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鸡场也是如此。
一个大棚子里面,铁丝编成的鸡笼,分成上下几层,密密麻麻的鸡就呆在里面,眼看着一颗一颗的鸡蛋就从鸡笼里骨碌出来。
这种集中养殖的模式,在这个时代是没有的。
赵维章颤声问:
“这一个大棚里,一共养了多少鸡?”
肖老三道:
“三千只。
这个鸡场有五个大棚,今年准备再建五个。“
中午,赵维章突发奇想,要求到流贼俘虏的营地去,吃一顿他们的伙食。
杨锦麟并不拖延,也不作过多安排,直接带他们一行去了铜钱坝至沔县方向的一处道路工地。
此处的路基工程早已结束,几百名工人在路旁挖排水沟。
此时,饭菜正好从后方送来。
一声哨响,工人们欢呼着扔了工具,都嘻嘻哈哈地跑去排队领饭,秩序倒也不乱。
监工是张京生的人。
杨锦麟让他给赵维章一行打来了同样的饭菜。
饭是大米饭,菜是大肉炖萝卜和豆腐。
菜很香,是真的有大肉,赵维章就吃到几块肥肉很宽的肉片,虽然算不上多么好的伙食,但对于乡下农民来说,能吃上肉,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事实也是如此。
赵维章派几个亲随混到吃饭的人群里面套话,陆续回报说,这些流贼大都挺满意的,还说这里吃得好吃得饱,比回家种地强,等到明年,就开始有工钱了,争取在集团安个家。
下午,赵维章又参观了华阳学院,中小学以及幼儿园,晚餐安排在商业区的华阳大酒店。
吃了饭,一行人步行回到小宾馆,赵维章请杨锦麟到自己房间里喝茶闲叙。
这次匆匆到铜钱坝来,赵维章原意只是了解三万流贼的现状,确保他们不给自己带来麻烦。
但今天的所见所闻,已经让他产生了新的想法。
两个人陷在沙发里,惬意地饮茶,赵维章叹道:
“若非亲眼所见,实在不敢想,这三万原本为非作歹的流贼,
如今不但不再生事端,反而还为朝廷所用,
修整道路,架设桥梁,
挖掘连通汉江与嘉陵江的运河,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壮举,
本府必将奏明圣上,为你们请功。“
杨锦麟笑道:
“功劳都是赵大人的,我华阳集团只是奉命行事,不敢居功。”
赵维章摆摆手:
“杨兄不必过谦。
所说这些工程,朝廷即使花费几十万两银子,
也未必修的起来,更何况朝廷哪有银子?“
他拿起茶几上的一支铅笔,在地图上勾勾画画,从华阳县开始,向南到铜钱坝再一路向南到阳平关,然后折向西,沿着汉江一直画到嘉陵江,形成一个大大的三角形:
“你们华阳集团毕竟不是官府,行起事来多有不便。
本府想奏请朝廷,恢复华阳县的县治,
将这片区域都划归华阳县管辖,
如此,也能加快这些工程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