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中国的新革命凌志军 > 第8部分(第1页)

第8部分(第1页)

他决心另觅新路。他接连好几个月闭门不出,苦思冥想,毫无进展。有一段时间他几乎绝望。这一夜他倒在床上,睡梦中忽有一道电闪雷鸣划过,把他惊醒。〃啊!是不是可以这个样子?〃他大叫一声,跳将起来,打开计算机,写下一个小程序。那是他有生以来最快乐的体验,直到很多年后依然铭记在心。

〃灵感!〃他说,〃真正的灵感!〃

他的想法是,不再篡改〃视窗〃的内部程序,只把自己的中文平台从外面挂上去。他把自己的新程序叫做〃陷阱技术〃,还说这是他的〃核心思想〃。这是什么意思呢?原来他是在〃视窗〃程序上切开一个缺口。当信息数据跑到这里时,就会掉下来。而他预先设置的中文平台则会张开双臂拥抱这些数据,把它们转换成中文,然后送回原来的地方,让它们按照既定流程继续运行。他在那天夜里做的全部工作,只是制作这样一个〃陷阱〃,或者更形象地说,是一个挂钩。这就是他说的那个〃小程序〃,总计不超过60行。

他把它拿到〃视窗3?0〃上,一举成功。又把它拿到其他版本上,百试百通,甚至还可以兼容各种型号的显示器和打印机。这可真应了计算机软件世界里的那句箴言:最简单的就是最好的。

他停下来,忽然意识到自己刚刚完成一个伟大创举,激动不已,无法入眠,嘴上振振有词:〃从来没人做过这种外挂啊!全世界都没有啊!〃就这样直到东方渐白。

§虹§桥§书§吧§BOOK。

第25节:转变的年代(10)

他是对的。个人计算机的〃中文平台〃从此成为一个独立程序,也叫〃外挂程序〃。王志东和所有软件工程师,再也不必煞费苦心地篡改人家的程序。他给自己的发明起了个不中不洋的名字,叫〃BDWin〃,这是〃北大〃二字汉语拼音的字头,加上英文〃视窗〃的前半截,所以又叫〃北大视窗〃。后来有人借助汉字的谐音,说它也可以叫〃笨蛋视窗〃,倒把王志东说笑了。〃这么叫也对啊。〃他说,〃笨蛋都能用,正好说明它最聪明。这跟傻瓜相机是一个道理。〃

他没有申请专利,却跑到女友面前吹嘘一番,说他〃完成一个翻天覆地的革命〃,又说〃没有人比我做得更好〃。女友名叫刘冰,后来成了他的妻子,为他生了一对〃龙凤胎〃,当时她只是北大计算机系的二年级学生,瞪着一对眼睛听来听去,对那〃陷阱技术〃将信将疑,但她无保留地相信这个男人。〃你说是世界第一,〃她对他说,〃就是世界第一。〃王志东于是去找他的老板,告诉他不要再卖那个〃视窗2?0〃了,因为已经有了更棒的玩意儿。老板问他有多棒,他说〃世界第一〃。这老板正是那个楼滨龙,是个久经商场、老谋深算之人,当然不会像那个涉世未深的女学生一样天真。他把眼睛一眨说:〃我要是卖你这个东西,那不是打我自己吗?〃这意思很清楚:一旦王志东的新技术获得成功,那么所有旧式〃汉化版〃软件就全都砸锅了。

新技术总是借助市场力量青云直上,但也常常被市场压着不能成长。两种情形在计算机的世界全都屡见不鲜。当初王选求贤若渴,可现在王志东的发明在他眼皮子底下竟被冷藏。看来王选一门心思都在激光照排系统上,对微机操作系统并不在行。然而〃陷阱技术〃一经证实简洁有效,立刻像潮水一样在中关村蔓延开来,接着又向全国扩散。1991年6月8日,福州召开全国第一届〃视窗〃技术大会。它本身就是一个预言:〃视窗〃势不可挡,要成气候。会议主持者名叫严援朝,我们一定还记得此人是我们国家第一代程序工程师,在长城微机的研发中功业卓著,尤其擅长微机操作系统的汉化。这一回,他带来了自己的〃中文视窗系统〃,本以为能够成为会议主角。然而当他看到王志东和他的〃外挂式中文平台〃,立即把自己的东西收拾起来,逢人就说,〃去看看北大的,去看看北大的〃。这么一来,全中国都知道了,中关村有个王志东。

