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蒋经国传江南写了什么 > 第13部分(第2页)

第13部分(第2页)

中国方面所受到的委屈、调侃、奚落,难以胜言。重庆所反应的节制、冷静,令人称道。一月二十二日,仍派宋美龄偕周至柔、董显光,飞往长春,向苏军表示慰问。苏方仪队军乐,很热闹一番,但北极熊的既定方针,永远不变。

接收受阻,救济物资,如医药卫生设备等,亦为苏方所不许。无故凌辱的事,更有多起,如行营赖秉拓少将的座车,持有卡尔洛夫少将的通行证,竟遭苏军抢夺他去。

万不得已,苏军撤退,却和共军的进攻,密切配合。一九四六年三月十三日,苏军自四平诡密撤出,当晚林彪的东北联军,即取包围态势。撤离沈阳,沈阳外围的铁路桥梁,悉被破坏。

国军接收长春,苏军以鼠疫为借口。苏军撤离,又和共军串通,炮制四平的把戏。即使溥仪引渡那件小事,亦横生节枝。

苏军终于五月二十三日,撤出国境。国军一度攻势凌厉,十九日收复四平,二十一日收复公主岭,二十三日拂晓收复长春,国军将领乐观估汁,哈尔滨旦夕可下。

九个月内,中苏双方共举行二十二次会谈。'20'大部的均由经国和董彦平中将,分别参加。

苏联一拖再拖的目的,说穿了是在执行斯大林掠夺和扶植中共的图谋,等一切就绪,拖着蹒跚的步伐,带着英雄式的微笑,回到苏维埃自己的国土去。

在东北的辛酸史,经国曾以日记形式,于一九五四年,以《五百零四小时》命名出版。'21'对整个交涉的经纬,裨益不多,他的心态,刻画颇深。

东北的任务完成,他跟着卸任,回到南京,东北的局势,败象毕露。

他的打击,自然不轻。出关前,那份美妙的蓝图,被撕得粉碎。东北不是他的赣南,原来是个多刺的玫瑰。那批准备跟他一块儿去闯天下的赣南旧班底,最早计划的三批北行,由于主帅后撤,只好相顾失色,留在中原,徐谋他举了。

美国军事专家魏德迈将军的诤言,'22'东北是守不住的。关外幅员那么大,把国军精锐,送到敌人的虎口,物资的消耗,兵力的分散,和战线拉得那么长,都犯着兵家的大忌。但是,蒋先生却一口坚持着东北不保,华北垂危的唇齿军事观,结果,一副血本,三两年间,被林彪的七次攻势,输得精光。

军事以外的因素,更不计其数,刊在《观察周刊》的一篇文章,可以在此作为注脚。

“胜利之初,东北有五十万久经组训的青年军,还有许多万义勇军,满盼着胜利来临,山河重见。中央恐怕他们奴化太深,投鼠忌器,所收容者不及十分之一、二,结果都挤到共产军里去,现成的饭,叫人家吃了……。

东北有久孚威望的军事将领,东北有久孚仰望的政治领袖,满盼着胜利后可以在地方效力,驾轻就熟,众意所归。中夹偏不用他,或仅给予有名无实的头衔,或叫他们的公子哥儿,当当省委,作为应酬他们的工具,叫他们有力无处用,若熊式辉、若关麟征、若杜聿明、若陈诚、若卫立煌,哪一个与东北天时地利人和上有过关系。近来报载又有起用杭战败将汤恩伯总绾东北军符之说,始终将东北这块肥肉当作私产,不敢用旁系人来抗肩。南辕北辙,放着那就地熟悉军情、地情、人情,有组织、有武装的现成人不用,而叫穿草鞋未见过冰的人来作冰雪战,所为何来?

可是自己的人又太给自己泄气了,多是为淘金而来,看着东北又‘噱头’、‘接收’、‘劫收’、‘搜劫’。沈阳市有三多:‘军人结婚的多,军人跨密斯的多,军人跳舞的多’。这种英雄与美人,真是与‘不怕死’三个字,距离太远。本地人哪能不眼红,岂不是把人心失掉得连影子也没有了。”'23'

作者在文中透露了许多笑话,譬如第五次攻势紧了,高级军政人员及眷属,纷纷逃跑,关金黄金一起入关;各级军官太太,退到沈阳,拉夫、占民房、占机关,纲纪全无;接收人员,终日争权夺利,分赃走私,贪污案重重,令人啼笑皆非。

这样的局面,焉有不溃败之理。从一九四七年五月,到一九四八年三月的辽沈战役结束为止,美式装备的精兵,牺牲了三十万,郑洞国、廖耀湘、范汉杰等抗战后期的名将,个个变成了解放军的阶下囚。东北一失,林彪人军进关,于是,华北成为覆巢之卵。

东北的挫败,内因外因,不是三言两语所能概括的,认真讨论,亦非本书的主题所在。

回到南京,经国失魂落魄,颓丧不已。就他的政治前途,他面临两项抉择:(1)另辟天地,他身边的智囊旧调重弹,向他献计,到成都平原去,开拓川蜀。(2)留在京畿,守在父亲身边,躬亲左右,再俟机而动。'24'

蒋先生却别有打算,预备把他的政治黄埔—中央政治学校交给他,发表他为国立政治大学教育长,让他将来为自己扎点根,同时把陈氏势力,借机压一压。讵料,漏屋偏逢连夜雨,“政大”发生驱蒋风潮,经国摔交,只剩下一个青年军复员处和中央干校校友会的空架子,算是太子的势力范围。

为了消除心中积郁,一度和伏特加、漂亮的女人分不开,正是在石头城伏枥的阴霾岁月里。(25)

注释:'1' The Joint Chiefs of staff (G。C。Marshall) to the President.Memorandum fnrthe President; Jan 23; 1945。

'2' 一九四四年十二月十四日,斯大林把参战的政治代价,向哈里曼提出。一九四五年二月十一日文件签字,即《苏联参加对日作战协议书》,斯大林称《雅尔塔协定》。

'3'由罗斯福负责取得中国同意,至于何时通知蒋委员长,“依斯大林元帅之意见行事”。

'4'郭荣赵著《美国 与中国》,台北水牛出版社出版

'5'同'4'

'6'卜道明著《我们的敌国》,台北《中央日报》社出版。

'7'蒋经国著《一位平凡的伟人》,后收入《风雨中的宁静》,台北黎明文化手业公司出版。

'8'同'7'。

'9'签订日期,一说是于日,一说是十五日,何以日期相差一天,费解。

'10'宋子文辞外交部长,王世杰继任。

'11'同'7'。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