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控制情绪,不要被情绪控制。耶稣曾被文士、祭司等人诘问,甚至无礼地对待,但使他得胜的不是由于他的愤怒,而是因为他的智慧和勇气。
张李两户人家紧邻而居,但是家庭气氛却大大不同。张家的人相处其乐融融,生活幸福美满;而李家的人则经常争吵,每天都闹得鸡犬不宁。
有一天,李家的人忍不住来问张家的人说:“你们一家人为什么从不争吵?和睦相处的秘诀是什么?”
张家的人回答:“其实答案很简单,因为我们这一家人都认为自己是做错事的人;而你们一家人都认为自己是做对事的人。”
李家的人不解地问:“这是什么道理?”
张家的人举例说:“如果放在茶几上的茶杯被打破了,你们都认为自己是做对事的人,打破杯子的人也不肯认错,还理直气壮地大骂:‘是谁把茶杯乱摆在这里?’而摆杯子的人也不甘示弱地反驳:‘是我摆的,但你为什么不小心把它打破了?’两个人彼此不认错、不肯退让,当然会吵架了。”
张家的人接着说,“可是在我们家,如果谁不小心打破了茶杯,就会抱歉地说:‘对不起,是我一时疏忽,打破了杯子。’而放杯子的人也会回答:‘是我不对,我不应该把杯子放在这里。’”
如果每个人都先认错先礼让,许多问题自然消弥于无形,纷争也不复存在。诚如圣经上所讲的:“凡事都以为亏欠。”总觉得自己应该还可以多爱一些、多包容一些,则必然处处受人欢迎。
董氏基金会曾对台北地区民众作过一项调查,发现受访民众最容易生气的对象是家人,每天都会生气的对象则是同事,而最容易发脾气的地方是家里,其次是学校或工作场所。总之,最容易生气的对象不是亲人就是熟人,其中有60%的人,每星期至少会生气一次,甚至有15%的民众是天天生气的。
亲密的关系最容易产生冲突,尤其当两人相互依赖的程度增加时,发生冲突的可能性也相对增加,因此在想法、观念或处事态度上,易与朝夕相处的家人或同事产生分歧。一旦你要坚持己见,或想要做你喜欢甚至认为是惟一对的事时,摩擦冲突就难以避免了。
很多事,都在一念之间,念头转得过来就是天堂,转不过来就是地狱。因此,常常练习换个角度来想,让自己可以从情绪中走出来,不致成为脾气的奴隶。
你可以制怒:
一、不要在气头上处理事情:稍微缓一缓,先出去走走,暂时离开当时的环境,所谓“事过境迁”,而境迁也易事过。怒气已消,则心平气和看事情,会有不一样的角度。你正怒气填膺时,先按捺一下情绪,等过了10分钟再说。有些事绝对急不得,特别是生气的事,宁可放慢一些。
二、找人聊聊:和一个与此事不太相干的人谈谈你的想法,找一个可以抒发的渠道,通过和朋友聊聊天,宣泄出心中那股怒气,情绪自然会好得多。
三、转移注意力:去大睡一觉,醒来之后想法必然会有所不同,或是去看一场电影吧!转移注意力,免得自己一再掉入苦毒怨尤的旋涡中。
四、调整呼吸:借着缓慢的一呼一吸舒解情绪,通过身体的自然放松,改变内心的愤怒状态。心理会影响生理,同样,生理也会影响心理,呼吸放缓肢体放松,对我们的心情会有很大的益处。
五、扩展心灵视野:把自己的眼界拉高到天上,由上往下看,当心灵的视野扩展后,心情也会变得坦然多了。
试试看!转一个念头,换一个想法,给自己和别人留下一条出路。
枕边小语
你每天的生活都会对人发脾气吗?你同样也会愤怒吧。换一种方式思虑这些问题,是不是大家都会很轻松呢。无论什么时候,收起你的脾气,换种好心情对待它吧。
你好相处吗?
有一群老师,想要了解年轻人首次到社会上做事,应该如何表现才不会被解雇?为了寻求这个问题的答案,他们写信给数千名企业主管,请主管们说明一下最近辞退的三个职员,究竟是为了什么原因。
老师们以为一定会有许多不同的原因。谁知不分行业、年龄、性别,三分之二以上的职员都以同一个理由被解雇:不能与人相处。
如何与人相处是一门极大的学问,有些人空有满腹的学识,却不会经营人际关系,常常是孤芳自赏,认为怀才不遇。学校只教课本上的知识,却没有教与人相处的常识,而后者却往往是事业成功的关键所在,良好的人际关系,得到的是助力而不是阻力,是事半功倍而非事倍功半。
有些人因为疏于和人相处,造成自我孤立;而有些人却是距离太近,产生问题。在与人相处的态度中,学会保持一点距离才能拉近距离,连夫妻都需要一些个人的隐私,朦胧的美才最美;一览无遗,看尽一切,反而失去了相处应有的空间。因此再亲近的朋友都不能口无遮拦或肆无忌惮,那样易使友谊夭折,使情感受损。
要成为一个好相处的人,以下数点是重要的因素:
一、倾听:人总是急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少了一份倾听的耐心。一个愿意倾听别人心声的人,朋友自然会多起来。
二、给予:占便宜的人,永远得不到便宜,往往是因小失大。学习多给予,因为那是人际关系中最佳的投资。一点小礼物、一个会心的扶持、一个体贴的代劳,都会为自己累积可观的友情资源。
三、将心比心:其实人际关系都是建立在将心比心的真诚态度上,己所不欲,勿施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