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5 想象力贫血(11)
看卡尔维诺初抵纽约的日记,关于“女人”,他有一行字:很迷人的少之又少,多是小资产阶级。转啊,转啊,都灵。太妙了。他骂了我们,我很痛快!尤其是“转啊,转啊,都灵!”把长袖善舞的姿态都描出来了。对女文人是个绝妙忠告:转什么转?多滑稽。
他喜欢唐人街的波波餐厅的中国菜,夸它顶呱呱。
瞧,我还无力品评他的作品呢,就凭以上几点,可看出他是最不像文人的文人,所以他的小说俗人要当神话来读,那是一个凡俗不可企及的世界,这就是为什么他已悄然遁去,我们却满世界找他。
()
像玛法达一样生活
∷∷ 飘飘
有朋友在国外念书,我们有时通E…mail。忽一日,朋友在mail里问我:中国通过PNTR后,对国内有什么影响?
PNTR是什么?问了同事,方知道那是指美国给予中国的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
为应付朋友,我伏案看报两小时,突然做恍然大悟状。同事好奇,纷纷问我看出什么奥妙。我扬起头说道:“PNTR通过拉开了深刻变革序幕,但中国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进程必然是痛苦!”同事哗然,有人笑得喷了饭,这让我的脸微微有些发红。
这要是方宏进、白岩松说的话,听起来会比较正常。可从我嘴里说出来,就成了单位的笑料。
要是苏珊娜说这样的话,也会产生同样的滑稽效果吧?
苏珊娜是漫画集《玛法达的世界》里的人物,作为玛法达的朋友或者说是反衬,刚上完幼儿园的她憧憬着嫁一个有钱人,最大的理想是当医生的妈妈。
回到家,窝在床角,再翻看这套书,我感到有些害臊。
玛法达是个大脑袋的阿根廷小姑娘,成天听广播看报纸,关心着时事,忧愁着世界所遭遇的问题,感叹人类面临的危难。她让地球仪躺在床上,请医生来看它,一语道出:这世界病了。一个小女孩保有一颗赤子之心,如此真切地感受着这个劳苦愁烦的世界,关注着人类命运,决意去改变恶劣的生存环境,渴望着和平美好,这多好呀。
我也看报,看情感版美食版旅游版和中缝——最近有什么好电影上映;我看电视,等待总也演不完的电视剧娱乐八卦新闻和半夜播放的MTV天籁村;我关心什么时候AZONA换季打折,哪儿的火锅味道最正,哪家酒吧最有格调,我没有一刻闲着没有一刻无聊我是彻头彻尾的享乐主义者。
几天后,我把搜集起来的有关报道综合起来,给朋友回了一封长长的信,回答完他的问题,感到挺自豪,觉得自己在像玛法达一样生活。
()
什么叫好孩子?
