冷,而且水旱,地震灾难也会变得十分频繁。为了避免出现五胡乱华和五代十国那时那样的乱世所以我们必须为大明的人找到新的口粮或者宜居的地方。”

三师兄看着林夕脸色没有什么变化,而是问:“这些都是你的猜想,你怎么肯定这些事情都是真的呢?”

“燧人氏猜想钻木可得火?嫘祖猜想蚕丝可得绸?神农猜想百草的种子可得粮?兵祖蚩尤猜想铜可铸兵?

如果没有上古先人的猜想,吾辈至今依旧茹毛饮血与野兽无异。”林夕慷慨激昂的说。“哪怕我猜错了又如何?我只不过想集结一部分力量,开拓南洋,恢复交趾、水真腊和三百宣慰司这些三宣六慰羁縻统治的故地而已。”

“你可以把这些事情通过你的老师张载告诉朝廷,让朝廷统一规划。”

林夕苦笑一下说道:“这是不可能的。你看看河槽改海就知道了。沈家为了改海筹集了一批海船在松江被人一把火烧掉了。要实现我的计划必须大力发展水师,可是朝廷上那些人和靠海贸发财的这些海商们会让水师发展起来吗?他们连海图都藏起来了。”三师兄听着林夕说的这些话,然后沉默起来了。

至于林夕所说的河槽改海。就是大明疆域辽阔的国土拥有着世界上最庞大精密的内河体系,其中最核心的是一条绵延数千华里的雄伟大运河。

数不清的物资财富在这些河道上转运川流,它们就仿佛这个古老国度的大小血管一样。

但其实在蒙古人创建的元朝,大运河曾一度荒废,维系北方中枢的江南财赋、更多的是通过海运输送到大都的。

这种废漕改海的举措,在效率和运量上似乎都超过了以往各代,明初北伐时的军需输送也多有沿袭元朝,表明它已经发展到相当成熟的程度。

永乐帝朱棣靖难成功后,不仅将都城迁到了蒙元故都所在,而且逐渐终止了南北海运,京师的物资供给完全改行运河漕运。

要知道正是朱棣本人,曾发起了华夏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国家级远航行动——“郑和下西洋”,让从南洋列岛到东非沿岸的千城百邦,都笼罩在大明天威之下。

郑和的船队无论从总体规模上、造船工艺上和航海技术上,都远远超过大航海时代初期的西、葡两国,如果将之用于南北海运上可谓毫无困难。

但朱棣偏偏在这华夏海权大张之时,花大力气整修好运河河道,然后废海归漕,从此南北间的大规模海运成为了历史,“漕运即国运”的格局就此奠定。

其实朱棣时期的废海改槽恰恰说明了成祖本人的目光长远以及对治理国家手段的成熟。

以大运河为主体的独一无二的中国古代内河水系,虽然优点众多,但缺点也不少:特别是日益烦冗僵化的漕运官僚体系形成了庞大的既得利益,所谓“百万漕工衣食所系”的忧虑、这表明了在漕运血管上吸血的人群多到了什么程度。

到了现在一石米粮从江南运到京师的费用已经是其自身价值的好多倍。

所以明朝从嘉庆年间开始就有人提议废槽改海运以降低运输成本,但屡屡受阻,最近的一次就是松江的那一场大火。

那么以朱棣的聪明,为何会放弃效率明显高得多的海运呢?

其实主要原因有两点:其一是漕运虽然对江南士民是个沉重的负担,但对于沿途的北方州县来说,却是一条不可或缺的生命线。

特别是山东和整个华北平原,在明初天下太平之后逐渐恢复了元气,摆脱了从金、元以来极度凋敝的状态。

而在缺乏南方那样密集水网的北中国,是大运河让各地保持了人员和物资的往来畅通。漕运对于维持大一统局面、降低南北之间的经济差距和各种分歧,是能起到海运所无法替代的作用的。

这种情况就可以想象一下新中国的铁路建设。新中国就是以贯穿全国的铁路网代替了以前的以运河为主的水运系统。

再想想那些因为修起铁路而发达起来的城市,比如河北的省会石家庄,开始就是一个小村庄,就是因为铁路使他发展成为河北省的省会,它也是河北省所有城市中这是建城时间最短的。

所以在大明刚刚建立的时候,恢复漕运是有利于大明的发展的。但时过境迁漕运的弊端已经越来越大,适当的恢复一些海运也是可以的。

但是以漕运为主形成的利益集团,显然不想让海运分薄了他们的利润。

公平的说海运也有其缺点。长江吴淞口以南密布着众多天然良港、而向北走则恰恰相反,港口异常稀疏,而且海滨浅滩沼泽众多。

这对于需要紧靠海岸线航行的海船来说很不友好,让其很难靠岸得到补给。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