今天回头来看,1991年夏天的〃福州会议〃在计算机历史上是可以留下一笔的,它标志着中关村第二代软件工程师登上舞台。〃BDWin〃现在成了北大新技术公司的招牌产品。那一年剩下的几个月里,楼滨龙把它卖出至少1000套。每套680元,用一张5英寸软磁盘就装下了。

24岁的王志东现在成了一颗耀眼的明星。然而他既不需要、也不向往公众的欣赏和追捧。他羞于面对记者的访问。他内心深处那种散淡自由的性格发生了作用,他打算急流勇退,见好就收。于是他逃离舆论中心,筹划婚事,把那个一直用信任和仰慕的眼光看着他的女学生娶过来。到了这一年11月,他决定离开北大。王选问他为什么。他直截了当地回答,他对北大把他的发明冷落一年之久耿耿于怀,甚至对王选团队也感到失望。他还特别讨厌公司内部帮派争斗。他就这样转身离开,走之前留下了〃BDWin〃的源代码。他打算到新加坡去留学,尽管前程无法预测,但他希望告别过去,轻装前进。有一段时间,他在中关村的朋友们全都感到,他们就要失去这个软件天才。

在被人们解释为天才的人身上,总有一种本能,源源不断地流淌出来,甚至就连他自己也不能控制。就在等待新加坡使馆签证的那几个星期,他又写了一个新程序,他把它叫做〃中文之星〃。按照他对新婚妻子的解释,是因为〃闲着没事,写着玩儿的〃。可是几个月后,全中国的计算机经销商和消费者都不会把它当做一个玩笑。

如果说〃BDWin〃把中国计算机的软件工程师们带上一条新的道路,那么〃中文之星〃则是这条路上的一座丰碑,并且成为90年代中期中关村传奇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文操作平台,简洁、机敏,而又符合汉字世界的习惯。然而在1992年的这个春天,只有一个人意识到〃中文之星〃的价值。他叫贺文,是王志东在北大读书时的朋友。此人学的是政治学,满脸憨厚,工于心计,虽然不懂技术,但却极有商业眼光,善于蛊惑人心。当他在王志东的电脑上看到〃中文之星〃时,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巨大财源。于是他下决心说服王志东放弃出国,留下来和他一同创业。这贺文摆出一副热血青年的样子,展开三寸不烂之舌,一会儿〃振兴中华〃,一会儿〃中国硅谷〃,一会儿又说〃中文之星〃简直就是一棵摇钱树。直到把王志东弄得热血沸腾。两人凑了15万元,注册一家公司叫〃北京市海淀区新天地信息技术研究所〃。说是研究所,其实是专门兜售〃中文之星〃的。王志东成了公司的总工程师和副总经理,从此再也没有加入〃出国潮〃。

→虹→桥→书→吧→。

第26节:转变的年代(11)

贺文没说错。当计算机的显示屏上悠悠滑出〃中文之星〃四个汉字的时候,人人称羡,都说〃汉字世界〃的新纪元已经开始。〃中文之星〃一炮打响,第一个月就赚进90万元纯利润。贺文把它标价680元一套……与〃BDWin〃同价,因为挂在〃视窗3?0〃上特别好用,所以买家也不嫌贵。