∷∷ 孟湄
5岁的小儿子上的是法国的幼儿园,在大班,人家的制度从幼儿园起算是国民义务教育,上幼儿园叫上学校。
到了学期末,孩子带回来一个本儿,一二十页上面全讲关于孩子的许许多多的能力,比如说会不会认出颜色的不同,能不能从一大堆形状中把方的圆的三角的各分成一小堆,善不善于把老师给的几个词串成一个故事,等等。老师只是在每一个题目上给一个评定,评定并不复杂,好像是全法国的统一标准(能力):“掌握很好”,“已获得”;“正在获得过程中”,“尚未获得”。在最后一页,老师的评语和我所熟悉的中国老师的做法相反,没有优良中差劣的定论,只加上极简单的几句话,说孩子心眼儿好,富有爱心,爱画画儿,只是最后一句让我莫名其妙“希望他在学校里不过于紧张。” txt小说上传分享
No。5 想象力贫血(12)
学期末的家长会我去了,想听听老师说些什么。
因为堵车,我晚到了几分钟,看见家长们和老师已经坐在孩子班里的小椅子上,老师正在回答家长的问题。一边听,我一边看孩子的教室,四壁上装饰得花花绿绿活活泼泼,有些反映孩子在学校活动的照片,更多的是孩子们画的画和手工作品。孩子的作品像是孩子们的一张张脸,一个个的脾气特点都能让人琢磨出一点儿。教室里除了教学活动的空间外,还有一个小角落,地上铺着地毡,上面堆满了五颜六色的松松软软的大靠背垫。
家长们都在问关于自己的孩子:画儿画得如何,为什么作手工没耐心,为什么听讲故事来来回回只爱听一个,为什么回到家脾气暴躁?我觉得有意思的是老师的回答,她向家长一个一个地介绍孩子的情况,解答家长的问题。她一再跟我和其他的父母们说,不要太看重孩子的学习结果,她认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个人,有他自己的特点个性,有他自己的成长节奏,作老师或作家长首先是要尊重孩子的这些特点和节奏,让他们按着这些特点和节奏去发展。老师说她不认为孩子在各种能力的掌握方面的早晚能说明很大关于孩子今后发展的问题,这在今后孩子或早或晚都能把握。一个孩子成长得好的动力是他的身体健康和心理的平衡。比如说他在学校里是不是和别的孩子相处得好,是不是舒畅。愉快,是不是喜欢参加学校的游戏和学习,比起中国眼下的观念确实不一样。
有一位家长问,孩子到秋天就该上小学了,不知道孩子智力如何,跟别的孩子相比怎么样,是属于比较好的,还是比较差的?千万不要这样比。老师马上说,孩子们有的画画儿好,有的作手工灵巧,有的对体育有兴趣,这是他们的兴趣与能力的特点,一个人一个样儿,放在一起比意义不大,尤其对孩子的心理有影响。老师解释说,学校对小中大班,甚至对一年级的孩子的学习都不给打分,她不主张在一个班里比谁好谁坏。孩子们还处在身体和智力发展的微妙阶段,重要的是让他们按自己的节奏健康发展。“孩子幸福,平衡,爱他周围的人,爱学校,这是最主要的。”
“可是我的孩子连每天在学校干了些什么都跟我说不清楚,”一位家长说,“让他回家后给我们画个画儿,他也从来不画;今天我来了学校才知道你们已经开始教写字母了,可我的孩子在家半个字都没有写过一回。”
“孩子不跟您讲学校的事,这不要紧,”老师安慰家长,“也许他兴趣不在这儿,那就更得注意不要让孩子反感学校里的学习。”老师朝着我们大家说,“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注意我的教室里的这个可以让孩子们休息的小角落,有的时候有的孩子不愿意参加大家的活动,我就让他自己在一边待一会儿,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只要不影响别的孩子。一个孩子一个发育节奏,这是天生的,强迫他和别人一样,或比别人更快,要是孩子反感了,讨厌学校,那就给后来带来可能很不好的结果。”
老师的这些话倒是让我想到一个自己并不能回答好的问题。小儿子平时跟胡同里的一些孩子玩儿,我发现有的和他同年龄的孩子已经会写几个字,比如写自己的名字,或者写数字,甚至作初级的加法算术,背好几首唐诗。而我的孩子则属于不太启蒙的那一种,父母亲也说我对孩子缺乏教育,将来会耽误了孩子。有时候想起来,自己也拿不准了,怎么教育才算是教出好孩子?什么是好孩子,什么是差孩子、坏孩子?换句话说,我们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
No。5 想象力贫血(13)
“我想再次向每一位家长强调,”儿子的老师在家长会上说,“没必要在家里教孩子学写字,如果孩子没有要求你们的话。一是孩子回到家已经很累,这种情况下教,他们容易讨厌学习,讨厌学校,那就会对他们将来的学习造成心理障碍;二是家长容易教倒叉笔,到了学校发现和老师的不一样,或是坚持说老师不对,或是再来一次纠正,反而多一番周折,大可不必。总而言之,学会写字和写数,这只是个次要的技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