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三国那些人那些事魏卷 > 第85部分(第2页)

第85部分(第2页)

给曹操的信送走后,孙辅就开始天天翘着脚后跟,手搭凉棚,看看曹操是否渡江,马踏江东。远远地,还真走来了一队人马——不过,是孙权来了。

碧眼贼,你怎么敢来!别忘了,老子是有曹操做后台的。

可是,孙辅还是害怕了,因为孙权后面接着出现了张昭。张昭的出现,意味着曹操这个后台指望不上了。大家都知道,张昭在北方有着强大的影响,也有着这样那样的人际关系,他出现在这里,说明北方没有行动。

“大哥,你厌倦了这里吗?为何要引狼入室呢!”孙权质问孙辅。

孙辅心虚地看看张昭,心存侥幸地说:“弟弟,说这话是要负责任的啊。哪有这种事情呢!”

孙权从怀里掏出信来,递给张昭,张昭把信展开,指给孙辅看:“你不会说有人模仿你的字体吧?”白纸黑字,孙辅低下了头。史书没有记载这书信是怎么到孙权手里的。是还没送出去就被缴获了,还是有人从曹操那里拿回来?这个没有答案。但是,当时的安全工作有长史张昭负责,无论是哪种可能,都是张昭的功劳。孙辅被当场宣布“双规”,按照史书上的说法是“幽系”,这样孙权便不会因此而得罪自己的家族,但是,孙辅的亲信全被杀光,孙辅再也不能卷土重来。这种温情而有实效的做法很显然更符合张昭的性格。

看着孙辅被装进囚车,张昭在心里默默地说:“伯符啊,我没有辜负你的重托。”

活在春秋大义里的张昭,被自己的责任感所感动。

但是,过度的责任感有时会让行为变形。白发苍苍之年的一个黄昏,张昭从厚厚的《春秋》里抬起头来,揉着昏花的老眼,突然明白了这个道理。

第二节 另类战争

前浪死在沙滩上——

202年五月,万物焕发旺盛生机,官渡战败后早就积郁成疾的袁绍呕血而死。今天有人说,一只蝴蝶在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的热带雨林扇动翅膀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刮龙卷风,这话在当时的中国可以这么说:黄河以北的一个人死了,会引起长江以南的人们的不安。袁绍最初是天下唯一强过曹操的人,现在他死了,曹操就可以笑傲天下了。袁绍一死,曹操把目光对准了江东孙权和荆州刘袁。他的第一目标是荆州,江东还需要试探一下,于是他就想到了命令孙权送质子的点子。

这封信当然首先是张昭收到的。读了《春秋》,就学会了总结。张昭总结出了一个“逆曹死”定律:凡是得罪曹操的人,没有不死的;凡是曹操想灭掉的人,没有能活下来的。曹操写信向来简短,这封信当然也不例外,但是张昭却用了很长很长时间来读。要是违逆曹操,江东危矣。可是,去劝孙家送孩子到北方做人质,张昭实在是说不出口。谁家的孩子不是父母的心头肉啊!

孙权召集百官开会。百官都不发言,一齐看向张昭,等着他发言。此等大事,当然是张昭才有能力有资格来决定。

可是,张昭一言不发。孙权只得硬着头皮问:“张公,您意下如何?”张昭却连连摆手,说:“这……这个,我拿不准,让别人说说看吧。”你张公都拿不准了,还有谁能拿得准?

不表态就是表态。很明显张昭是支持派遣质子的,只是说不出口罢了。

孙权只得宣布:散会,明天再议。

第二天会议开始的时候,孙权一扫昨日脸上的阴霾,十分给力地对张昭说:“烦请张公尽快给北方回信,就说南方人怕冷,还是不安排孙家子弟去北方吧。”

张昭的脸色开始发灰。事事张公长张公短的孙权,这次怎么没听张公的?