在20世纪90年代前期所有那些〃中文平台〃的缔造者中,王志东无疑是最杰出的一位。以他的发明为基础的〃中文之星〃,在它最后从市场上消失之前卖出至少1000万套……不是正版的就是盗版的,直到今天还有许多人在使用它。但是王志东却没有从他的发明中获得财富。他的伟大不在于他的财富暴涨,而在于他的技术想像力超越了同时代的所有人。当时人们普遍认为,微软产品的进入将会扫平中国的一切竞争者。在王志东早期的合作者中,有不少人就是因为这个原因,知难而退,就连王志东本人也不认为自己拥有和微软抗衡的力量,所以他那时最强烈的念头就是把自己的公司卖给微软。有证据表明,尽管微软公司还没进入中国大陆,但是他们设在台湾的机构已经注意到〃中文之星〃的市场表现。1992年5月,一个叫陈秋潭的台湾人代表微软来到北京,一定要见到王志东才肯罢休。此人是微软〃视窗中文版〃的项目经理,一个行家,而且心地善良。他在一番仔细考察之后,终于相信〃中文之星〃在技术上有不少地方优于微软〃视窗中文版〃,不免对这小伙子心生敬佩。然而他更相信,微软能以远远高于其他公司的效率来开拓市场。

他对王志东说:〃我就当你是朋友,给你一个忠告。你这个产品要赶紧卖。〃

王志东问:〃赶紧卖是什么意思?〃

他说:〃我们的〃视窗中文版〃9月份就要推出。〃

不用说,这是在委婉地宣布,微软产品进入中国之时,就是中国产品的灭亡之日。王志东一边催促贺文赶快推销〃中文之星〃,一边半信半疑地等待末日来临。可是到了9月,他没见到微软产品,却见到另外一个人。此人来自台湾,却有个日本名字,田本和,自称是微软公司的,要在北京开设微软的分支机构,而他也的确带着微软公司那种目空一切的风格。就在王志东兴致勃勃地向他解释〃中文之星〃的好处时,被他打断。

〃你不用说了。我只是劝你千万别和微软作对。〃田本和说:〃不论前进的路上有什么障碍,我们都会一炮把它轰平了。〃

然而〃中文之星〃还是让微软感到压力。微软不肯买它,不是因为它不好,而是相信拥有足够优势改善自己的技术。事实上陈秋潭的大陆之行以后,微软便把〃视窗中文版〃的整体方案全部推倒重来,所以发布产品的时间一再拖延。这给了〃中文之星〃至少两年去席卷市场。

这件事让不少人对王志东刮目相看,把他当做〃振兴民族软件〃的英雄,可是他本人并不喜欢这样的评价。他是一个〃技术至上主义者〃、一个讲求实际的梦想家,对国家的界限没有真正的兴趣,也从来没有想过〃挑战微软霸权〃这样的事。事实上他对微软的感觉相当复杂,有时候佩服得五体投地,有时候又觉得不过如此。对于陈秋潭的善意,他说〃我非常感谢〃;对于田本和的狂言,他说〃我会记一辈子〃。如果说他做了什么事情真让微软这样的跨国公司感到压力,那也不是源自一个民族主义斗士的激情,而是出自他的纯粹技术的追求和商业眼光。

152第十章出类拔萃之辈:第二代创业者……我没别的本事,只是玩儿命想办法满足消费者。

中关村的商业体系是一种发财欲望和胡打乱撞相结合的结果。它不是从技术的发明而来,而是从技术的应用而来;不是由什么人预先设计的蓝图来指引,而是在万千商家的买卖中自发形成。它是下列因素的产物:一方面是对技术的崇拜,一方面是对利润的追求;一方面是市场急速地成长,一方面是零打碎敲、缺少法律、漠视规则、以人际关系和口头承诺来维系的交易;一方面是独具匠心,一方面是模仿剽窃;一方面是雄心勃勃眼光四射,一方面是急功近利鼠目寸光;一方面信守自由主义的原则,一方面仰赖政府的袒护和资助;一方面秉承天时地利,一方面凭借个人善恶。那些最杰出的人几乎全都充满矛盾百出的品格,他们是破坏规矩的大师、自我保护的奇才、狂热的梦想家、孤注一掷的冒险家、兢兢业业的实用主义者。它提供了一条途径,把中国人的破坏性和创造性牢牢扎根于一块已经僵化的土地。在这个国家的改革史上,它可以说是浑水摸鱼、乱中取胜的典型一例。

虹桥书吧。

第27节:出类拔萃之辈(1)

