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传奇》作者 秦淮 2009…4…4……QQ951292459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九十二回:受周禅匡胤立宋国 联北汉李筠抗汴梁
且说赵匡胤领着五员女将进了第一道宫门,就令曾秀英,王月露二人把住二门,并吩付不论何人,一律不许进出。继续领着三员女将,进了第二道宫门,又令陶三春,徐银英二人把住第三道宫门,也吩付她们不许任何人进出。
陶三春道:“只有坠儿一个人陪太尉进后宫,小将实在放心不下,就请太尉让小将也跟随进去吧。”
匡胤把手一挥道:“休要多言,把守在此就行了。”说罢,只带着金坠儿,来到太后寝宫门口,也对她说:“你也只站在这儿,休要进来。”说罢,便径自进去。坠儿本来也是放心不下,想要跟着进去的,但知他的脾气,说一不二,不敢违拗。而且也略知太尉与太后的关系并非一般,因此也不敢说进去的话了。
且说匡胤进到殿内,只见太后独坐啜泣,只有秋菊一旁侍立,忙趋前行礼。太后泣道:“太尉何必多礼?请起来说话。”匡胤礼毕起立。太后又道:“太尉此来直闯后宫,意欲何为?莫不是要赶尽杀绝我孤儿寡妇么?”
秋菊见了,失声痛哭,趋前扯着赵匡胤道:“太尉与太后当年旧事,除了天知地知之外,也就只有婢子知道,想不到如今太尉竟然忍心下此毒手,就请太尉先杀了奴婢,好在黄泉路上与太后作伴……”说罢,倒身跪到匡胤面前,叩头如捣蒜般的。
匡胤见此情景,一时十分尴尬,忙扶起秋菊道:“秋菊休要如此,你不见本官今日孤身进入后宫拜谒太后,只因是有要事商议,岂有加害太后之理?汝太过多虑了。”
太后见说得也合情理,又听说是有要事商议,便对秋菊道:“汝且退下吧,太尉若是要杀哀家,你也是在劫难逃的,黄泉路上你还怕找不到哀家么?”秋菊见太后如此说了,只得啼啼哭哭,退了出去。
匡胤听太后如此说了,垂泪复又下跪道:“赵某不敢。先皇对某恩比天高,太后对某情比海深,俺赵某岂是那忘情负义之人……”
太后听了,掩面大恸道:“太尉今日黄袍加体,尚记当年符家庄故事么?”
匡胤答道:“符家庄故事魂牵梦绕,终生难忘。”
太后一面哭着,一面下座扶起匡胤,失声叫道:“二哥哥!今日真不想看到是你来逼宫?换了另一个人来,我倒没哪么伤心……”
赵忙扶着她道:“二妹妹……”
太后以手势止住他,自己继续哭诉:“……自从先帝驾崩,宗训继位,哀家也是忧心忡忡,因为他年纪幼小,诚恐有人谋朝夺位。但想到的第一个是李重进,第二个是张永德,绝未想到却是二哥哥你……”一面说,一面哭,竟是泪如雨下,泣不成声,伏到匡胤的肩上了。
匡胤忙把她扶住,接过话头,正待说话,但一开口,又让太后给截住了,她继续说道:“……我只想到朝中大事外面有俺家大哥,内面有二哥哥你把持着,兵权也大都在两位哥哥手上,大周江山也许就稳如磐石了,哀家也可以安枕无忧了,万万不料前来逼宫夺位的却是我最亲最爱最放心的二哥哥……”
太后的一顿说话,可以说是抱怨,也可以说是数落,匡胤听了,不免满面愧疚之色。想当年他与柴荣与符家,是恩,爱,情,义都交融在一起的,也说不清是谁欠谁的恩义,谁欠谁的情爱,所以,如今为了江山社稷,要来个白刀子进红刀子出,赵匡胤是横不下心来干这号事的。要的话,他尽可使别人进宫。如今他不让别人进宫,要亲自进来,为的就是怕他们胡来。他是个重情重义的汉子。他是个仁义为怀的君王。他希望自己建立万年王朝。他希望百年之后好向历史交代。所以,他不肯干绝情负义的事,因此这才亲自进宫见太后……
他一面替太后拭去脸上的泪水,柔声地说:“二妹,今日之事,愚兄委实是被他们架在马儿上跑的,哪些兄弟们怕失去他们的荣华富贵,他们就把我推上了这个风口上……”
太后听了,愤然推开匡胤道:“先帝在日,视太尉如股肱,内外兵权尽都交付太尉,对太尉手下哪些兄弟,屡加封赏,从无亏待。先帝升遐后,哀家遵从遗命,使太尉位极人臣,太尉属下将领,又何虑失去富贵?安用使出如斯手段?”
