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草根十布衣 > 第5部分(第2页)

第5部分(第2页)

……沛公居山东时,贪财货、好美色,今闻其入关,珍宝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小,宜急击毋失。

刘邦之“贪财好色”一说亦应源自此处。但是,如果将争斗双方的互骂作为参照人物之人格的界定,那么不要说是古人,即便是文质彬彬的文史教授,恐怕谁都难逃“贪财好色”的骂名。

4。“彼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相报”

在美女与汉朝大业面前,刘邦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在美女和贤士面前,他也是选择后者。且看司马迁是如何记述高阳人郦食其与刘邦之间的君臣情义的。据《郦生陆贾列传》载:

郦生食其者,陈留高阳人也。好读书,家贫落魄,无以为衣食业,为里监门吏,然县中贤豪不敢役,县中皆谓之狂生。及陈胜、项梁等起,诸将徇地过高阳者数十人,郦生闻其将皆龌龋,好苛礼自用,不能听大度之言,郦生乃深自藏匿。后闻沛公将兵略地陈留郊,沛公麾下骑士适郦生里中子也,沛公时时问邑中贤士豪俊。骑士归,郦生见谓之曰:“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 。 想看书来

二、再评易中天先生之“刘邦崛起之谜”(3)

这里是说,郦食其家贫落魄,学识渊博,却又###不羁,号“狂生”。 但他认为各路反秦兵马头领大都目光短浅,刚愎自用,不听大度之言,无礼贤下士之风,唯刘邦雄才大略。所以在各路诸侯将领路过高阳时,郦生都深藏不露。唯独在刘邦率军进驻高阳、陈留附近时,他却说:“诸将过此者多,吾视沛公大人长者。……此真吾所愿从游”,于是主动求见,决心投奔刘邦麾下效力。

刘邦听说后,立即派人召之,想会会这位闻名的“狂士”。据《高祖本纪》、《郦生陆贾列传》载:当郦食其谒见刘邦时,“沛公方踞床,使两女子洗足。”刘邦正坐在床上让两位年轻女子洗足。(此大概属于世人以为是司马迁记述刘邦“好色”的具体情节。)郦见状不快,便故意不拜,并大声责问:

“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且欲率诸侯破秦也?”刘邦听后大怒道:“竖儒,夫天下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而攻秦,何谓助秦攻诸侯乎?”郦食其正言厉声道:“必欲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

对如此高傲之人,刘邦不是那种匹夫受辱拔剑而起的独夫。在无言以对,沉吟片刻后,“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座。”他很快表现出求贤若渴的样子,马上停止洗脚,推开女人,穿好衣服,将郦食其恭敬地请至上座,并对刚才的怠慢表示歉意,一边请郦吃饭饮酒,一面虚心请教破敌方略。这充分印证了“沛公时时问邑中贤士豪俊” 说之不虚,从而感动了郦生。

这里,司马迁肯定不是在数落刘邦好色,而是诉说“明君思贤臣,士为知己死”的道理。

能言善辩的郦食其也确实做到了“彼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相报”。后来,在楚汉争王天下的殊死搏斗中,只身一人游说齐国。且看《郦生陆贾列传》所载郦生在齐王面前的慷慨陈词:

郦生曰:“臣请得明诏说齐王,使为汉而称东藩。”上(刘邦)曰:“善。”……郦生说齐王曰:“王知天下之所归乎?”齐王曰:“不知也。”曰:“王知天下之所归,则齐国可得而有也;若不知天下之所归,即齐国未可得保也。”王曰:“天下何所归?”曰:“归汉。”曰:“先生何以言之?”曰:“汉王与项王戮力西面击秦,约先入咸阳者王之。汉王先入咸阳,项王负约不与而王之汉中。项王迁杀义帝,汉王闻之,起蜀汉之兵击三秦,出关而责义帝之处,收天下之兵,立诸侯之后。降城即以侯其将,得赂即以分其士,与天下同其利,豪英贤才皆为之用。诸侯之兵四面而至,蜀汉之粟方船而下。项王有背约之名,杀义帝之负;于人之功无所记,于人之罪无所忘;战胜而不得其赏,拔城而不得其封;非项氏莫得用事,……天下叛之,贤才怨之,而莫为之用。故天下之士归于汉王,可坐而策也。夫汉王发蜀汉,定三秦;涉西河之外,援上党之兵;下井陉,诛成安君;破北魏,举三十二城;此蚩尤之兵也,非人之力也,天之福也。今已据敖仓之粟,塞成皋之险,守白马之津,杜大行之阪,距蜚狐之口,天下后服者先亡矣。王疾先下汉王,齐国社稷可得而保也;不下汉王,危亡可立而待也。”齐王以为然,乃听郦生,罢历下兵守战备。……(韩信)闻郦生伏轼下齐七十余城,乃(背约)夜度兵平原袭齐,齐王田广闻汉(韩信)兵至,以为郦生卖己,……齐王遂烹郦生。 。 想看书来

