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大唐风云录 吉儿 > 第46部分(第2页)

第46部分(第2页)

“同不同意在他,回不回师在我,我就是不回去,他能奈我如何?”

“这……”长孙无忌听他说得如此肆无忌惮,心中一惊,“若皇上一怒之下,指称大王为叛逆,发兵征讨,却又如何?”

李世民冷笑道:“那么这就是他听信小人之言、自弃骨肉!我也不能坐而待毙,自当率领东讨雄师,杀回关中,以清君侧!”

三人大惊之余,终于也明白了李世民的用心。

先前李世民查封洛阳皇宫之时,将所有女子放还民间,此举令他大得人心,却令李渊派来挑选妃嫔的张雪艳大为恼恨。三人曾劝他对张雪艳应留点面子,让她先挑完妃嫔再放走其余的女子,以免她在李渊面前说出对他不利之言。李世民却对这看起来甚为正确的建议充耳不听。但同时,他又命长孙无忌带着大批金宝到长安,遍赠李渊后宫的妃嫔。房玄龄对此事大惑不解,想那李世民若要讨好后宫,向这得宠而又近在咫尺的张雪艳献殷勤岂不强于作此舍近求远之举?他曾以此私下里问长孙无忌,长孙无忌一向自负对李世民的肺腑知道得一清二楚,这次却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这时长孙无忌才恍然大悟,心想:“原来李世民有意冷落为难李渊派来的宠妃,为的是使李渊更加倍的忌恨他,以致要发兵征伐他,那他就可以名正言顺地起而自卫!至于遍赠李渊身边的妃嫔,自然就是为了能由她们那里随时得知李渊的一举一动,知己知彼、以保必胜!”他转念又想到:“对了,对了,他天天留在那吉儿身边,决不是什么贪恋女色!而是要令张雪艳找不着他来问罪,更加激怒她;同时也使来洛阳召他回师的朝使找不到他,无法下旨!他就借着这拖延的一个多月,由我们三人在外头做好他叛变的种种安排。原来他心中早已定下‘留镇’洛阳的主意!”

长孙无忌猜得一点也没错!其实李世民早已另有谋划。他那天在含凉殿外对张雪艳摆出一副倨傲之态,乃是故意为之。否则以张雪艳在李渊心目中的地位,他便再痛恨她,也不会轻易为了一时意气而与她翻脸,更不会真的只是为了给燕儿出一口恶气。他本是打算一惹翻了张雪艳后便装病,拒不见客。不料出了吉儿的事,他就更有了藉口留连在含凉殿内不出来。这样既可安吉儿之心,又仍依原计而行,真是一举两得!

李世民是再也不愿以秦王的身份回去长安了!近来他一门心思的只想杀了李元吉。他既知道李元吉已对自己动了杀机,还岂能坐等李元吉先行动手?不!他不仅不能死在李元吉手上,还要抢先下手杀了他,永绝后患!可是他若不能身登大位,那又怎能杀得了这深得父皇宠爱的三胡?

三人一明白了李世民的用意,都是面面相觑,作声不得。长孙无忌善避嫌疑,知道此时李世民自以为是,很难说服他回心转意,便不愿开口相劝;房玄龄也是极力反对此举,但他向来畏惧李世民的威严,亦是不敢开口相劝。二人的目光不由自主的都往杜如晦扫了过去。平日他二人有什么不愿或不敢对李世民说的话,都是由杜如晦说出来。

“大王此举,太过冒险!”杜如晦果然说出了二人心中想说的话。

李世民冷颜道:“天下事又有哪一件能容你安安稳稳的办成?我从太原起兵以来,也不知已冒过多少奇险,不都是从大险中反而得了大胜?要成大事,必冒大险,自古皆然!”

杜如晦厉声道:“但是大王今次冒的险,却是孤注之险!成大事者,自当冒险,却不可冒孤注之险!”

李世民面若寒霜,道:“我这怎地是孤注之险了?”

杜如晦激昂的道:“大王此举,成,则天命有归;败,则不仅死无葬身之地,还要身败名裂,从此背上乱臣贼子的恶名,遗臭万年!这种毫无回旋余地之险,不是孤注之险,还有什么是孤注之险?”

长孙无忌和房玄龄见杜如晦竟当李世民之面说出如此激愤之言,都不禁吓得目瞪口呆,心想:“你这岂不是要惹怒了他?”

果然,李世民听他话中全是教训自己的意味,哪里承受得了?负气怒道:“就算是孤注之险,我也要冒他一冒!”

“大王若真的非要冒此孤注之险,那就先请斩了如晦!”杜如晦说着,“嗵”的一声已跪倒在李世民面前。

房玄龄和长孙无忌二人大骇,忙亦跟着下跪。

房玄龄道:“大王息怒!如晦所言,亦是玄龄心中所想,望大王三思!”

