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重生在海洋世界的 > 167天秤169(第1页)

167天秤169(第1页)

三师兄从河边回来后,便把他一直传道的事情交给了三嫂。

他让林夕每天给三嫂讲故事,再由三嫂向信徒们宣讲。

而三师兄这些跑了一趟广州城,把他所能买到的所有的史书都买回来,然后钻到屋子里细心的研究。

林夕看着忙碌的三师兄心里暗暗的发笑。

林夕讲的这写天气情况对历史的影响,其实是来于来源于后世的竺可桢和胡维庸等一众气象学家历史几十年的研究而得出的结果。

这个结论中国人的历史记录只是一方面,其他的还有西方的对于远古生物的研究提出大陆漂移说和对远古地质的研究提出的全球变冷地球出现大冰期为基础而推导出来的。

如果只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那么也够也能够推导出这些结论,但是说服力不强罢了。

因为从夏商开始中国的古代的历史资料汗牛充栋,不可计数。

古代的历史资料可不只有那些被文人肯定的史书,和官府修订的历史书。

还有很多野史和自己私修的史书。这股私修史书的风潮直到清朝时江南爆发文字狱之后才得到遏制。

但是很多人在自己的家谱、县志和游记中仍然保留了大量当时的真实情况。

比如包括寺庙道观的一些记录,中国的州志、府志、县志,甚至一些当时文人写的游记都可以当做史料来看。

尤其是中国人有记录家谱的习惯,那些家谱都是给后人看的。他们记录的对本家族的人记录的尤其详细,对他们生活的环境也仔细的描述。

其实中国人修家谱,这是一种从春秋时代流传下来的习惯。

因为中国人现在的百姓在春秋时代就是百国,一国一氏。

在春秋时姓和氏实不同的现在的姓就是指春秋时代的氏。而当时的姓是指专指上古八姓。至于姓和氏混为一谈,那是汉朝的事情。

春秋时失国的这些人都有复国的思想,但是他们的实力达不到,所以就把当时的一些习惯遗留继承下来用来表示自己的国家还没有灭亡。

比如祭祀祖先就是过去诸侯国的祭祀先王。比如普通人家进行殡葬的停灵、埋葬时的棺椁等习俗、还有三七,五七等祭祀之礼,这在春秋时代都是专属于诸侯王或者士大夫贵族的。至于当时的平民老百姓连姓都没有,挖个坑埋了就不得了。至于奴隶自己还得给诸侯王殉葬。

修史也是其中的一种,实际上就是把春秋时代的史官修史的传统变成了家族修家谱了。后来复国的思想没有了,修家谱的习惯却一直保留了下来。

这些流传久远的家谱也是相当详细的历史资料。要不然哪来的那么多野史,甚至同一件事情在不同人的都有毫不相同的两个过程和结果。

鲁迅在《老调子已经唱完》中说:“中国的文化,都是侍奉主子的文化,是用很多人的痛苦换来的。无论是中国人,外国人,凡是称赞中国文化的,都只是以主子自居的一部分。”

这话说得虽然有过激之嫌,却也是大实话。熟悉中国近代史的人都知道满清号称礼仪之邦,却又讲“礼不下庶人”;虽说汉服之美,然而大部分百姓穿的只是粗劣布衫;上层士大夫对洋人显摆琴棋书画,却掩盖不了全国大部分人口都是文盲的事实。以上都是民国时的报纸,对于清朝的评价。

但这种情况是发生在辛亥革命之后。辛亥革命之前的清朝和明朝一样,识字率其实是很高的。虽然达不到全员识字,但是百分之三四十的人数还是能够达到的。之所以只能达到30%到40%,因为在人口的总数中有一半是妇女,她们倒是有很多人不识字的。你再看一下这个比例还低吗?

其实这么高的识字率是托中国汉字的一个特点而决定的。中国的汉字只要认识三四千个字,基本阅读就没有任何问题了。甚至有些字即使不认识,联系上下文,也知道这个字该念什么和表达的什么意思。

而且历代的官府都会推出韵书,也就是相当于现代的汉语词典,规定了这个字该怎么念,也使得蒙学的发展得到了规范。因为想考秀才的人必须得会官话,所以明朝的官话普及率是相当高的。

你看明朝的各种小说话本儿,一个县官儿来到深山当中找当地的村长族老便能打听到当地的情况。因为这些人都是经过蒙学教育出来的,他们都会说官话。

在对比民国一个真实故事江浙和广东的两个商人谈生意居然要用英语进行翻译。可见当时的基础教育已经落后到什么程度了。

再有一个故事是黄埔军校发生的趣事。当时广东政府的领导人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发表讲话,台下站着的北方来的同学居然听不懂台上领导人的演讲。最后还是政治部发现了这种情况。他们把演讲稿写下来贴出来,同学们才知道上面的那些领导人讲的是什么内容。主席台底下的这些同学居然把吾党所宗这四个字听成了萝卜大葱。

明朝识字率高的原因是因为中国古代尤其是明清两代那些没有考上功名的童生、秀才们的主要的谋生方式就是给孩童开蒙。

而中国又非常推崇万般皆下品,只有读书高的理念。所以只要家里有条件,就会把男孩子送到蒙学中学习一下,看看有没有能够参加科考的天分。

而蒙学中所教授的主要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内容和释义主要就是让他们识字。还有《九章算术》、珠算和一些书信、公文、告示、契约的书写方法一些日常中可以使用到的东西。通过这些学习来判断判断孩子们的学习能力。

等蒙学的东西学完,如果孩子比较聪慧可以参加科考,便会学习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希望他们能考出功名来,甚至全村都会为这个人提供物资直到他考出来。

即使考不出来,到一定的岁数,他也会回到村子里成为蒙学教师,继续教授下一代的孩子,再从中间挑选苗子,就这么一代一代的周而复始。

这种情况也造成了明清小说的大爆发。因为识字人多,所以看杂书的人也就多。毕竟科考的是少数,大多数人还要生活的,而这些经过基础教育的人是能够看得懂小说的。

所以那些鬼怪读物、市景小说变流行起来。《西游记》《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红楼梦》等有代表性的著作都是写于这一段时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