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厚黑学李宗吾原著原版 > 第16部分(第2页)

第16部分(第2页)

不久,陶谦染病,日渐严重,便派人以商议军务为名,把刘备从小沛请来徐州。陶谦躺在病榻上对刘备说:“今番请您前来,不为别事,只因老夫病已垂危,朝夕难保;万望您以汉家城池为重,接受徐州牌印,老夫死亦瞑目!”刘备说:“可让您的二位公子接班。”陶谦说:“其才皆不能胜任。老夫死后,还望您多加教诲,千万不能让他们掌握州中大权。”刘备还是辞让,陶谦便以手指心而死。陶谦死后,徐州军民极力表示拥戴刘备执掌州权,关羽、张飞也再三相劝。至此,刘备才同意接受徐州大权,担任徐州牧,不但博取仁义忠厚之名,而且还赢取了民心。

刘备之所以三辞徐州,是出于对当时情势的清醒认识。当时的徐州正处于四战之地,野心勃勃的曹操正虎视眈眈。一旦接管,兵锋相向自不待言。此外,邻近的军阀如袁术、吕布、袁绍之辈都在觊觎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徐州,怀有兼并野心,这些都是潜在的危险。由此可见,当时的徐州并不是一颗好吃的果子,弄不好就会有惹火烧身的危险。即使徐州牧陶谦真心相让,其部下能否心悦诚服?都是很现实、很严重、很迫切的问题,不容刘备不顾虑!当然,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徐州,对于刘备来说,毕竟具有巨大的诱惑力。因而陶谦一死,在外有北海相孔融的支持、内有糜竺及徐州军民的广泛拥戴的情况下,刘备便不失时机地同意接替陶谦任徐州牧,将徐州据为己有。

赢得人心,遣徐孝母

在赢得人心方面,刘备也常常高出别人一招。例如,在曹操率军欲取荆州,派曹仁等将领带三万兵马向新野进攻的时候,面对十倍于己的敌人,刘备听取了徐庶的计谋,接连两次把曹军打得丢盔弃甲。损兵折将之后,曹操断定刘备定有高人辅佐,经打探得知是徐庶。

曹操便决定把徐庶揽到自己这边来,他知道徐庶为人忠孝,幼年丧父,现只有老母在堂无人侍奉,便差人将徐母骗至许昌,令徐母写信招降徐庶。

遭到拒绝之后,曹操又伪造徐母手笔,写了封信送至新野,叫徐庶赶来伺候左右。孝顺的徐庶见到信后,哭着向刘备辞行。

正在为得到徐庶这位精通兵法的军师和知己而信心倍增的刘备,深知徐庶此去很可能再也无缘相见,这样一位出色谋士的离去不仅是自己成就霸业的损失,而且徐庶很有可能成为曹操的左膀右臂。但是,善体人心的刘备也知道要拉拢人才首先要尊重人才,自己只能做以仁感人的君子,而不能作强夺的小人,于是刘备不仅没有强留,反而流泪劝慰徐庶:“子母乃天性之亲,不必以备为念。”

孙乾等人对刘备说:“徐庶是天下奇才,又知我军虚实,今天若放他走,必为曹操所用,不如留住他,若曹操杀其母,他必为母报仇,尽全力敌曹操。”

刘备忙说:“不可!使人杀其母,而吾用其子,不仁也;留之不让去,以绝其子母之道,不义也。吾怎可作不仁不义之事。”第二天,刘备备酒为徐庶饯行,二人相对而泣。马至长亭,刘备又下马相送。刘备的这些行动,深深令徐庶感动,当即向刘备表示,此去曹营,纵使曹操相逼,也绝不为其献谋划策。

刘备又谆谆叮嘱徐庶到曹操那里以后尽心侍奉老母,勿以自己为念。

徐庶挥泪上马的同时,告诉刘备,他有一好友,住在襄阳城外20里的隆中,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正好可以为刘备出谋划策。

刘备高兴地请徐庶为之引荐,徐庶却说:“这位朋友生性淡泊名利,除非您本人亲自前去邀请,不然,他是不会主动求仕的,您当亲往拜访。”说罢疾驰而别。

徐庶到曹营后,老母方知是曹操用计把儿子骗来,十分懊恨,并责怪他不该对伪书不加详察而信以为真,遂趁徐庶不注意,自缢于梁间。徐庶丧母后,始终如一地守着自己的诺言,不曾为曹操出一个谋略、献一个计策。

