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比特币,就不得不说币圈的一位殿堂级人物–吴忌寒。
吴忌寒从小到大都是学霸,从重庆南开中学考入北大,拿到了经济学和心理学双学位。毕业之后进入投行。学霸每天翻墙逛bbS,无意间瞧见了btc。
大概时间也就是2011年五六月份期间,花了两三天的时间去研究了技术层面的可能性,随即就开始打电话跟朋友募资。
他从最好的朋友开始,按关系亲疏打电话,第一个朋友什么都没问,就直接转了他两万块。最终募得10万元,那时的比特币是10美元一个,他把这些钱在淘宝和mt。gox买入了比特币。
他又结识了广西国土资源规划院里的一名工程师刘志鹏,他是个不安分的工程师。16岁时开始科幻写作,有个笔名叫长铗。
于是两人加上端宏斌,创办了比特币资讯交流网站巴比特。
人家老端的主业是财经专栏作家,炒股才是人家的主业。
巴比特网站的雏形是个人网站,靠着吴忌寒和长铗凑了几千块钱,租了一个服务器,吸引来了当时国内比特币圈子里仅有的十几人在网站上注册账户,大家一起翻译一些关于比特币的咨询文章,还有打赏功能?
2011年8月,吴忌寒在巴比特发了第一篇专栏文章,讲述他用比特币在中国买东西的经历,“花了0。1个比特币将同事的云服务内存从2Gb升级到18Gb”。
而那并不是吴忌寒第一次用比特币淘宝购物,“半个月之前用比特币淘宝购得一双奢侈品拖鞋”才是名副其实的吴忌寒淘宝购物的“处女代表作”。
到了2011年底,吴忌寒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他把中本聪的比特币创世论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翻译成了中文,因此被称为是“比特币的布道者”。
陈景云知道这个人,但可惜不是一个圈子,根本找不到联系方式。
他主要是想请教一下,自己如何在淘宝或者门头沟交易。
陈景云有空去了一趟车库咖啡,门可罗雀看起来感觉都快倒闭了。币圈后面的大佬最少一年多以后才会聚首那里,现在还为时过早。
要想买卖比特币,现在唯一的途径就是杨林科的比特币中国。
不过现在还不是介入的时间,经历了门头沟黑客事件,一枚比特币已经从6月19日的17。5美元,掉到了8月份的7美元。
而自己的工作室依然每天24小时开机在挖比特币。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陈景云心里非常清楚:此时,币圈隐藏的一个大佬,正在疯狂的囤购比特币。
他就是李笑来!
2011年3月,他花费1。31万美元买入了2100个比特币。从哪里买的无从可知,大概率是门头沟交易所。
一枚比特币购入的成本价大概在6。2381美元,当时美元汇率为1美元兑人民币6。5695元,这笔投资算下来就是差不多元人民币。
2011年4月–7月期间,他和人合伙投资共计60万元用矿机挖矿,总共也就挖到100个,他占股40%,投资了24万,分到40个比特币。算下来一个币差不多6000元人民币。
此时的矿机根本就是一个骗局,这显然是个亏本买卖,李笑来及时止损,不能这样干了。
2011年8月,通过朋友代购。李笑来花费元人民币,又购入了个比特币,算下来一个比特币的成本差不多8。75元人民币。
就这样,李笑来先后投资++=元,总共购买了2100+40+=枚比特币。
一枚的成本大概在30。48元人民币左右,按照2011年8月实时汇率一美元兑换6。3849计算,他的成本价在4。77美元一枚。
1972年,李笑来出生于吉林省延吉市,1989年,李笑来取得了东三省计算机比赛的第一名,有望进入清华大学。
然而命运捉弄人,他最终未能如愿以偿。第二年,李笑来转学至长春大学会计专业。
1997年,李笑来任职沈阳博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这是李笑来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在网络之中;2001年-2008年,李笑来入职新东方教育集团,任职国外部高级教师,着有《toEFL核心词汇21天突破》等英语辅导类书籍,据说销量不错;2008年,李笑来创立艾德睿智国际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2011年1月27日,在bitcoin-otc上,三个来自津巴布韦的账单以每4个比特币兑换100万津巴布韦货币。
不到一周时间,2011年2月初,比特币和美元同价,达到1个比特币=1美元。
而此时,在中国的李笑来也震惊了,“什么东西,居然比美元还贵”。他花了半个月时间研究明白,“上来就买了2100个币”。
与此同时,2011年5月29日,瑞典海盗湾创始人宣布将自己的财产全部兑换成比特币。
几周后,比特币涨到24美元,李笑来的投资获得4倍收益。他转念一想,就想了个特牛的主意:我已经赚了4倍了,拿出一半来,挖矿去”。
不过,“挖矿”是件技术含量挺高的活儿。他和合伙人朱峰买了46张华硕显卡,攒了几十台电脑,在河北省霸州的一块农田上,用改装的集装箱改装成机房“挖矿”。
但最后,投资60多万元,两人只挖出100多个币,价值万元左右。
到2011年6月,比特币已上涨到25美元。“挖矿”失败之后,李笑来并没有放弃对比特币的热衷。他靠收购的方法获取更多的比特币。
李笑来破釜沉舟买下的十万比特币,竟然在后来的时间里,身价一路飙升,让李笑来成为了坐拥亿万财富的人生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