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还在继续进行,可是一直到潘季同吃饱喝足,心满意足的抱着一坛河西醇酒离开,也没人成功。
还在排队的人无不羡慕,免费大吃大喝,一分钱不花,吃霸王餐果然很爽。
所有人挑战到天黑,结束了,也没有一个成功。
喝倒之后这些人成排躺在岚月斋门口呼呼大睡。
王德成无法,只能让各家派人来将人接走。
经过这一挑战活动,那些人也知道这酒不是一般的酒,不仅味美香醇,普通人根本驾驭不了。
王德成让人把潘季同的诗编了个朗朗上口的曲谱,安排县城喜欢到街道玩耍的孩子们传唱。
很快这首诗到处流传。
加上挑战者的口口相传,河西醇酒算是彻底大火,名声远扬。
就连周边临近各县的爱酒人士都不惜远行来一尝传闻中的河西醇酒。
王德成在灵高县专门开了一家河西醇酒酒坊,成为河西醇酒的经销商。
潘季同的那首诗,王德成找书法较好的夫子写下,裱好之后挂在酒坊,用来宣传。
生意火爆的不行。
外地开酒楼的也不惜远道而来进货。
河西醇酒在灵高县卖的好,河西村酿酒坊收入自然也很可观。
每次看见王德成运走几大车河西醇酒,村民们激动的不行。
卖的越多,到时他们能分到的钱就越多,这日子真是越来越有盼头。
在工坊干活的各家,手头存了些钱,在村子里买了一两亩荒地,开荒以后,来黎秋月这里买花生种。
他们算过一笔账,一亩地需要花生种三四十斤,一斤花生种8文钱,也就不到三百文。
一亩荒地800文,加上种钱一共一两出头,但是一亩花生能种出千斤左右的花生,黎秋月告诉他们,一斤花生出油率三四成,就按最少的三成算,一亩花生能榨300斤油,一斤油30文,那一共就是九两。
往年种地一年能赚一二两就已经了不得,一亩花生最少赚九两,简直不敢想。
到时他们将种出的花生便宜一些卖给黎秋月,不用自己榨油,真是太划算了。
河西村大多数人家开始种花生。
林县令这段时间忙得不可开交,亲自到各村查看棉花种植情况,还要抽时间来河西村看黎秋月的麦子长势。
当看见麦穗不仅没有干瘪,反而越长越大,越来越饱满,林县令简直如获至宝。
时间来到五月,黎秋月培育的棉花苗长成,可以移植栽培,几十亩一眼望去绿油油一片,一株紧挨着一株,密密麻麻。
她以一文钱一株卖给村民,让他们各家自己种植棉花。
村民自然很乐意,种了棉花到年底自家也能做大棉被,冬衣,不用花钱再买,用不完的棉花可以卖给黎秋月的织布坊,也是一笔不少收入。
村民们不仅在地里,就连自家院子周围也能挤出空地来种棉花。
之前让黎绣带着村里妇人做成衣,已经累计不少存货。
黎秋月在灵高县买了一间铺面,让黎绣过去做掌柜,卖成衣和棉布。
店铺名叫河西布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