三请诸葛,天下初定

在用人方面,刘备的厚黑更是举世无双。例如,刘备不忌诸葛亮的冷淡,三顾茅芦请他出山,诸葛亮终因刘备的真诚相请而同意出山辅助他共谋大业,刘备也从此得到了完成大业的最得力助手。这时,刘备屯兵新野(今属河南),手下不过几千兵卒,势单力薄,寄人篱下。诸葛亮一到新野,就以清查隐户为由,一下扩大了征兵数额,使刘备军队猛增数万人。在博望坡,他火烧曹军,初出茅庐即显示出他那过人的智慧以及用兵诡秘的军事才华。

公元208年,曹操打败袁绍,基本平定北方后,继而统兵20万南下荆州,这使原本相对平静的江南一带顿起战火。在此紧要关头,荆州牧刘表突然病死,其子刘琮继任荆州牧。面对强敌压境,畏敌如虎的刘琮不战而举城投降,这使屯兵新野的刘备十分危急,只得弃城南撤。他先欲奔江陵(今湖北荆州市),然而当刘备南撤时,新野及沿途百姓愿跟随者竟达十万之众,这使得刘备行军非常迟缓。鉴于形势紧迫,有人劝刘备加快行军速度,但刘备知道得人心者得天下,坚决不同意抛弃这些愿跟随他的百姓。当走至当阳(今湖北当阳)长坂时,刘备终于被曹军追上了,冲杀之中,刘备只带着诸葛亮、张飞等数十骑逃脱,最后逃至夏口(今湖北汉口),不久转移到樊口(今湖北鄂城西北)屯驻下来。

刘备败走,曹操抢占了江陵。由于曹操此时率军已大破刘备和刘琮军队,占领了荆州全境,因此,刘备对曹操来说似乎已不足为虑了。于是曹操把作战的矛头转向了割据东吴的孙权,并积极进行东进的准备。曹操威逼东吴,孙权则面临着生死的选择。这也正好给屯兵樊口,生存于魏、吴夹缝之中的刘备和诸葛亮带来联吴抗曹的最有利的时机。

刘备和诸葛亮审时度势,决定派诸葛亮亲自赶赴东吴,游说孙权共同抗击曹军。其时,孙权也有联合刘备抗击曹操之意。在此之前,孙权曾派鲁肃以吊唁刘表为名去与刘备联络,但是鉴于曹操的势力过于强大,刘备新败,曹军更是士气高昂,准备一举夺下江东,此时此刻,孙权就不得不仔细掂量,或战或和,或协力抗曹,或俯首称臣,这使他犹豫不决,一时难作决断。另外,他手下的大臣和将军们也有两种不同意见,一派主战,一派主和,这使孙权更加左右为难。正在此时,诸葛亮只身乘船来到东吴,在柴桑(今江西九江西)见到了孙权,使其坚定了联合抗曹的最后决心。

那一日上午,诸葛亮朝见孙权,他机警过人,用激将法对孙权说道:“今曹操在平定汉北之后,乘胜南取荆州,威震四海,致使英雄无用武之地,故刘公遁逃到江夏。请将军根据自己的力量考虑一下:若能以江东人马与曹操抗衡,不如趁早和他决裂;如不能抵抗,何不卸甲弃兵,北面称臣?今将军表面上臣服曹操,而内心犹豫不决,事情危急不能决断,大祸不日就要临头了!”诸葛亮的一席话,确有数落孙权欲卸甲投降之意,这无疑刺伤了孙权的自尊心,他即刻反问:“如果像你说的那样,那么刘公怎么不投降曹操?”这样一来,孙权的思想正好进入了诸葛亮布设的圈套之中。至此,诸葛亮便开始大肆宣传抗曹的大义。他对孙权道:“田横,齐国的一个壮士罢了,尚守义不屈,何况刘公乃皇室后裔,英才盖世,众人景仰,如江河之归大海,若真的大事不成,这是天意,岂能屈从于曹贼之下?”一席话有意无意中把孙权又一次摆在了田横、刘备之下,这无疑进一步激怒了孙权,他哪能让人小视自己,于是断言说:“我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我的决心定了,难道除了刘公之外没人能抵挡曹操?”

正在这时,东吴接到了曹操盛气凌人的挑战书,信上写道:“我奉天子之命讨伐罪臣,大军南下,刘琮投降。现在我提水步军80万,正要和将军会猎东吴。”战书明显透出威慑之意,这进一步使孙权痛下决心,决定与曹军决一死战。他看罢战书,弃之于地,拔剑砍掉案几一角,说道:“谁敢再提投降,有如此几!”至此,诸葛亮游说东吴已基本成功。为了进一步解除孙权对刘备实力的怀疑,诸葛亮帮孙权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认为曹军远道而来,疲惫不堪,且北方士卒又不习水性,而刘备现还屯有陆、水精兵万余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