长孙无忌也道:“大王乃天生圣人,岂可不自重性命,干冒奇险!”

“这……这……你们这是怎么了?快都起来!”李世民不想竟会出现这种情景,忙伸手要扶杜如晦起来。

杜如晦双手死死撑在地上,不肯起来,道:“大王,请容如晦诉说肺腑之言!”

李世民无奈,只得道:“有什么话何不起来好好说?或许……我真的是有些操之过急、考虑不周了。”

三人于是都站起坐下。

杜如晦道:“大王不能行险,原因有三:其一,皇上虽然不明,但并无大过,大王份属儿臣,若公然抗旨,不但名不正,更是言不顺!大王名不正言不顺,又何以服众?东征战士大多家在关中,皇上只要下一道诏书,凡追随大王者灭其满门、降附朝廷者优待其家眷,已足以散去大王麾下大半士卒!其二,皇上和太子虽不及大王用兵如神,但亦非对战阵之事一窍不通。若他们死守潼关天险,大王可有必胜之算能一时三刻间就破城?若果不能,大军锐气衰竭,势难持久作战!其三,如今郑夏两国虽灭,但天下并未完全太平,突厥更是一直在边境之上虎视眈眈。若大王与皇上争战不休,象李靖、罗艺等人或胸怀兵甲、或手握重兵,岂有不乘乱而起之理?这一来,全国重新陷入群雄割据、兵连祸结之中,大王就算天命所归、终能取胜,天下已是山河破碎之势,难以收拾!”

“还有,”房玄龄接口道,“齐王现下也在军中。大王若要留在洛阳,势必先诛齐王,以除后患。但这么一来,天下人都不会说齐王是凶险小人、罪有应得;反会说大王不仁不义、残害骨肉,对大王名望大损!”

长孙无忌也道:“再说,大王家室都在长安,大王难道真能弃之若履?”他想到妹妹无垢,不禁暗恨,想:“想是你有了那吉儿,巴不得我妹妹死了,好让这狐狸精扶正!”

“这……”李世民给他三人这一轮急攻,越听越是心惊,仿如一桶雪水从头浇到脚,将他满腔热望全都泼冷。他不得不承认,他的确是操之过急、考虑不周。他太急于除掉李元吉了;他太急于登上大位了!所思所想,全是有利于他自己的胜算,却从没细想过三人所说的一切。他不禁在心中长叹一声,想:“如果连这三个心腹谋臣都认为无必胜之算,其他人又怎能一心一意随我成就大业?我若硬要冒险一搏,必定有败无胜,当真成了孤注一掷!”

房玄龄见李世民已有回转之心,忙趁热打铁的道:“大王连灭两国,功劳之大,威震天下、名满海内。皇上虽已心生疑忌,但也不会在这个时候对大王作出不利之举。大王还是应该班师回朝、徐徐图之,务求不发则已、一发必中!”

李世民面露无奈之色。“不发则已、一发必中”,这句话他很喜欢,也常以此法屡破强敌。但“徐徐图之”他却极不情愿。但看眼前情势,确如三人所言,他恐怕也只能用“徐徐图之”来争得天命了。

杜如晦又道:“大王精通兵法,当知用兵之道,在于‘知己知彼’!”

李世民一怔,道:“如晦兄这么说,是指我不知‘己’,还是不知‘彼’?”

“大王以为这‘己’是谁?‘彼’是谁?”杜如晦不答反问。

“嗯,‘己’当然是指我和诸位了。至于‘彼’,那就是父皇、太子、齐王、宫中张尹二妃,或许还有裴寂。”

杜如晦微微摇头,道:“依如晦愚见,大王所说之‘己’与‘彼’,并不大确切。‘彼’应只是太子一人而已,而‘己’则绝非仅仅是大王与我等数人。”

“哦?”李世民听他说得新鲜,颇感有趣,“愿闻其详。”

“四海之大,天命只在一人。大王贵为皇嫡子,功盖日月,理应承袭大统。太子既未参与太原首谋,入长安后又囿居京师、少有军功,于国家统一大业并无建树,身居储君之位,似不相宜。”杜如晦含蓄地说。他毕竟只是臣下,不能象李世民那样说起话来全没顾忌。

“是啊!”长孙无忌欣然道,“战乱之世,当立嫡以功;太平之世,方立嫡以长。这才是至理啊!”他明白杜如晦的含意——先不必急于图谋大位,而是退而求其次,夺取太子之位,再以太子之身名正言顺的继承大统。

李世民若急图大位,势必要与李渊大动干戈。长孙无忌自知对兵略之事无能为力,难以向李世民显出他的能耐。但李世民改图太子之位,那就要多行阴谋,而这正是他之所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