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会大殿上,一番君臣礼仪之后,还是户部尚书蒋屹第一个站出来,提起了告示一事。
“陛下,昨日傍晚,城中热闹不已,原是跟您下发的告示有关,不过,这告示是不是发的太过仓促了一些?”说着,蒋屹笑着看看四周,“成本之前居然一点消息也没收到。”
景康帝瞥了一眼蒋屹,没有动怒只说道:“均州事宜,兹事体大,难不成朕发个告示,还要等你们都批过了才能发吗?”
“臣等不敢。”蒋屹跪了下来,没有敢抬头,接着说道:“臣只是觉得就因为药材和粮食就要放宽对商人子弟科考的限制,是不是有些不妥?”
景康帝高坐在上头,面色无喜无波,只听他淡淡开口说道:“爱卿怕是误会了,并不是对所有的商人子弟都放宽限制,这捐什么东西,捐多少?捐的品质又如何?都是要先衡量过,再能看情况放宽限制,可不能一概而论。”
皇帝的一番话说的可谓是滴水不漏,但是蒋屹还是站在原地,弯着身子恭敬的又说道:“此法虽能解一时之难,可同样也会让那些商人趋之若鹜,商人本就逐利,要是下次我大昭再遇到这样的事情,只怕那些商人会变本加厉,向朝廷索要好处。”
“是啊,陛下,此事不能有开头,否则只怕日后商人会群起而效仿之,成为祸国之源。”
“臣附议,若是日后再有天灾,这些商人们只会想着让天灾更严重一些,好为自己谋福利,而不是盼着百姓们好。”
“臣附议!”
“臣也附议!”
“。。。。。。”
有两位大臣接连附议之后,朝堂上大大小小又跪下了一些有同样想法的臣子们,这些人之中究竟有多少人的想法是真的于公,又有多少人的想法是存着私心,与蒋屹沆瀣一气,不得而知。
景康帝放在龙袍下的手动了动,眉头微微紧了紧,随后又松开。
只有他的贴身大太监知道,陛下此刻心情不佳了。
姜国公见此,适时的说道:“户部尚书此言差矣,这些好处是陛下给的,而不是这些商人们索要的,这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姜国公这话才有失偏颇,我并没有把两者混为一谈的意思,只是说下次如果发生这样的事情,那些商人不满足陛下给的条件,到那时又该如何?”蒋屹义正言辞的说道。
“为何要为没有发生的事情而担忧呢?有句话叫做未雨绸缪,经此一事之后,难道各位大人不知道该怎样为陛下分忧吗?有空说这些虚无缥缈的事情,还不如日后多囤些粮食和药材,以备不时之需。”
秦辞也站着出来,向景康帝行了一礼,“陛下,臣以为日后国库中像粮食,药材,布匹这些百姓们生活的基本之物都要多多预备一些。”
景康帝点了点头,这才眼角带出了一丝笑意,“秦爱卿言之有理,是要未雨绸缪才对,你们也都先起来吧,今日朝会,主要就是想问问各位,这具体的放宽条件如何做,诸位爱卿多说说自己的想法才是。”
韩丞相老神在在的站在队伍的最前头,听闻此言建瓯知道景康帝这是定要执行了,干脆站了一步出来,说道:“陛下,老臣以为这捐献之事必须得设一个标准,一个只捐献一均药材不到的小商人也能借此为自己谋利,岂不是太过牵强了?”
景康帝听着觉得有些道理,点点头,“那丞相以为这标准为多少合适呢?”
丞相:“老臣以为十石为标准最为合适,且需要品质上佳,无论是粮食还是药材,只要能捐献出这个标准的商人,就可以免去税收,这样既不会叫他们觉得朝廷的律令来的简单容易,不失皇家威,又有免税这个大利益在后,不怕会有人不愿意。”
景康帝听完,有些犹豫,随后,还不等他开口说话,秦辞就已经忍不住冷哼出声,“丞相大人你这出的条件未免有些不大合适吧?”
“哦?此话怎讲?”丞相摸了一把自己的胡子,似是不解的问道。
“丞相大人不会不知道十石是有多重吧,高达千斤,您这条件一出,怕是陛下发的这告示也要作废了吧?
有几个商人能愿意来捐献?能够一次性出这么多药材和粮食的商人,在整个京都屈指可数,难不成等他们捐完之后,发现不够,要陛下再发一条告示吗?那可是三个洲的人。”
韩丞相被秦辞一言一语讥讽的冷笑了起来,“商人无利不往,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若是标准太低,只会给大昭带来祸害,难不成捐个几斤粮食,也就能受到朝廷的恩泽了吗?”
秦辞冷笑:“我可没这么说,我从头到尾说的都是十石这个标准太高了,没说过几斤就可以,还有丞相大人说的免去税收这个条件也很是不合适,若是只凭捐献药材和粮食到十石,就能免去税收,那这其中能钻的空子可太多了,丞相大人还是再想想别的标准吧!”
“那说要给商户们好处的是你,现在不同意的也是你,秦小将军,这朝堂之上的话可不是张张口就能随便说的,你要是不懂就不要随便插嘴,免得说错话。”韩丞相两个提议都被秦辞给当面否了,心中很是不爽,忍不住嘲讽道。
秦辞对此却是毫不在意的说道:“丞相大人,晚辈只是说了您说的这个条件不合适并说出了原因罢了,您何必这么着急回怼我。”
一些大商户每年上交的税收可不止千两,十石的粮食或者药材,有的时候也不过是他们的一笔生意而已,靠一笔生意一劳永逸,逃掉税收,那还得了,没准有人就是借,也会把十石给借出来,这才是真的给商人钻空子的机会。
喜欢农家有蓁宝请大家收藏:(www。cwzww。com)农家有蓁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