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中国古代历史女性人物 > 第302章 湘军虎将李续宜 从童生到封疆大吏的传奇生涯(第1页)

第302章 湘军虎将李续宜 从童生到封疆大吏的传奇生涯(第1页)

一、早年经历

李续宜,作为晚清时期湘军的重要将领之一,其早年的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出生于湖南湘乡的一个普通家庭,自幼便与兄长李续宾一同拜入当地着名学者罗泽南门下学习。罗泽南不仅是学问渊博的大儒,也是后来湘军的创始人之一。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李续宜不仅积累了丰富的文化知识,更是在思想上受到了深刻的影响,为他日后投身军事生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853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不久,罗泽南响应朝廷号召,在家乡组织起地方武装力量——团练,并迅速加入了由曾国藩领导的新兴军事力量湘军行列中。此时的李续宜虽然还只是一个童生,但已决定跟随兄长李续宾一同加入军队,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初入军营时,李续宜被授予从九品的小官职,然而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和出色的指挥才能,他在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就屡立战功,职位也一路攀升至正五品同知,并得到了皇帝赐予的花翎作为奖励。

咸丰六年(1856年),对于年轻的李续宜来说是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一年,湘军主力部队正在全力围攻武昌城,试图彻底摧毁太平天国在湖北地区的主要据点。不幸的是,在这次战斗中,深受士兵爱戴的罗泽南将军英勇牺牲了。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李续宾临危受命接掌了罗泽南留下的军队,而李续宜则继续紧随其兄左右,共同承担起了指挥作战的任务。最终,在兄弟二人的通力合作下,湘军成功攻克了武昌,取得了重大胜利。此役之后,由于表现突出,李续宜获得了湖北巡抚胡林翼的高度评价,并通过后者向朝廷推荐,晋升为候选知府。紧接着,李续宾率领包括李续宜在内的部属继续向江西方向挺进,目标直指九江。

二、转战三省

咸丰七年(1857年),太平天国将领陈玉成为了阻止湘军东进,率领部队从安徽北部进攻湖北东部。面对这一严峻局势,时任湖北巡抚的胡林翼亲自前往黄州督师,并紧急调遣李续宜率部回援。李续宜迅速响应命令,带领部队抵达黄州地区。在随后的一系列战斗中,李续宜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他在坝崎山、马家河、火石港以及郴柳湾等地多次重创太平军,迫使对方撤退至蕲水。紧接着,在月山之战中,李续宜再次击败了前来增援的太平军,最终迫使陈玉成不得不退回安徽。此役中,李续宜共摧毁了太平军超过一百座营垒,因功被晋升为候选道员,并获赐“伊勒达巴图鲁”的勇号。

在此之前,由于兄长李续宾的辉煌战绩,李续宜的个人名声并不十分显赫。但经过鄂东战役之后,他的威名开始广为人知。战后,李续宜返回江西战场,与湘军水师紧密合作,先后夺取了梅家洲和湖口等九江外围的战略要地,使得九江彻底陷入湘军的包围之中。当太平军试图通过攻击湖口来解救九江时,李续宜驻扎于蝘蚘山,指挥部队从多个方向发起反击,成功击退了敌人的攻势。之后,他更是在磨盘山设下埋伏,大败前来救援的太平军,进一步巩固了对九江的封锁。咸丰八年(1858年)四月,在李续宾的带领下,湘军终于攻克了久攻不下的九江城。

正当李续宜准备继续北上协助收复安徽省之际,陈玉成再度从安徽出发侵入湖北,占领了黄安(今湖北红安)。得知消息后,李续宜立即率部前往救援,在李续宾的支持下顺利击退了太平军,重新夺回黄安,并顺势推进至麻城一带。面对湘军的强大压力,陈玉成选择了主动撤退,第二次返回安徽境内。然而好景不长,不久之后,在三河之战中,李续宾所部遭遇惨败,李续宾本人也在这场战斗中不幸阵亡。当时留守湖北的李续宜接到了噩耗,他立即采取行动,在黄州接收并整顿了李续宾留下的残余部队。通过细心筛选和严格训练,几个月后这支队伍重新恢复了战斗力。

次年(1859年),鉴于其出色的表现,李续宜正式被任命为荆宜施道道员。此时正值石达开率部自江西进入湖南,对宝庆府形成了围攻之势。面对突如其来的威胁,湖南巡抚骆秉章紧急召唤包括刘长佑、萧启江在内的多位湘军将领回防。同时,湖广总督官文及湖北巡抚胡林翼亦指派李续宜率部驰援,并授予其指挥所有援军的权利。接到命令后,李续宜迅速行动起来,率领部队渡过资江直抵宝庆城外。在那里,他与城内的守军里应外合,连续四次给予太平军沉重打击,迫使石达开不得不放弃围城计划,转而向广西方向撤退。此次胜利不仅保全了宝庆的安全,也让李续宜获得了朝廷加授布政使衔的认可。

同年七月,曾国藩提出了一个旨在全面收复安徽的战略构想:计划由他自己带领第一路军队沿宿松、石牌一线挺进安庆;多隆阿、鲍超负责第二路,目标是太湖、潜山至桐城区域;胡林翼则统领第三路由英山、霍山朝舒城进军;而李续宜将作为第四路指挥官,负责商城、固始到庐州之间的作战任务。遗憾的是,这项雄心勃勃的计划最终未能付诸实施。

三、擢任疆臣

咸丰十年(1860年),随着湘军在安徽战场上的推进,李续宜率领其部下进入安徽境内。此时,曾国藩对战略部署进行了重新调整,任命曾国荃为主攻安庆的指挥官,而多隆阿则负责攻打桐城。作为“游击应援”之师,李续宜率约一万兵马驻扎在安庆与桐城之间的青草塥,以便于随时支援这两路大军。同时,他也被正式任命为安徽按察使,进一步巩固了他在地方行政和军事指挥中的地位。

