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兄请放心,我马上就让吏部下文,委任你为泸州知州。”
“还有你的儿子,下届科举定然能中进士。”
“嗯,三甲可能过于显眼,我让你儿子中个第五名!”
冯檝自然是千恩万谢地回家,收拾行李,过几天就去泸州高高兴兴的当知州了。
【赵构既然极力主和,那么秦桧就是他能找到的最佳人选,故而赵构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将秦桧罢相的。】
【但赵构也因此开了一个极为恶劣的先河,宰相明明在军国大事上犯下大错却能安然无恙,这是以往历届宰相都没有能获得的恩宠。】
【秦桧借此不但渡过了危机,甚至还在南宋臣民中确立了“秦相公绝不会被罢黜”的地位,获得了巨大的政治威望。】
【把国家大事办砸了,地位反而比以前更加稳固,不得不说这是一种绝妙的讽刺。】
秦桧纵然能保住左相之位,但无法堵住天下悠悠之口。
御史言官们虽然都是秦桧的党羽,不敢弹劾秦桧,却不代表其他官员没这个胆量。
自从金军南下开启战争后,各地官员对秦桧的弹劾奏章就此起彼伏。
秦桧地位虽然稳如泰山,但这种抨击依旧让秦桧颇为狼狈,只能召集心腹们再度问计。
众人一时间也没什么好的办法,只能沉默。
这件事情实在是太尴尬了。
极力向金人求和,各种下跪接旨,口称江南藩臣。
最后求来的却是金人南下开战,啪啪打脸。
这让人怎么圆?
稍微有脑子的人都知道,这特么根本就圆不了!
但不得不说,有些人在逢迎媚上方面是有本事的。
一个之前籍籍无名的官员突然开口,给秦桧念了一句话:
“秦相公可曾听闻《尚书》之中有一句话?德无常师,主善为师。善无常主,协于克一。”
秦桧作为正儿八经不作弊考上科举的进士,自然是饱读诗书。
闻言心中顿时一动,看向此人。
原来是司勋员外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张嵲。
都到这种火烧眉毛的时候了,秦桧自然也不会去摆什么左相的臭架子,立刻询问道:
“张大人,此言何意啊?”
张嵲嘿嘿一笑,道:
“正所谓天下之事,各随时节,不可拘泥。先前相公与金虏讲和者,乃时当讲和也。”
“如今金虏既然败盟,则过错在彼,我大宋不得不应,亦是时当如此耳。”
“既都是天时,相公又有何过错呢?”
秦桧受到张嵲话语的启发,顿时大喜过望,一拍大腿:
“言之有理,我明白了!”
【秦桧旋即上奏章给赵构,声明“臣前赞议和,今请伐虏,皆是主善为师也。”“臣愿先至建康,诏谕各路将帅同力诏讨金虏,陛下可相次劳军,如汉高祖故事。”】
【然而,秦桧着急忙慌的上奏,却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
【不但将“德无常师”这句伊尹告太甲的警句说成是伊尹告诫商汤,更把《论语》中周任所说的“陈力就列”讲成是“孔圣人之言”。】
【这种引用经典的低级错误,在大宋诸多熟读儒家经典的士大夫中自然引为笑谈,甚至有人在秘书省外墙壁上写下“周任为孔圣,太甲作成汤”的大字报嘲讽秦桧。】
【秦桧一怒之下,竟将整个秘书省所有官员统统罢黜。】
【然而这种对于士大夫而言属于“文盲不懂装懂”的笑话却不胫而走,传遍了整个南宋士林,成为秦桧终生被人耻笑的笑柄。】
【但不管怎么说,经过这番闹剧之后,南宋朝廷赵构、秦桧君臣的确在被迫的情况下向各地大将发出旨意,要求“诏讨金虏”。】
【这所谓的诏讨原本只不过是这对君臣粉饰门面给自己装点的遮羞布,却偏偏给了一位早就已经等待北伐的南宋大将绝佳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