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如何抬高教皇地位呢?当然是再次组织十字军东征,夺回圣地。如果说前几次东征还带有那么点儿“大公无私”精神的话,那么这一次完全出于教皇的私心。
和前几位忽悠东征的教皇不同的是,英诺森三世不仅是个搞宗法研究的,对军事也颇有心得,他亲自制订出一套作战计划:首先攻占埃及,再以埃及为前哨,进攻圣地。
这个计划看上去还不错,不是不错,而是相当不错。请大家展开地图或者打开Google Earth,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到底不错在哪里。
首先,只要走地中海就可以方便地到达开罗附近,那里离耶路撒冷不远。因此,走海路比走陆路快捷,还不用招惹不着西欧人待见的拜占庭。
其次,埃及是个粮仓,有了它,不愁军队没饭吃,温饱可是远征的最大问题。
再者,开罗是阿尤布王朝的龙兴之地,攻占那里可以在政治上和精神上对敌人进行双重打击,到时候萨夫丁就得去精神科挂号了。
最后,如果十字军国家愿意配合的话,必能令阿尤布王朝首尾不得相顾。(萨夫丁统治时期,阿尤布王朝和十字军国家挺和谐)
怎么样,不错吧。在理论上的确不错,这一作战计划也将成为以后数次东征的指导思想。但请各位注意,这只是理论上的!
英诺森三世想到做到,他发出教令,号召各国组织十字军东征。君主们让教皇很受伤,大家都在自扫门前雪,没闲工夫理他:
在德国,巴巴罗萨的小儿子、士瓦本公爵菲利普把侄子腓特烈二世和嫂子踢下王位,自己在几位亲王拥立上出任德国国王,英诺森三世兴风作浪,推举狮子亨利之子奥托四世(Otto IV)当国王,如此一来,正如老家伙预料的那样,德国乱上加乱;在英法,残暴的无地王约翰令金雀花王朝的贵族忍无可忍,法国国王腓力二世又因利益问题与无地王约翰闹翻,致使英、法战火不断。
这三个最有实力的国家都不参与,东征还怎么搞。
每次东征都是大忽悠上班的时候,这次也不例外,西欧总有那么几个人愿意充当这个角色,已经是第四次东征了,他们还是那么有市场。
有个叫富尔克(Fulk of Neuilly)的修道士肩负重担,在各地大肆吹风。在富尔克的“敦敦教导”下,香槟伯爵提伯(Thibaut)组织起一支十字军。不巧,提伯没等出发就死了,东征还得继续,统帅换成意大利人、蒙费拉侯爵博尼费斯(Boniface of Montferrat)。
英诺森三世笑了,自己的老脸终于有了光,有人挑头东征,不愁没有后来者。
【一分钱憋倒英雄汉】
进攻埃及,走海路最方便。英诺森三世的书信像雪片一样飞到威尼斯、热那亚,还有其他一些城市国家,协商搞一支舰队。热那亚对东征不感冒,经过长时间磋商,威尼斯终于同意派舰队运送十字军。
英诺森三世又笑了,威尼斯舰队是当时欧洲实力最强的海上力量,有他们帮忙,哼哼!英诺森三世笑得太早了,很快你老脸上就会再添几道皱纹,挨几个大嘴巴子。
十字军里有四千五百名骑士,九千扈从,和两万步兵,士兵、战马着实不少。威尼斯总督扳脚趾头数了数,自己手头的战船和水手根本不够用,怎么办,现场DIY战船、临时招募水手吧。
花了很长时间,战船和水手全部到位。军号已吹响,钢枪已擦亮,东征就要大张旗鼓地开始了。
博尼费斯兴致勃勃地准备出海,设想着到埃及以后金怎么淘,美女怎么抢。这时候,威尼斯总督来了,搅乱博尼费斯的白日梦。
威尼斯总督说,我们造了这么多船,招了这么多水手,可是花了不少钱,不好意思,这笔费用得你们出,一共八万五千银币,拿钱来吧。
博尼费斯攒鸡毛、凑掸子,还欠人家五万一千银币,差老鼻子了。
威尼斯总督不干了,你不给钱就别想出海。
也难怪他上火,威尼斯的钱都花在战船和水手身上,财政几乎陷入停滞状态。当时威尼斯包括老幼妇孺在内才六万人口,充当水手的竟然有两至三万人。这么多人随军出征,威尼斯的经济那就更吃紧啦。出征的都是年富力强的大老爷们和大小伙子,这可是出去玩命,弄不好威尼斯将会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
一分钱憋倒英雄汉,博尼费斯眉头一皱、两手一摊,我是要钱没有要命一条,你看怎么办吧。
威尼斯总督说,这样吧,你们先别去埃及,帮我们消灭一个敌人,就算抵债了。
在巴尔干半岛的达尔马提亚省,有一座港口——扎拉(Zara,今克罗地亚的扎达尔)曾经归威尼斯统治,威尼斯总督说的敌人就是扎拉。
扎拉曾发生过一场起义,起义者脱离威尼斯,和教皇国、匈牙利王国结成联盟,威尼斯多次派兵征讨都大败而回。
这次十字军东征正提供一个好机会。博尼费斯完全可以赖账,但他认为东征的路上得到的会更多,值得赌一把,所以这笔买卖一蹴而就。
【扎拉之围】
防守扎拉的大部分是匈牙利军,匈牙利此前也答应加入十字军,当然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匈牙利国王只是动动嘴皮子,并没采取实际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