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母亲的红色礼服 > 第1部分(第2页)

第1部分(第2页)

用今天的眼光回眸历史,母亲祖父的祖父余性庭有着很强的开拓创新精神和战略思维能力的。当祖上的基业一代接一代传到余性庭手中时,显然他已大大不满足于这种简单再生产的行医模式,他清楚地意识到,要想扬名立万,出人头地,就必须首先跳出余家湾这个偏僻的山坳,寻找一个更加适合发展的大舞台。

1855年,余性庭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策,举家迁出世代居住的小山村,来到长江边商贾云集的古城安庆,租了几间不起眼的小平房,寻了个黄道吉日,冲大街放了几挂鞭炮,“余良卿”号膏药店就算正式对外开张了。

“余良卿”号膏药店的开张当时并没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多少年后,当后人们回过头来重新评价余性庭的这个决策,才愈发觉得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其深远意义怎么估计也不过分。

安庆是个历史悠久的古城,还是长江沿岸十大港口之一。余性庭迁移的第五年,安庆便被清政府确定为安徽省府所在地,从此更加重要和繁华。6年之后,两江总督曾国藩在这里兴办了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新兴工业企业………安庆军械所,这使安庆成为中国最早接受西方文化思想传播的开放城市之一。

余性庭开设的药铺非常符合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铺面号脉行医,后院加工制药,产供销“一条龙”。与过去那种神神秘秘乡野郎中的行医方式相比,无疑是生产方式上的一次重大变革。这种变革的直接后果,立刻使药店经营规模实现了几何式的增长和膨胀,再加上余性庭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余家很快就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在南正街买下一片房产,从此站稳了脚跟,叫响了字号。

如果说余性庭的迁居决策对余良卿膏药的扩展打下了雄厚的物质基础,那么,母亲的爷爷余鹤笙对膏药性能的科技攻关,则为老字号的名扬四海做出了突出贡献。

1884年,母亲的爷爷余鹤笙正式接管了药店。余鹤笙自幼聪慧,饱读医书,谙熟中药,苦心钻研。他接管药店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破祖宗规矩,对延续几代的膏药配方进行了大胆改革,新一代产品一面市,立刻销量激增,声名远播,一直传到了港澳及东南亚。后人为了纪念余鹤笙的功绩,曾经用他的肖像作为商标进行了注册,余家超前的品牌意识由此也可见一斑。

关于“余良卿膏药”的趣闻轶事,民间流传甚多,最有名的当数“铁拐李赐偏方”的传说。

相传有一年,药仙铁拐李云游四海来到安庆。这天早晨,大雪纷飞,余性庭打开店门,看见铁拐李蓬头垢面,袒胸跛足,浑身发抖萎缩在门边,马上吩咐伙计打扫铺房,让他住下,并且每日悉心照顾,精心医治,数月如一日。铁拐李终于被余性庭济世惜贫的医德感动,这一日来到余性庭面前,掏出鲜荷叶一张、活鲫鱼一尾,嘱咐他投入药锅如此这般熬制膏药,言罢,化作一缕青烟而去,余性庭惊谔之余方知遇上神仙,急忙烧香跪拜。“余良卿号”从此名声鹊起,“余良卿膏药”自此又被称之为“鲫鱼膏药”。此事后来被载入《安庆志》,里面写道:“八仙铁拐李下凡,送仙丹(鲫鱼)来熬药,凡患无名肿毒,各种痈疽,一贴即愈。”这一传说后来飘洋过海,进入了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的书中。20年前,我的一位同学自海外归来,带回了记载这一传说的书籍复印件,可见余良卿膏药确实名不虚传。

我时常在想,民间百姓为什么要编出乞丐形象的铁拐李来赞扬余良卿膏药的神奇治疗效?联想到这一膏药的主要性能是医治长年流脓血的疮烂毒,而得此病者大都是昔日衣食无着的穷苦百姓,再联想到余家祖传立下的为乞丐穷人治病分文不取的规矩,传说中的深层次含义也就不言而喻了。这个传说不仅仅是对“余良卿膏药”神奇疗效的赞誉,更是对几代余家药人高尚医德的肯定。这是余良卿老字号世代相传、经久不衰的文化内涵。

至于余家的膏药为什么起名叫“余良卿膏药”,而不是叫做“余性庭膏药”或者“余鹤笙膏药”,我母亲也不得而知。我猜想,余良卿肯定是在余性庭之前的一位长辈,或许这膏药是从他那一代开始研制而成,或许是从他那一代开始渐为人知,余家的后人为了纪念这位祖师爷,从此便有了“余良卿膏药”这一祖国医学瑰宝。