不久之后,太平天国将领陈玉成从舒城出发,试图救援被围困的安庆。然而,在桐城西南的挂车河一带,他遭遇了由李续宜和多隆阿联合发起的两面夹击。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陈玉成最终未能突破敌人的防线,被迫撤退至庐江。在此过程中,李续宜表现尤为出色,不仅成功摧毁了棠梨山、尊上庵、香铺街以及望鹤墩等处的太平军营垒,还追击敌人长达二十多里,因此获得了朝廷赏赐的二品顶戴,表彰其卓越功绩。

到了咸丰十一年(1861年),鉴于李续宜在过去几年间所取得的一系列辉煌战绩,清廷决定将其擢升为安徽巡抚。然而,正当他准备前往新任之际,陈玉成再次发起了针对武昌的战略行动,连续攻克了黄州、德安等地。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威胁,李续宜认为湖北作为整个战区的战略要地,必须尽快予以解救。于是,他毅然决定暂缓赴任安徽巡抚一职,转而统帅部队返回湖北进行支援。在随后的战斗中,李续宜与水师将领彭玉麟密切配合,利用夜色掩护发动突袭,成功收复了孝感,并通过挖掘地道的方式攻克了德安府城。紧接着,他又带领部队接连夺回了包括武昌在内的多个重要城镇。

同年,胡林翼因病重无法继续履行职责。在临终前,胡林翼特别向朝廷推荐李续宜接替自己担任湖北巡抚。考虑到李续宜之前的表现及其在军队中的威望,清廷很快批准了这一建议,并正式任命他为新的湖北巡抚。在此期间,由于湘军成功收复安庆,李续宜还得到了皇帝特许穿黄马褂的殊荣,这无疑是对其实力及贡献的高度认可。

在担任湖北巡抚的同时,李续宜并未忽视周边地区的安全问题。特别是对于皖鄂交界处频繁活动的捻军势力,他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打击措施。例如,在黄州地区设立指挥部后,李续宜亲自督战,先后击败了盘踞于光化、谷城、均州、枣阳、襄阳等地的捻军部队,极大地缓解了当地的安全压力。

到了同治元年(1862年),清廷再次调整人事安排,将李续宜调回安徽,恢复其安徽巡抚的身份。此时,安徽境内的局势依旧复杂:一方面,捻军依然活跃;另一方面,寿州团练首领苗沛霖的态度摇摆不定,给地方治理带来了很大困扰。为了应对这一局面,朝廷任命胜保为钦差大臣,负责统筹安徽、河南两地的剿匪工作,并要求李续宜协助执行相关任务。但很快人们发现,胜保似乎更倾向于通过招抚而非武力手段解决问题,尤其是对待苗沛霖这样的地方武装力量时更是如此。对此,李续宜持有不同意见,他认为应当坚决打击那些反复无常的叛乱分子,以彻底消除隐患。为此,他还向朝廷提出了具体的策略建议,即“宽其党羽,使为我用,彼势孤,终成擒耳”。

基于李续宜提出的合理方案,加上对胜保行为模式的担忧,清廷最终决定于六月份将后者调往陕西任职,并赋予李续宜全权处理淮北地区的剿捻事务。此外,他还被授予钦差大臣头衔,专门负责督办安徽全省的军务工作。

四、壮年早逝

李续宜在担任钦差大臣不久后,遭遇了人生中的一大打击——他的母亲病逝。根据当时的社会风俗,作为孝子的李续宜理应回家守孝三年。然而,当时安徽的军事形势异常紧张,清廷不愿轻易失去这样一位有能力的将领。于是,朝廷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即“破格夺情”,命令李续宜在军营中穿孝服百日,以临时代理的身份继续担任安徽巡抚。面对这一命令,李续宜内心充满了矛盾,他一方面深知自己肩负着国家重任,另一方面也渴望能够回到家中为母亲尽孝。

尽管朝廷一再强调“安徽军情吃紧”,但李续宜仍旧坚持己见,连续上书请求回籍奔丧。最终,清廷妥协,准许他请假百日,返回家乡办理丧事。然而,正当李续宜准备结束假期重返工作岗位之际,他的健康状况却出现了恶化,长期积劳成疾导致他开始咳血,身体每况愈下。出于对自己身体状况的考虑,李续宜选择了留在家乡休养,未能如期回到安徽赴任。

同治二年(1863年)四月,清廷再度下达命令,要求李续宜与蒙古王公僧格林沁合作,共同对付寿州的苗沛霖。然而,李续宜的身体状况已经不允许他继续参与前线作战。在前往指定地点的途中,他的病情急剧加重,不得不再次向朝廷提出辞职请求,希望解除巡抚的职务。这一次,出于对其健康状况的理解,清廷批准了他的申请,允许他离职疗养。

然而,命运似乎并不打算给他更多的时间。同年十月,李续宜最终因病在湖南湘乡的家中逝世,享年仅四十一岁。他的突然离世不仅令家人悲痛欲绝,也让朝廷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军事人才。清廷对于李续宜的去世表达了深切哀悼,并按照“总督军营病故”的礼仪规格为其举行了隆重的葬礼。此外,为了纪念这位为国捐躯的忠臣,朝廷还特别下令在李续宜曾经立下汗马功劳的地方——长沙、武昌、安庆以及宝庆等地设立专祠,供后人瞻仰祭奠。而在他的原籍湘乡,同样建立了祠堂以示敬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