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寻找一个避风港 > 第5部分(第1页)

第5部分(第1页)

为中都。1271年,元代元世祖忽必烈在此建都,改称大都。明世祖朱棣定为首都,始称北京。清代继续以北京为都城。民国时称为北平。1949年后,又回称北京。

它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角,北依燕山,西傍太行山脉的西山。西部和北部险峻的山势及东南部广阔的平原,使其在古代就成为重要的军事重镇与交通要地。万里长城在燕山山脉的山脊上犹如一条巨龙蜿蜒盘旋,气势磅礴,雄伟壮观,驰名中外。

刚到北平不久,母亲便带我去长安大街参观故宫,到城南效游览天坛。(记得当时,行人和车辆还要从长安街上的城门洞里通过)后来,还游览了颐和园、十三陵、香山和八达岭的长城。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秋季香山红叶的优美景色和形势险峻巍峨壮观的八达岭长城。

1947年下半年,我刚过六岁,家里就给我报名上学。(在此之前,四、五岁时,爷爷曾教我认字和读“三字经”,“百家姓”,开始了启蒙教育。)学校座落在安定门里一个门台很高的大院里。每周星期一的早晨,学校都要在操场上举行升旗仪式。校长还要带领学生背诵总理遗训。

当时,小学一年级《国语》第一册第一课是“来来来,来上学。”,第二课是“去去去,去游戏。”第三课是“今天作业今天做,明天还有新功课。”每课老师先教生字,然后再带领学生反复朗读。新入学的学童既听话,又十分认真。校园里不时地响起琅琅的读书声……

当初入学的情景,虽然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我仍然记忆犹新,仿佛就是发生在昨天。

我是在北平开始上学的――然而,仅仅读完了小学一年级,后来因时局变化,于1948年6月,我们军人家眷就从北平撤离到上海。因此我也中断了上学。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

昔日的硝烟战火,兵荒马乱,颠沛流离,流浪漂泊,几乎伴随着我的整个童年。

时光流逝,岁月如梭,转眼已过去半个多世纪。而今我已鬓生华发,步入花甲之年,碌碌无为,一事无成,空悲切!最终落了个“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结果。

第二节

1948年过了春节,我随我父亲的通讯兵郑西方(河南郑州人)前往十三军驻地锦州去玩。我们坐火车由北平到天津,经唐山到秦皇岛、山海关。

郑西方带着我游了秦皇岛、山海关。

山海关北依燕山,南临渤海,背山面水,雄居于山海之间,为长城的东端起点。被人们誉为“天下第一关”。它地处东北到华北的咽喉要道,形势险峻,易守难攻,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之说。

关城辟有四门,东曰“镇东”,即“天下第一关”,西曰“迎恩”,南曰“望洋”,北曰“威远”。关城中心有钟鼓楼,城外有护城河。城门外筑有瓮城,外绕以东罗城,“天下第一关”城楼雄踞门上。

城东的望夫石村有孟姜女庙,又名贞女祠。庙是根据“孟姜女哭长城”的民间故事修建的,系砖木结构,顺108阶石级上达庙内。石殿有望夫石,传说孟姜女寻夫至此。

万里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古建筑之一。

长城的修筑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战国时期,各国诸候在自己的辖区内边界分段修建长城,作为防御设施。秦统一中国之后,对长城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分段的长城被连结起来,形成了一条绵延万里的城垣。此后,历代君王又都进行了修建。我们现在看到的长城,乃是明代修建的。东起河北省的山海关,西到甘肃省的嘉峪关,横跨河北、北京、山西、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七个省市,延绵六千多公里。山海关、居庸关、娘子关、白虎关、嘉峪关等是长城风景线上的主要关隘和游览的胜地。

而嘉峪关在古老的中国大西北,甘肃河西走廊的西部。嘉峪关是以明代万里长城西端的起点,南有绵亘千里的祁连山雪峰,北有龙首山和马鬃山,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因此,秦汉以来的历代王朝都在这里派兵驻防。“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关城,楼阁高耸,巍峨壮观,与远隔万里的“天下第一关”山海关遥相呼应,名动天下。

