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赵匡胤精神一震,猛的抬起头来。
一个满身正气的大臣挺身而出,向那些畏手畏脚的投降派发出了怒吼。
“好!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说得太好了!”赵匡胤感慨的说道。
“我大宋还是有人的呀!”
发言者,李纲也。
李纲,算是北宋朝廷的一个刺头。在赵佶同志的带领下,朝廷上上下下大大小小的官员大部分都成了贪污腐败的王八蛋,只有少部分人还依旧在困难中孤独前行。
李纲就是其中之一。
出身于仕宦家庭的李纲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加上他勤奋好学,精通诗赋,才气远近闻名。更可贵的是李纲自幼有大志,从少年时就很注意关心国家大事,一言一行必遵法度,颇得长辈们的赏识。
三十岁时,李纲中了进士。开始了他的做官之路。一开始的仕途还比较顺,但李纲性子比较直,总是喜欢议论朝政。
在高俅蔡京等诸位“人才”把控之下的朝廷,李纲的议政自然多是以抨击为主。
当然,诸位大人自然也不是吃素的。虽然他们干活不行,但整人还是挺厉害的。
于是不久后,愤青李纲就被贬官了。同事们看着默默收拾行李准备离开的李纲,都有些同情。
希望他能吸取教训吧?
他们不知道的是,李纲的眼神愈发坚毅起来。
李纲虽然官职低了,但一点也没有消极怠工,每天依旧是勤勤恳恳地干活。就在新岗位待了几年后,出了大事。
宣和元年,京师开封府发生大水,灾情严重,百姓们倒了大霉。但大家却不敢上书。
现在还是蔡京在主持朝政,而蔡京的心胸又不是那么宽广。谁要敢上书说这事,那可真是摸老虎屁股。
于是官员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百姓遭难,连句话都不敢说。
就在这时,沉寂已久的李纲再次觉醒。他不顾自己的官微言轻,上《论水灾事乞对奏状》。指出大水袭来漂浸民居,权臣、宦官本应竭智效力,捐躯报国救民于灾难之中,然而水灾过去数日,灾民却迟迟得不到救济。
这是为什么?是因为你们这些当权者不负责任!
还没等蔡京等人缓过神来,李纲的第二封奏疏随之而来,这次更狠,把抨击的目标定在了皇帝头上。他劝告赵佶不应一味享乐,而应积极采取措施,减轻人民负担。
措施也有,应减免当年赋税,赈济灾民,停止害民之举,严惩水灾中玩忽职守的官员,把他们以正典刑,另外提拔一些关心人民疾苦的有识之士。
皇帝大人的反应不得而知,可能正在忙着画画写字,但蔡京那边就炸了锅。
你小子,怎么敢的?!
很快,一纸调令就下来了——将李纲贬到南泉州的沙县当一个管理税务的小官。
李纲依旧没说什么,收拾东西就出发了。不过我个人认为,李纲同志虽然官又小了,但是这次的地方不错,可以去那里猛吃沙县小吃去(这玩意唐朝就有了)。
北宋朝廷毕竟还是有好人的,他们看到了这个叫李纲的人执着不已地上书,认为他是个人才。
小时候曾经夸奖过李纲的陈瓘和其他清流之士再一次发挥了作用,李纲不久又被调回了朝廷,任太常少卿。
话说回到现在,李纲的怒吼出来之后,群臣和皇帝集体懵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