二、再评易中天先生之“刘邦崛起之谜”(4)

上述郦食其在韩信失信齐王欲置其死地的情况下从容就义的悲壮史实,充分反映了郦生忠心耿耿、凛然难犯的大丈夫气概。也从侧面展现了“天下民心所归”的以刘邦为统帅的汉军之 “正义之师”的光辉形象。

汉王刘邦闻知后悲痛不已,并始终未忘这位旷世奇才,称帝之后亦常“思郦食其”, 并立即寻到其后人给予封赏。郦食其子名疥,“上以其父故,封疥为高梁侯”。

如此可歌可泣的君臣情义,赖《史记》之记载,得以永垂青史,令任何志在精忠报国,思慕贤君的士人读到这里都会感动得伏案而泣。或许只有无聊小人才会不理解司马迁之真实感情,而仅知呆视刘邦身边的那两位娇丽女子。

5。撤离阿房宫,明鉴照千秋

沛公接受了郦食其“急袭陈留,得秦积粟” 的建议,迅速取得了胜利,扭转了困境。之后,任命郦食其“为广野君,郦商为将,将陈留兵”。并立即转兵向西,一路高歌,连战连捷,直入关中。

接下来,义军与秦军战于蓝田南,沛公命“诸将兵所过之处不得掠虏”秦人大喜。刘邦大军迅速攻下蓝田。秦军瓦解。义军又乘胜战于蓝田北,全破秦军,威武地接受了秦王投降: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降服,又杀之,不祥。”

——见《高祖本纪》

接受了秦王子婴投降后,10 万义军浩浩荡荡开进了秦都咸阳。面对辉煌胜利,沛公断然否定了杀秦王子婴的主张。应该说,在司马迁笔下赞为“仁而爱人”的刘邦,没有辜负“怀王及众臣”的期望。他对子婴的处理和对民众的安抚做得十分得体,沛公大军的确是一派仁义之师的表现,所以一开始便给关中人民留下了美好印象。表明他进兵咸阳志存高远,有清醒的政治头脑和高超的政策水平。刘邦的这一行动向来为史界称道,并被历代打天下者视为楷模,争相仿效。

实际上,自古以来,胜利之师入城后的作为,最能反映和考验统帅的智慧及能力。且让我们看看太史公是如何记述这一历史焦点事件的。《高祖本纪》载:

……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 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诸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食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显而易见,团结、高效,决策英明的刘邦集团,不费一兵一卒,便在咸阳获得了军事、政治、舆论上的丰硕成果。这里,司马迁对于刘邦大军进入秦都后充满仁爱之心的作为,显然是充分肯定的。宋代学者钱时曾著《两汉笔记》(卷一)赞之曰:

沛公脱秦民于水火者也,凡其得人心处,全在宽大。独遗长者扶义而西,而不许项羽,非(义帝)怀王之贤不至是。亦因(怀王)当时亲被苦祸与民同在水火之中,故其推择权量,当如是。

二、再评易中天先生之“刘邦崛起之谜”(5)

只是太史公却又在《留侯世家》对《高祖本纪》中之“欲止宫休舍” 一句五字,作了这样的记述:

沛公入秦宫,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

从表面看,司马迁又是在通过《史记》不同章节之比对手法,透露出刘邦人性脆弱的“欲妄好色” 的一面;而实际上,司马迁大概是在经过深思熟虑后,有目的地表达自己对于来自最下层的义军获胜进驻皇城后,遭遇“富贵温柔乡”时的表现之看法和态度。

其实,任何一个靠造反夺得天下的新朝都会面临如是问题。此时此刻,君、臣、军队有思想波动也是正常的,关键在于如何处理,处理得好就能走向胜利,处理不好就必然失败,后果亦不堪设想。而防患于未然的关键人物应该是三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