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历史在这里沉思1到6卷 > 第2部分(第2页)

第2部分(第2页)

心里既喜悦又谨慎,

嘴里哼着刚学会的催眠歌。

孩子随着绵绵的歌声熟睡了,

扁平的鼻子上渗着汗珠。

“他在做什么梦呀?

啊!一定是梦见自己也在修水库。”

正在替大伙煮饭的老大娘,

望着她不住地啧啧点头:

“这那里像大学生哪?

简直是好样的保姆。”

1958年,我在“大炼钢铁运动”中,跟随地质队在湖南跋山涉水。一路走,一路写,一百天内我写了四十六首诗,其中一些诗作发表在当时湖南报刊和《湖南文学》上。

在湖南邵阳,有一位青年爱唱山歌。他唱,我记,收集了许多湖南民歌。迄今,我还能唱出湖南山歌:

今年哎,

我将一十七啷呵,

收拾打扮去看戏,

做一点小生意啷呵,

情郎我的哥,

做一点小生意啷呵……

我不知天高地厚,竟斗胆把我收集到的湖南民歌和自己写的许多小诗,编成一本诗集,书名叫《湖南民歌选》,在1959年初寄到湖南人民出版社。退稿是必然的。但是,编辑在回信中写了许多鼓励的话,算是对我的安慰和鼓励……

《湖南民歌选》是我没有出版的第一本书,我迄今仍珍藏着这第一本书的手稿。

我在十九岁的时候,“敢”于写书,其实是受了北京大学学生写书的热潮影响。

始作俑者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学生。他们在1958年“大跃进”中,“敢想敢干”,集体编写《中国文学史》,得以出版,在北京大学校园里产生很大的震动。

于是,化学系的学生们也不甘示弱,组织编写《稀有元素化学》一书。我也参加了编写,写了关于钍的一章。尽管这本学生们所写的《稀有元素化学》一书由于质量太差,未能出版,但是毕竟使我经受了一次写作锻炼。

接着,在1959年,我写出了《科学珍闻三百条》一书。这本书,严格地说,我只是编写而已。当时,我看了许多科学杂志,对诸多科学珍闻发生兴趣,内中不少是当时科学的最新成就,加以摘写,编写成了这本《科学珍闻三百条》。

我把《科学珍闻三百条》投寄给河北人民出版社,又遭到退稿。

不过,编写《科学珍闻三百条》如同“无心插柳”,倒是为我在1961年创作科幻小说《小灵通奇遇记》(即《小灵通漫游未来》的初稿)作了准备,这是后话。

凡事有三:

第一本书《湖南民歌选》,我只是收集,只是编(也有一部分是自己创作的),被退稿;

第二本书《科学珍闻三百条》,我也只是收集,只是编写,被退稿;

吸取了前两本书失败的教训,在1959年,我写出了第三本书《碳的一家》。这本书不是编,也不是编写,而是我创作的作品,所写的又正是我自己的化学专业。这本书成功了,顺利得以出版,成为我平生出版的第一本书──实现了“0的突破”。

第一本书的故事(1)

1996年12月13日,《羊城晚报》发表了读者詹祥林先生的《真想叶永烈重操旧业》一文。他在文章中说:

与许多爱读书的人不一样,我很早的时候──从初中开始,就不大读小说而对科普书籍感兴趣了。

我读小学时,正是书荒年代,使我开始喜欢上科普读物,是一本脱了封面烂了边角发了黄的薄书。这本书说,金刚石是由软绵绵的石墨变来的,这真是太神奇太令人不可思议了!但书中讲的道理又由不得你不相信。它说,金刚石、石墨、煤炭都是由碳原子组成的,也就是说无论高贵至尊的金刚石,还是廉价低贱的石墨煤炭,它们的“血统”都一样,其基本成分是一样的。为什么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晶体结构不相同。比方,金刚石的碳原子是正四面体结构,这些正四面体结构向空间发展,构成了一种坚实的、彼此联结的空间网状晶体。而石墨的晶体是层状结构,在每一层内,碳原子排列成六边形,一个个六边形排列成平面的网状结构,因片层之间容易滑动,故石墨质软。经过一定的高温高压,普通的碳便能变成珍贵的金刚石。

这本书不仅诱发了我对科普读物的兴趣,而且还影响了我以后的爱好。读高中时化学一直是我最喜欢的课,甚至还确定了我的人生道路:大学时学化学,工作时教化学,直至一生。

后来这本书被人借走并弄丢了,我感到很惋惜很心痛,因为我还不知道这本书的名字和它的作者。

1976年,我在一个小县城的新华书店买书,看到了一本紫色封面的书,上面写着《碳的一家》,我顿感亲切和激动,拿出来一看,果然是那本朝思暮想的书!从此,我不但知道了书名,而且知道了它的作者叫叶永烈,并知道叶先生于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居上海,是专门从事科普创作的名家,是继高士其之后中国有名的科普高手,六十年代就驰名中国。总之,叶先生成了我的偶像,我的崇拜者和指路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