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冀中出现了八路军主力部队,也引起日军的高度重视,在缴获的日军文件中,有这样的话:“贺将军此来,对北###威胁更非昔比。尤其直接威胁平津,不容坐视。必须立即覆灭其势,以确立永久之治安。”
正如吕正操将军所说的,冀中的名字,“是随着中日战争才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在1939年,冀中的名字,已在日本人的脑子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极其深刻的印象。
至1939年底,敌人在冀中已修筑了177个据点,“在冀中的总兵力已达日军18300余,伪军13000余。”
1940年,“###重点是肃清京汉、津浦两线中间的冀中地区”
1940年3月19日,日华北派遣军召开各兵团参谋长会议,会上,日华北派遣军司令长官多田骏中将首先讲了 话,他说:“实现肃正建设,其前途甚为遥远。尤其敌人积极强化地下组织,继续进行顽强抵抗,要剿灭这种地下组织的势力,存在很大困难。在建设方面,也由于事变的长期化带来各种障碍,欲求速见成效,看来更为困难。此外,现阶段所采取的高度分散部署兵力的战法,对军队的教育训练产生不利的后果。针对上述问题,方面军根据过去一年的宝贵经验和治安建设的成效,决定了下期肃正建设的方针。”
多田骏这篇充满政治词汇的讲话,说来说去不外这么几个意思:一是共产党积极发展与群众打成一片的武装,即所谓“积极强化地下组织”;二是“治安肃正”要速见成效,恐怕有困难;三是到处安扎据点的作法,应予检讨。那么,针对上述问题,根据过去一年的经验,华北日军在1940年又准备怎样去做呢?多田骏讲话之后,华北派遣军参谋长笠原幸雄中将,布置了这一年“肃正建设”工作计划,并强调本年度的工作重点有二:1、###重点指向剿灭共产匪团。
2、肃清京汉、津浦两线中间的冀中地区,打通滏阳河及卫河水路。
根据该次会议精神制订的所谓实施“要领”中,再次强调:###肃正的重点地区为京汉、津浦两线之间,特别是冀中地区,要随着打通水路进行肃正###。下记各兵团应以较大兵力使用于该地区:第二十七师团,第一一〇师团,独立混成第十五旅团,第十二军。
为什么要把冀中列为“###重点地区”呢,华北派遣军参谋副长平田正判少将解释说:“在计划中所指定的###重点地区,是方面军从全局观点决定的……该地区接近京津,是华北的中枢,是匪团尤其是共产系匪团的根据地,目前治安肃正工作进行缓慢,治安状况极端不良。在下期必须清除祸根,取得治安肃正工作的实效。为此,第二十七、第一一〇师团应在第十五混成旅团的协力之下,自4月上旬在方面军统制下,与有关兵团相配合,准备进行###。”
根据这次会议的精神,1940年华北日军“扫荡”的首要目标,就是冀中。3月23日,日华北派遣军又召集准备参加冀中作战的第27、110师团及独立混成第15旅团长官开会,具体进行了布置,并令各参战兵团分头准备作战。
1940年4月11日起,日军纠集日军3万余人,伪军6000余人,对冀中进行所谓“全面扫荡”。这是自冀中根据地建立以来,日伪出动兵力最多的一次“扫荡”。不过,那时日伪军的“扫荡”布置还不甚周密,目标也不太明确。说是“全面扫荡”,但实际上仍是分区合围四个地区:大清河北地区、唐河及潴龙河流域、子牙河流域和南边晋县、深泽、深县及沧石路以南地区。三四万人分成四摊,每一摊又分成若干路,每一路再分成若干股,在辽阔的冀中平原上一摆,也显不出多少人来,我军还是有很大的回旋余地和出击机会的。结果到5月底止,各路扫荡之敌都龟缩回穴,50天激烈的反扫荡斗争基本结束。其间,我军共与敌作战216次,毙伤日军4300多名,伪军350多名,俘获日军12名,伪军2250多名。
这一年6月,日军在冀南也进行了“扫荡”。参与此次作战的日军第12军作战主任参谋松田正雄大尉曾有如下一段回忆:作战期间,在很多情况下,不能确知各###队的位置,即特殊情报也不能收效。我为了指导战斗,尽量以飞机进行侦察联络。但是,即使发现###,由于战场极为辽阔,仍然不能及时指挥将其捕获,以致未能取得像样的战果。
这段话,用来描述4月日军在冀中的“扫荡”,也是完全适用的。
日本人是不达目的死不罢休的,这次3万多人的大“扫荡”既然未果,日军方面肯定在策划新的阴谋。不过,5月底“扫荡”结束后不久,青纱帐就起来了,再加上又值雨季,阴雨连绵,道路泥泞,日军行动不便。冀中部队为了打乱敌人的部署,又发起青纱帐战役,主动进攻驻河间、献县、青县、肃宁和博野等地的敌人,8月,作战146次,毙伤日军2200名,伪军420名,俘伪军500余名,光复据点15个。
8月20日,华北八路军突然发起“百团大战”,从8月20日至12月5日,历时3个半月,共毙伤日军2万多人,正太路基本瘫痪,平汉、北宁、津浦铁路也遭破袭,给予日军沉重打击。日方文献说:“###乘其势力的显著增强,突然发动的‘百团大战’,给了华北方面军以极大打击。”“特别是在山西,其势更猛”,“日方从未想到中共势力竟能扩大到如此程度……”加之“中共一向对其行动意图巧妙而严格地加以保密,因而完全出乎日军的意料,取得了奇袭的成功。”
。 想看书来
冀中,从印象不深到“讨伐重点”(5)
日本人本来就兵员短缺,现在全线迎战,则更是狼狈不堪。
驻太原日第1军参谋朝枝繁村大尉回忆,当时日军竟狼狈到抽调军部卫兵充数的地步。他说:“军直属部队中当时手下因无可用之兵力,乃由军司令部临时抽出包括卫兵在内的共约40人,组成混成小队,当即指挥该小队开往阳泉。”
抽调几十个兵是无济于事的,日军立即从各处紧急调兵,增援正太路方向。冀中、冀南的日军,被抽调5000多。这样一来,平原地区的压力是减轻了,可山区的压力却加大了。遵照晋察冀军区的指示,冀中部队于10月1日至20日进行了任(丘)、河(间)、大(城)战役,坚决要把敌军拖住,不能再让敌人从冀中调走一个兵。在20天的战斗中,共毙伤俘日伪军1512人,攻克据点29处。打开了这一地区的局面,“另外,最主要的是有力地配合了整个华北战场的百团大战,牵制了敌人很大的力量。”
10月底,日军在冀中实施报复性“扫荡”。这种临时抽调兵力缺乏周密计划的军事行动,根本不可能抓住八路军的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