与其说他们擅长创造,不如说他们勇于探索。这个被后人视为富有全新意义的体制,最初只不过是一些不肯安分守己的人们左冲右突的产物。它的精髓是摆脱旧秩序的束缚,解放人的精神。开拓者的无知、粗陋和胆大妄为,不仅不会成为障碍,而且正是驱使他们迈出第一步的原因。中关村早期商业体制的主要内容,比如计算机部件进口、整机批发、建立零售商店以及上门推销,实际上是在模仿城市商业和农村供销社的既成模式。只是前人身陷公有财产的体系,又有政府计划约束,不能感受到真正的激励。而中关村的公司从一开始就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为宗旨,其中要害,并非开辟新天地,而是将新的种子播撒在原有的土壤中。然而这完全是过渡性质的。新种子拥有吐故纳新的奇特力量,一旦生根开花,就不仅创造短期的买卖合同,而且从中生长出影响商业体系的长期因素,这正是中关村开拓者们留下来的遗产。

新因素是伴随着新人物一起诞生的。1992年,中关村出了两个销售奇才,杨元庆和冯军。这两个人,如今一个是联想集团董事长,一个是华旗资讯总经理,都是中关村的出类拔萃之辈。当时他们都是20多岁的年轻人,都曾想要出国留学、又鬼使神差般地留在中关村大街上。他们的第一份工作都是推销员,拎着产品上门兜售。除了这些,这两人还有一些相似之处,他们都属于中关村的第二代,身上带着吃苦耐劳、兢兢业业的本色,这让他们看上去很像那些前辈;同时他们又有一种对新事物的敏锐和对现代文明的亲近感,这让他们看上去更像那些后来人。中关村第一代人常用〃下海〃描述自己的行为,那里面包含着一种挣脱传统的喜悦和惶惑,而中关村的第二代人更喜欢说〃创业〃,他们没有旧时代的重负,只有创造新世界的豪情。他们中间的流行语是〃风风火火闯九州〃。

令人惋惜的是,现在很少有人记得他们当时是什么样子了。尽管代与代的年龄距离越来越小……中关村的第二代比第一代差20岁,第三代比第二代差10岁……但是他们之间的心理距离越来越大。今天的年轻人不仅不了解第一代人,甚至也不了解第二代人。报纸电台电视台上那些成功者的趾高气扬和耀武扬威的形象,使人看了以后以为创业是一个紧张刺激、有惊无险、一夜之间梦想成真的故事,把那些〃事后诸葛亮〃也都当成未卜先知的英雄。即使遇到一个爱说老实话的人来回忆往事,他们也会满腹狐疑:难道真的有过这么一个时代?今日那些出类拔萃之辈,当初真的风雨无阻、昼夜不分、请客送礼、低三下四、被人家打碎牙齿和着血吞到肚子里?

这样的年代的确有过。它孕育了中关村的第一代人,还有第二代人。比如我们说到的这两个商业奇才,杨元庆和冯军,在1992年全是一副寒酸潦倒相,和今天大街上的芸芸众生没有什么两样。

杨元庆建立公司商业体系时的那种劲头,和前辈们推着平板车沿街兜售的情形如出一辙。他率领一小队人,来到白颐路的十字街头。大家朝着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说声〃一、二、三〃,各自沿街走去,左右张望,活像一个个流浪汉。看见一个卖电脑的商店就走进来,自我介绍来自联想,手里的东西价廉物美,然后解释什么叫〃代理〃,问人家愿意不愿意做这生意。就这么一家一家找过去,接连好多天都是空手而归。

1992年4月,杨元庆终于有了第一个代理商。他与中关村的一个叫〃鹭岛〃的小公司签署合约。当时他在联想的主要业务是销售惠普公司的产品。根据这个合约,〃鹭岛〃将承担分销〃惠普绘图仪〃的责任,联想则以营业额的3%作为回报。当日杨元庆指使自己的助手林扬去起草一份合同。林扬毕业于西安电子工程学院,1990年夏天进入联想,后来成为神州数码公司副总裁,始终没有离开销售这个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