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唐代高僧玄奘就是其中之一。
12世纪,该寺因遭到伊斯兰教教徒的侵略而毁灭。
遗址由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3世纪存在于此的寺庙和佛学院遗留下的古迹组成。
包括窣堵坡(坟冢),舍利塔,寺庙(僧房学舍),以及重要的墙画、石刻、金属器物等艺术作品。
那烂陀作为印度次大陆上最古老的大学而引人注目。
其作为有序的知识传递场所存续长达800年。
发展的历史见证了佛学宗教化的过程,以及寺院和教育传统的繁荣。
2006年12月9日,《纽约时报》详细报道了将耗资10亿美元在那烂陀寺古遗迹附近的重建计划。
由新加坡带领,包括印度、日本和其他国家的国际财团将集资5亿美元建立新建。
在公元五世纪时,印度笈多王朝的鸠摩罗笈多王护持佛法不遗余力。
修建的那烂陀寺规模宏大,曾有多达九百万卷的藏书。
历代学者辈出,最盛时有万余僧人学者聚集于此,教师达1500名,精通三藏的达1000多人。
那烂陀不仅是研究佛学的重要地方,也是培养佛学家和佛教徒的重要场所。
这里不但成为讲经说法、学习佛法的场所(每天都有一百多个讲坛)。
而且是研究因明、生明、医学、天文历算、工巧学、农学等的地方。
七世纪时已成为全印度瞩目的大乘佛学中心。
传说此地原是庵摩罗园,后来五百商人捐钱买下献佛,佛在此说法三个月。
后来摩揭陀国王铄迦罗阿迭多在此兴建佛寺,子佛陀鞠多王在寺南扩建。
此后呾他揭多鞠多王在东面建寺,幼日王在东北建寺,金刚王在此西建寺。
中印度王在此北建寺,帝日王此东建大寺,中供佛像。
经过历代君王的营建,那烂陀寺宏伟壮观。
另外,梵语“那烂陀”三字意谓“施无畏”或“无畏施”。
西元八世纪初,笈多王朝没落,印度教勃兴,那烂陀寺亦顿告衰微。
十二世纪末曾为伊斯兰军队所毁。
十九世纪(1861年),英国考古学家亚历山大·康宁汉考古发现一片佛教遗址。
出土许多精美佛教石雕、铜像、铜盘和印章等,经与《大唐西域记》核对,证明是那烂陀寺旧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1957年,中国政府捐款30万元人民币在那烂陀寺附近建造一座中国式的玄奘纪念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