余良卿膏药长子单传,代代名医,世世盛名,可传到我姥爷这里,情况发生了变化。

姥爷大号余永年,是余家长房长子,自幼聪慧,本应继承祖宗传下的万贯家财,当好你的老板,做好你的生意也就是了,可是他偏偏自小就不安分。

清朝末年,安庆的革命氛围十分浓厚,是众多反清组织活动的重要区域。早在1903年,留日归来的陈独秀就在安庆成立了反清组织安徽爱国社,宣传革命思想。1905年,他又成立了以武力反清为宗旨的“岳王会”,亲任会长。与此同时,孙中山也在日本创建了同盟会,并指派专人回国筹建安徽地方组织。另一个著名的反清组织光复会首领陶成章也将主要骨干成员徐锡麟派到安庆,打入清政府内部,密谋发动武装起义。

在这几股革命力量汇集安庆的背景下,姥爷开始接受革命思想,于是十七八岁时毅然弃文从武,考入清政府安徽巡警学堂,成为著名革命党人徐锡麟的门徒。自从我姥爷和徐锡麟这个名字连结在一起之后,从此便改变了他一生本应荣华富贵的命运。

一  名门

徐锡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赫赫有名的革命党人。他早年游历日本,结识革命志士陶成章,参加了反清组织光复会,回国后,先是在浙江绍兴创办大通师范学堂,为各地会党培训了大批反清骨干分子。后又遵照陶成章旨意捐得安徽道员,于光绪三十二年赴安庆就任安徽陆军小学堂会办,由于他精明果断,办事干练,深得安徽巡抚恩铭信赖,次年春升任安徽巡警学堂会办,也就是相当于今天的省级警官学校校长职务。在此期间,他利用职权之便,广事交游,秘密组织光复军,亲任首领,另有红颜知己秋瑾任协领,暗中在巡警学堂的学生和驻守安庆的新军官兵中发展革命力量,并与秋瑾约定,于光绪三十三年七月十九日,在皖浙两省遥相呼应,同时举行武装起义。

然而,就在起义按部就班地准备过程中,情况突变,由于叛徒告密,安徽巡抚恩铭得知了革命党人要在安庆起义的消息,马上调集兵力,加强了戒备。无奈之下,徐锡麟只好决定提前起事。

光绪三十三年7月6日上午,座落在安庆东北城根百花亭畔的安徽巡警学堂举行学员毕业典礼。八时许,安徽巡抚恩铭等一批地方官员陆续到来。九时整,毕业典礼正式开始,待学生列队入场后,徐锡麟突然转过身子,向恩铭举手行礼,并大声报告道:“回大帅,今日有革命党起事!”未等惊恐万分的恩铭反应过来,徐锡麟侧身从靴筒里抽出两把手枪,向恩铭连发数弹,恩铭立时受伤倒地。礼堂里顿时乱作一团,魂飞魄散的文武官员纷纷在乱中逃跑。恩铭由于伤势过重,当天晚上便一命呜呼。

战斗打响后,闻讯赶来的大队清军人马立刻包围了巡警学堂。徐锡麟见势危急,带领几十名参加起义的学员冲出学堂大门,直奔安庆军械库,企图夺取库内武器,与清兵决一死战,结果被清军重兵包围在军械库内,经过四个多小时的激战,终因寡不敌众,受伤被俘。审讯时他慷慨陈词,挥笔直书,谓“蓄志排满已十余年矣,今日始达目的”。次日凌晨,徐锡麟英勇就义于安庆东辕门外。死后被清兵残忍地剖腹挖心,炒食净尽,年仅35岁。

母亲后来听我姥姥回忆,姥爷当年以巡警堂学员的身份参加了那场惊心动魄载入史册的武装起义。至于他是怎样逃脱了清兵的重重包围和严密搜捕,余良卿膏药店又是因为什么居然没有受到株连,我母亲甚至我姥姥就不得而知了。

我后来分析,姥爷是正式考取在册的巡警学堂学员,又是皖省名门之后,没有注册籍贯是不可能的,清政府要查他的来历是轻而易举的。之所以侥幸逃脱,很有可能是因为当时毕业的学员众多,而参与起义的学员毕竟只有几十个人,混战之中,没有人发现或者证明我姥爷是否在内。起义失败后,官府肯定要将所有毕业学员的家庭过筛子一般搜查一遍,也许是因为余家在安庆有了一定的势力,再加上及时送上银两,上下打点,方能躲过一劫。

我的这种推断应该是合乎情理的,因为事发当日,我姥爷便连夜逃离了安庆,数年之后,才悄悄回来,从此再不张狂,不声不响干起了祖上传下的制药生意。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一  名门

姥爷这次回来,象换了个人似的,针贬时弊的热情没有了,爱说爱笑的性格改变了,脾气也开始变得古怪暴躁,谁也不敢惹他,稍有不如意,就破口大骂摔东西,因为是长房长子,就连几个叔叔也都怯他三分。三十几岁时又学会了打麻将、抽大烟,后来又养了一个十###岁的姨太太,整日吃喝玩乐、不务正业。但是说来也怪,虽然他每日沉湎酒色,放荡不羁,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