除了张公,孙权身边还有一个周哥哥——周瑜。早在孩童时,孙权就知道这个周哥哥。周瑜与孙策十四五岁的时候就有了结拜情谊,而且孙家还到周家住过一段时间。孙策死后,张昭是孙权的政治保障,而周瑜则是孙权的军事保障。张昭懂《春秋》,周瑜懂兵法;张昭懂管理,周瑜懂军机;张昭稳健,周瑜激进……二人互为补充,成为孙权掌权初期的左臂右膀。可是,在孙权心中,二人还是有所不同。最大的不同,就是张昭是156年出生,50后,而周瑜是175年出生,70后。你得相信年代会在人的性格上打上烙印。张昭出生的时候,正是士人在朝廷掌握话语权的时候,士人的理想浸染着每个上进的孩子,张昭的骨子里渗透了士人的较真、负责、严谨。周瑜出生的时候,士人的理想已经破灭,宦官当道,朝政混乱,人们不再相信秩序和规则,挑战与破坏则成为时代弄潮儿的特点。孙权出生于182年,80后。那个时期的80后出生时中国已经乱了,黄巾起义就是爆发在184年,大汉帝国的大厦已被摧毁,人们必须要在废墟上争抢,才能获得重建家园的资源。50后,70后,80后,挤在了一个跑道上,当他们作为伙伴时,也会因性格的差异而发生冲突。曹操索求质子,当然是以朝廷的名义,张昭没有背叛朝廷的心理惯性,而且曹操也太过强大。50后的张大叔,攥着一卷《春秋》,哆哆嗦嗦地说:“惹不起啊,惹不起啊!退一步海阔天空,小不忍则乱大谋!”孙权初生牛犊不怕虎,年轻人正想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倔强地想:“为什么要我退?为什么要我忍?”孙权在周瑜那里立马找到了不送质子的信心。周瑜握着剑柄,对孙权说:“听命于曹操,顶多也不过还是得到一枚侯印,仆从十余人,车数乘,马数匹,怎么能与南面称孤相比!”激励孙权“称孤”,鼓励个人对抗朝廷,在周瑜看来是顺应时代的选择,而张昭却不习惯这种违逆朝廷的行为。

果然,孙权一说要拒绝曹操,张昭站了出来:“这个……这个……那个……那个……”

孙权挥挥手,坚定地说:“这个,是家母决定的!张公就不要再费心啦!”

吴夫人表态了,张昭也就没辙了。孙权和周瑜知道张昭会反对,也知道他们没有资格去说服张昭,于是在前一天找到吴夫人,获得了吴夫人的支持。70后与80后联手,很容易就打赢了与50后的战争。

建安七年,有两个人在这个纷乱的世道里得到了解脱。一个是袁绍,他在官渡之败后就忧闷成疾,最后呕血而死;一个是吴夫人,她也因病而死。死前,袁绍把继承权交给三子袁尚,外放长子袁谭,留下了兄弟内阋的隐患,而吴夫人却把张昭叫到床前,把孙权托付给可以信赖的张昭。从对身后事的安排上看,袁绍是远远不如吴夫人的。

碧眼儿没了爹,没了哥,没了娘,只剩下您老人家了,你就当成自己的孩子,该打就打,该骂就骂。在吴夫人的心里,孙权的碧眼是她的杰作,所以她称他为“碧眼”。她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把年仅二十一岁的儿子托付给了北方人张昭。

先是孙策,后是吴夫人,两个对孙权最有话语权的人都把他托付给了张昭。两年前长兄新亡,孙权被张昭扶上马,由他陪着第一次检阅江东三军,那时的孙权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大男孩,大事小情都由张昭决定。两年过去了,孙权坐稳了江东,平定了庐江太守李术的叛乱,前来投靠的人越来越多,例如鲁肃。

每当看到鲁肃,张昭就会在心里说:“老鼠蛤蟆的,都来江东了!”可是,老鼠蛤蟆有时也会戏弄一下大象。鲁肃也是江北人,172年生,与周瑜同属70后,在周瑜的引荐下来到了江东。就连孙权,也得称呼张昭为张公,可是,鲁肃这个新来的外来的,却不怎么看得起张昭,对张昭不理不睬的。

张昭批评孙权:“主公如此看重鲁肃,能说有识人之明吗?”孙权恭恭敬敬地回答:“江东正是用人之际。”

看来,张公开始变老了。要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