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衣先生说:“好吧,这件事就不追究了吧,刚才邱女士提到了张先生的妈妈,我倒是马上想到了一个问题,可能连一些‘五月的故事’资深粉都不知道,他们当年推出的《沈园印象》这首歌,第一个唱女声部分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张先生的妈妈,有几个人知道的?知道的请举手。”
举手的人不多,还是有一小部分的人举了手,分散在各个角落。
忆衣先生指指一个举手的男观众:“这位先生,可有印象吗?”
男观众回答:“有。”
忆衣先生:“话筒。请说说当时的印象。”
观众:“我当时就在现场,记得刚刚出场的时候,根本不知道是主唱的妈妈,当时也是您在主持,您还问我们,猜猜她是谁?我们一开始以为是他女朋友,看起来比他大一点点,长得很漂亮,后来您说是妈妈时,大家都惊呆了。”
忆衣先生:“歌唱得怎么样?”
“很好听,可惜后来再也听不到她唱了,都是找别的歌手,我觉得都不如她唱的那个有味道,特别是那个朗诵,韵味非常足,听着让人有断肠的感觉,我特别喜欢她的那个版本,后面的那些版本,我都找不到这样的感觉。”
其他观众露出好奇的表情。
忆衣先生:“我记得我在后面采访的时候,还无意中说出了一个情况……”
“待婚状态……”好多个人一起回答。
忆衣先生笑了:“你们这些知道这个事情的人,是不是也都记得这个?”
刚才那个观众回答:“大有印象了,妈妈那个表情,像是一个小姑娘一样,很可爱,真的不像是一个中年妇女……”
忆衣先生:“我告诉大家一个消息,那位要我帮忙转达问题的热心观众,最后和他妈妈还是走到了一起,一转眼也快二十年了,过得非常幸福,一直像年轻夫妇一样相爱,今天,他们也双双来到了幕后,大家想不想见一见,想不想补回来,她和儿媳妇十七年前遗憾错过的那次同台演出?”
大家热情的鼓掌加尖叫。
忆衣先生:“有请张先生的妈妈,以及妈妈现在的伴侣,曾经被称为一代儒商的宋知秋先生。”
两个精神不错的老年人带着微笑闪亮登场,穿的是高档的中老年服装,步态相当健康,都看不出年龄,但能看出年轻时肯定有颇高的颜值,以及一种悠闲和自信,那是幸福的标志。
嘉宾们都站起来鼓掌,邱爸爸鼓得尤其热烈,笑得也很真诚。
大家坐下来后,忆衣先生道:“我刚才的采访一直是以女士为主要对象,我想,在座的先生们可能心里要忿忿不平了,这一回我破个例,先问一下宋先生吧。”
宋先生大方回答:“欢迎提问,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宋先生,您是在人到中年之后,才遇到黄女士,您心里是不是有一点点遗憾?”
“是的,我一直在想,为什么不让我在她最好的岁月里跟她相爱,那样我就可以爱她爱得更久一些,而她也会少了许多的痛苦,我们就可以拥有更多的幸福。”
“听说您在跟黄女士结合后,您又重新提起了笔,完成了一本四十五万字的长篇小说,并且获得了一致好评?”
“这个说法有待商榷吧,只是在此前的基础上,做了一些增补改写而已,说一致好评是过誉了,也只是朋友们的厚爱而已。而且实际情况是,我发现自己爱上了她时,赶紧就改写了,因为原来的结局有点悲惨,我怕影响到现实,得把结局先改美满,结果又不想就这么了结,干脆继续往下写,连回目都是张慕帮忙取的……”
“张先生,是这样吗?”
张先生点头:“因为我太喜欢后面增加的那部分了,我太太也十分喜欢。”
邱辰微笑点头。
“听说,您还另外为了这个结合,写了很多首诗词?”忆衣先生又问宋老先生。
宋先生笑着点头,黄女士看他一眼,眼里也是笑意满满,张慕和邱辰也是相视而笑。
“那,能不能读一两首?”
“可以的,她曾经在离婚后,写了一首一丛花令,对自己的婚姻,作了一点反省,写的是,‘哪堪凄雨打寒窗,风卷山万重。碎了朱颜多少梦,逐流水,怎觅萍踪。檐前屋后,沟里溪间,处处是残红。隔座凄凉对泣后,一别各飘蓬。琴瑟不堪连理梦,弦乍断,惊破梧桐。千般薄情,卅年酸泪,一笑付西风。’”随着他的吟诵,字幕把这个词直接打到屏幕上。
“这是黄女士写的?听起来不错。”
“是她写的,她呀,在大学时代就是个校园才女。”
众人发出一声惊叹加鼓掌。
“但她此前的婚姻,也不说是谁的责任,应该是跟环境有关,由于和前夫没有沟通好,导致有一些不如意,所以在离婚后,她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这词上片写她此前的生活状况,风雨不断,心似残花,下片写离婚后的释然。我呢,在跟她在一起后,也写了一个一丛花令,算是对她的回复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大家有没有兴趣听一听?有的话,请鼓掌。”
热烈的鼓声中,宋先生大方地吟诵出来:“多情夜雨莫敲窗,佳人梦正浓。卅年添了千行泪,伤神处,流水秋风。人前妆欢,灯下独泣,凄凉谁与共。记得那时初见后,心结万千重。拣尽寒枝不肯栖,早料知,会与君逢。并赏烟霞,共听萧鼓,一抹夕阳红。”字幕也跟着打出来。
大家疯狂鼓掌。邱爸爸大竖拇指。黄女士悄悄拭泪,听完后苦笑着嗔怪道:“早叫你把佳人两个字改一下,要不改成家庭的家也行,就是不肯改,都这么老了,就不怕别人笑话……”
宋先生笑道:“没事,不管你多老,在我眼里都是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