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刺青壮就不必了。」帘中的小官家在沉吟片刻后,忽然说道:「早在四月初,朕命宋用臣南下,以蔡卞为都大江淮六路发运副使时,就已下圣旨,命户部与封桩库,各拨一百万贯为本,命蔡卞、宋用臣,招淮南灾民青壮,以为治河、修渠之工,并以汴京工价支给其工钱,一半给钱,一半支米。」
这正是淮南路,虽然大旱,但是,民间却保持了稳定的缘故。
大量青壮,都被招入了修河、治渠的工地上。
不止如此,宋用臣还组织他们,修了道路、桥梁、驿站,修葺了淮南各地的官衙、仓库。
甚至在当地,就地取材,制造了大量的独轮车这样的人力运输工具。
青壮有了工作,能拿到工钱和救命的粮食。
就不会闹事!
冯京听着,大惊不已。
因为在过去,虽然大宋朝廷在征发青壮的时候,也都给钱。
但,各个地方给的工钱是不同的。
像是汴京,招募一个青壮去修河,一天工钱就是两百起步,正常的话重体力劳动,非得两百三十钱以上,才能招募到人。
但在河南府,一个青壮
的工钱就断崖式下跌到一百钱一天。
在永兴军那边,七八十钱就可以雇佣一个青壮了。
冯京记得,当年他在永兴军的时候,为了雇佣青壮去沿边修城寨。
曾开出了每日支给一百文的重赏,但应者寥寥,最后只能加米每天两升,才勉强雇到了人。
但这些都是太平时节的正常工价。
像淮南路这样遭了灾的地方,工价定会断崖式下跌。
甚至,官府只要给顿吃的,就有的是人愿意干活!
你不干,有的是人愿意干!
然而,这位官家,却拨出两百万贯,还肯用汴京工价给淮南灾民结算工钱?
虽然一半折米,但这也是破天荒的事情了。
什么时候,大宋朝廷这么大方了?
但他哪里知道赵煦虽然开出了高价。
然而,工人们在工地上消费同样高啊。
特别是那些当地的奢遮人家家里的公子哥,在勾栏、赌场里,常常一掷千金。
又因为大旱,淮南本地的地方保护主义被削弱。
于是,鱼干与海盐,顺势涌入。
正好,工人们手里头有钱,这使得他们可以消费得起鱼干、海盐。
于是,一个大市场就这样形成了。
同时,那两百万贯的拨款,则顺着这条生态链,最终流向了京东和两浙路,进一步促进了当地的渔业与造船业。
有市场,有需求,官方还在大开绿灯,甚至鼓励大家伙撸起袖子加油干,京东路和两浙路的造船与渔业生态,通过这场大旱,飞速发展。
那两百万贯,撬动的民间财富和资本,少说在千万贯!
又因为民间多了两百万贯的铜钱的润滑,所以商品经济,却奇迹的没有受到影响。
一些地方的手工业,甚至出现了逆势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