匡胤见太后神情激愤,更是柔声劝喻道:“历朝交替,各有原因,二妹谅必知道当年大周立国的故事:当时大周太祖皇帝屯兵邺都,朝中政变,太祖与数位一品大员全家俱遭诛戮。太祖皇帝回京清军侧,少主为乱兵所杀,这才导致太祖得位立周。前车之鉴,距今不远。此次出师,匡胤又是领兵前往邺都,属下诸将顿生疑虑,都虑太后年青,阅世尚浅。宗训年幼,如何掌得朝纲?他们怕的是为兄一但领兵离京,朝中生变,又蹈前朝之辙,因而出此不情之策,致陷匡胤于不义耳。”
太后听了,半晌无语。心中暗想:听他所言虽是强词,但仍有理。又想到:自己也确是不谙朝政,朝中又全无亲信,倘若他带兵出征,万一朝中有变,自己确是束手无策的。见他今日孤身进宫,语言恭顺,看来并无加害之意,也便只得答道:“二哥有话尽管说,事到如今,小妹也别无他求,只求二哥念在当年情谊,善待先皇后人,小妹就是刀斧加身,粉身碎骨,也死而无憾矣。”说罢,忍不住又是泪如雨下。
匡胤忙劝慰道:“二妹言重了。为兄我时至今日,已是势成骑虎,没有回头路可走的了,再想回头也是无岸可靠的了。就想重作大周的太尉,等不到他年宗训长大来砍我这个头颅下来,早就有人动手来砍了。今日我不取代大周,明天马上也就有人来夺去。今日就请太后成全匡胤,颁下懿旨把大位禅让与匡胤,匡胤为报柴家禅让之德,为报太后当年以身相许之情,为答世宗皇帝与某手足之义,某誓当令柴家子孙与赵家后人共享富贵,永不相负。如有违背今日之言,天地不容……再说,如今之势已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若有延误,倘使大位为他人夺去,只恐柴赵两家,俱无噍类矣。”
太后见他说得也是合情合理,形势也是无法挽回的了,只好含悲忍泪令身边的女官,依懿旨写就禅位诏书,洒泪交与匡胤。
回头接着再说这赵太尉得了太后的禅位诏书,依旧领着五员女将,回到崇德殿,就把诏书交付与两位宰相,
二位宰相接过诏书,不敢怠慢,立即进入后宫请出符太后与少帝崇训同登崇元殿,又请出赵匡胤诣崇元殿行禅代礼,由翰林学士陶谷宣读太后帝禅诏,两位宰相扶掖赵匡胤在龙墀北面拜受。
赵匡胤受诏后,又由宰相掖升崇元殿,服衮冕,即皇帝位,群臣拜贺。
赵匡胤既登大位,就改国号为宋,改元为建隆,当即降诏,奉周帝柴宗训为郑王,符太后为周太后,大赦天下,命官祭告天地社稷,遣中使诏告天下。大封功臣。后来匡胤晏驾之后,进谥号为太祖,所以后来史书称他为宋太祖。
范质,王溥,魏仁浦等仍居相位,范质加封大司徒,王溥加封大司空,魏仁浦加封右仆射。符彦卿为太师,仍是留镇邺都,其他官员各有封赏。
又封赵普为右谏议大夫,枢密直学士。皇弟赵匡义赐名光义,署理开封府。
又封王审琦为泰宁节度使,殿前都指挥使。石守信为归德节度使,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高怀德为义成节度使,殿前都点检。郭进为晋州节度使,殿前副都点检。其他张琼,李汉琼,郭德平,郭德安,彭寿,李勇,张全义,马兴隆,邓孝坤,林令雄等“十兄弟”,俱各封节度使之爵,但仍领兵拱卫开封,因为新朝初立,加强防范也。
接着,又封苗训为护国军师,慕容华迁为晋州节度使。
嗣后,苗训私下谒见太祖道:“贫道乃遵从师命前来协助皇上开基立国的,岂敢贪恋富贵,有违师训?就请皇上放贫道还山。”
太祖道:“朕在危难之中,屡蒙先生救助,居功至伟,如今草创之始,正要仰赖先生鼎力,如何便可言去?”
苗训奏道:“陛下革故鼎新,此乃天命所归,贫道岂敢冒贪天功为己功?每次相助陛下,都是奉师祖之命而来的,就请陛下放贫道回山复命。况且今后若有需要贫道效力之时,师祖自会派遣的,陛下无需多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