嘉峪关有内外两城,城楼高耸矗立,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而有“天下第一雄关”、“连陲锁钥”之称。嘉峪关城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距今已有600多年。嘉峪关的修建,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于是演绎出了定城砖、冰道运石、山羊驮砖、击石燕鸣等动人故事。

在嘉峪关西南6公里处,位于嘉峪关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代万里长城最西端的关口,自古为河西第一隘口。

它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组成重叠并守之势,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一百里一城的军事防御体系。

现在关城以内城为主,周长640米,面积万平方米,城高米,以黄土夯筑而成,西侧以砖包墙,雄伟坚固。内城有东西两门,东为“光化门”,意为紫气东升,光华普照;西为“柔远门”,意为以怀柔而致远,安定西陲。

在两门外各有一瓮城围护,嘉峪关内城墙上还建有箭楼、敌楼、角楼、阁楼、闸门楼共十四座。嘉峪关关城是长城众多关城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登城远望,长城在戈壁瀚海间游龙浮动,若隐若现,令人心旷神怡。

历史不仅严酷,而且又具有戏剧性。

我在童年的时候(七岁),在人陪伴下游览了山海关。后因历史政治风云的变幻,随母亲从福州去了台湾,又由台湾返回大陆。不久,母亲因病去世,我成了孤儿,从此失去母爱,孤苦伶仃,开始了我的少年人生苦难历程。

运交华盖,厄运磨难,接踵而至。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发生了三年“自然”灾害。在这个历史罕见的大饥荒中,我因穷困,学资拮据,被当时出身不好,成份较高却又要力争上游,拼命地表现思想进步,在57年“反右”斗争中,狠命地揭发、批斗、陷害他人的“教师”所陷害而辍学(高中二年级)。

下学后处境更加困难,没有工作,无法生活。穷困和饥饿像恶魔一样,时常威胁着我,已经到了脚肿、腿肿、手肿、脸肿濒临死亡的地步。我无望无助,惆怅痛苦-但是又不甘心沉沦,不甘心夭折。因饥饿所迫,为了生存,为了活命,为了填饱肚子,于是我远走他乡寻找工作。竟然铤而走险地走西口--肩挎小包,怀揣户口,千里迢迢地,流浪到浩瀚、干枯、荒凉的大西北。经历了西北五省(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和内蒙。流浪漂泊万里,经受了世上的冷漠白眼,饱尝了人间的辛酸和痛苦,几乎丢掉了性命,险些成为一个冒然踏上西域古道,千里茫茫不归路的孤魂野鬼,变成一个游荡在戈壁沙漠上的幽灵……

世界上的事情都俱有它的两面性。

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至。为不幸而有幸,因祸而得福,在生活中还是存在的。

1948年,在我七岁时,由人陪伴游览了万里长城的最东端山海关。而十五年后,在我二十二岁时,流浪到祖国的大西北祁连山脚下。但历史却赐给我一个难得的机遇,有幸游览了万里长城的西部龙尾――嘉峪关。实现了我游览长城首尾相接的夙愿。

当时,我风尘仆仆,蓬头垢面,形象不佳。我抠抠缩缩地从怀里为数不多的保命钱中摸出了两角钱,买了一张进入嘉峪关的门票,登上了嘉峪关。

在我爬上高大雄伟的嘉峪关城楼时,心情激动,热血沸腾,几乎忘记了人世间的一切辛酸和不幸,仿佛进入了飘渺的梦幻――透过那千百年历史的烟云,隐约地看见了一些历史中叱咤风云的人物――张骞、李广、霍去病、林则徐、左宗堂……他们似乎在挥手向我招唤,约我一道进入那西天的“极乐世界”。

天无绝人之路。

在这次苦行僧似的人生旅途中,我也遇到了不少的好人,他们给于同情,给我帮助。幸亏有了他们的相助,才保住了我卑微而又羸弱的性命。后来,在新疆石河子找到了一份虽卖苦力,但能活命的工作。从此才有了一个栖身之处,以至于后来还讨了老婆,生有两子。皆为后话。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