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内乱后,他把所有适龄男子全部武装起来,信誓旦旦地要让尼基弗鲁斯三世尝尝老拳。
计划不如变化快,尼基弗鲁斯三世也被推翻,阿历克塞登基坐殿。吉斯卡前段时间派到君士坦丁堡警告尼基弗鲁斯三世的特使返回意大利,他告诉主人说,阿历克塞表示想和诺曼人保持友好。
吉斯卡的战车已经启动,它是不会轻易停止的。
吉斯卡和儿子、塔兰托伯爵博希蒙德(Bohemond)一起领兵向希腊杀去。
这位博希蒙德在历史上也是大大有名,他参加了后来的第一次十字军东征,还做了东征军统帅,与阿历克塞演了一场斗智的好戏,此是后话了。
以拜占庭目前的实力,根本没法两线作战,阿历克塞必须和大塞尔柱帝国和好,他也这么做了,幸好君士坦丁堡有足够的金钱。
这里要说明一点,十几年来,一直和拜占庭为敌的其实是大塞尔柱帝国的附庸罗姆苏丹国。关于这个国家的起源后文再讲,各位只需记住的是,罗姆苏丹国是距离拜占庭最近的塞尔柱国家,统治大部分小亚细亚,这次与拜占庭和好的也是罗姆苏丹国的苏丹苏黎曼。
【迪尔拉奇乌姆战役】
1081年5月底,诺曼军搭乘一百五十艘战船抵达拜占庭边境的艾维隆(*alona)海湾。诺曼军总兵力三万人,其中包括一千三百名骑士。
巴尔干的拉古萨(Ragusa)是拜占庭的敌对国家,所以它也派了几艘战船支援诺曼军。
兵贵神速,吉斯卡没敢在艾维隆海湾久留,舰队迅速驶往克基拉(爱奥尼亚海上的一座岛屿),没费多大劲儿就轻松将之占领。
吉斯卡把克基拉作为桥头堡,得到南意大利来的增援后,向拜占庭最西部的边境重镇迪尔拉奇乌姆方向运动;那里是伊利里亚军区的首府和主要港口,战略地位相当重要。
“迪尔拉奇乌姆战役”(Battle of Dyrrhachium)就这样打响了。
迪尔拉奇乌姆是个古战场,凯撒和庞培曾在这里交过手,凯撒还差点因庞培的一次偷袭丢了老命。(详情可参见凯撒和庞培的“法萨卢斯战役”)
拜占庭在这里经营已久,防御工事沿狭窄绵长的山脊一直延伸到海岸边。
登陆后,诺曼军驻扎城外,将之团团包围。
阿历克塞当然不会坐以待毙,听说吉斯卡要和他叫板,他立即派特使请求威尼斯总督说,如果威尼斯肯出手相助,以后和拜占庭贸易时,威尼斯可以拥有很多特权。
威尼斯总督对吉斯卡控制奥特兰托海峡(Strait of Otranto,连接亚得里亚海和爱奥尼亚海的海峡)极为不满,因为这损害了威尼斯的利益,同时他也深刻地认识到,诺曼人虽然皈依了基督教,但是他们善于冒险和喜欢掠夺的本性没有变。
威尼斯总督命令威尼斯舰队拔锚起航,增援拜占庭。指挥诺曼舰队的博希蒙德没想到身后会杀出个威尼斯舰队,顿时慌了手脚。诺曼舰队反击得相当英勇,可是他们缺乏大舰队作战的经验,结果吃了大亏。
威尼斯舰队擅长海战,他们使用一种被称作“海港湾”(sea harbour)的战术,战船组成紧密队形,向诺曼舰队频频发起攻击,更兼威力巨大的希腊火,诺曼舰队的防线很快便被撕开。
获胜的威尼斯舰队继续前进,抵达迪尔拉奇乌姆的港口。与此同时,拜占庭舰队也开到城下,配合威尼斯舰队又打了一个漂亮仗,大败诺曼舰队。
吉斯卡并没有被海军的失利打击信心,他开始积极筹划围城事宜。
守城的是久经沙场的乔治&;#8226;巴列奥略(George Palaeologus),他是皇帝亲自点的将。阿历克塞给他的命令是,不惜一切代价守住迪尔拉奇乌姆,朕组织人马火线增援。
乔治果然不辱使命,整个夏天,吉斯卡使出浑身解数,投石机、弩砲、攻城塔全都用上了,迪尔拉奇乌姆依然纹丝不动。乔治还不失时机地主动出击,其中一次成功地摧毁了诺曼军的攻城塔。
苍天不佑,诺曼军营地里又爆发疫病,超过一万人就这么死在异国他乡,其中还包括五百名骑士。(记于《阿历克塞传》,作者安娜&;#8226;科穆宁娜,阿历克塞之女,也是欧洲历史上最早的女史学家之一)
屹立的塔楼和澎湃的海浪似乎在嘲笑吉斯卡,说他自不量力。吉斯卡并没有垂头丧气,诺曼军惨遭重创,他们的攻势却依然不减。
巨石、火球不断砸向城墙,弩箭不断射进城里。守军在攻城武器日夜不停的攻击下陷入绝望,乔治心想,皇帝的援军怎么还不到啊!
其实,阿历克塞率领援军正在路上。
这支援军约有两万人,组成相当复杂,其中包括:马其顿卫队和色雷斯卫队五千人,精锐禁卫军一千人,摩尼教派教徒两千八百人,土耳其雇佣军两千人,法兰克雇佣军一千人,另外还有塞萨利骑兵(塞萨利人组成的骑兵)、亚美尼亚步兵、从巴尔干招募的士兵和其他一些轻装部队,作辅助部队的则是一千瓦良格卫队(成员主要是诺曼征服后,离开英格兰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和七千土耳其人(罗姆苏丹国派来的援军,由此可见,苏黎曼这人还是很讲信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