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何为低碳 > 第10部分(第2页)

第10部分(第2页)

在地球约46亿年的岁月里地球至少出现过 3 次大冰期,这时地球基本上所有的地方都覆盖着厚厚的冰层。这三个冰期分别被称为前寒武纪晚期大冰期、石炭纪—二叠纪大冰期和第四纪大冰期。

除非有超乎常人的想象力,一般人很难想象在到处都是冰原、没有任何食物来源的情况下,会有大量生物的存在。而人类也是在第四纪大冰期后才出现的,《冰河世纪》的动物们则主要在冰期后来的融化期活动。

大冰期的形成,人类目前还没能找到答案,但这并不能阻挡人们对气候变化研究的兴趣。我们都知道,月亮绕着地球转,地球绕着太阳转,而整个太阳系绕着银河系的某一中心运转。因此,科学家给出了一个比较可信的假说,太阳系在围绕着银河系运转到某一固定的点,有人认为太阳运行到近银河中心点区段时的光度最小,便发生了大的冰期。

离人类最近的冰期是第四纪冰期,它又分4个小的冰期,我们将这四个小冰期中间的那段时间叫间冰期。间冰期时,气候转暖,海平面上升,大地又恢复了生机,人类也在最后一个小冰期结束后诞生。

科学家根据长期的观察发现,地球的温度变化和太阳活动有直接的关系。15、17、19世纪亚欧大陆发生了三次明显的冰进,即冰川不断增加,使陆域面积缩小。这3次冰进刚好与3次太阳黑子极小期(19世纪极小)基本对应,其中出现在17世纪的极小期是2000多年来太阳黑子最少的一个时段。黑子少意味着太阳磁场弱,它与地磁场的耦合作用亦将变弱,致使冰期前进。

从最近100年来看,地球似乎有变暖的趋势,但如果我们将人类历史放大到以千年为横断面,将可能看到气候的周期波动情况,冷暖是不断交替的,太阳的黑子也有一定的周期性变化。

我们仅从近百年地球气温的变化就贸然断定地球已经处在一个持续升温期,难免有失严谨。那些一心想证明全球变暖的人,有时刻意将中世纪曾有几次变暖抹去,似乎别有用心。

人类到了20世纪,气候变暖的趋势变得明显起来,但在这100多年中,气候变暖并不是一个直线升高的过程。在20世纪70年代人类也曾流行过一段时间气候变冷,当时的气候变暖则被视为异端邪说。

1974年,曾获普利策新闻奖的美国专栏作家乔治?威尔写道:“一些气象学家认为到本世纪末北半球的平均温度可能会下降2℃~3℃。如果事实真的如此,那么高纬度地区(加拿大、中国北部和苏联)的粮食将减产,从而引起大规模人口死亡和社会动荡。”

同样,在20世纪70年代,一些著名的气象学家在波恩开会时警告说:“气候变化的现实使得最乐观的专家也认为10年内粮食的大规模减产(由于全球变冷)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各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无视这一必然结果,不采取相应措施,那么许多人将因此而饿死,还可能引发政治动荡和暴力活动,人们为之付出的代价就会更高。”

当时最畅销的图书是1975年由培生出版社出版的《全球变冷:又一个冰川世纪已经来临?我们能够渡过这一难关吗?》。它的作者罗厄尔?庞特也曾就这一主题进行过广泛的演讲,他说世界上最保守的科学家也警告人们,又一个冰川世纪在不远的将来就要来临。“给人类带来的社会、政治和适应性挑战是10000年来最严峻的。您对我们关于全球会变冷的预测的关注至关重要,它关系我们、我们的孩子以及我们整个物种的生存。”

1975年,《新科学家》杂志的编辑奈杰尔?考尔德也曾经说过:“人们现在必须像重视核战争一样重视新冰川世纪的威胁,它们都可能导致人类的大规模死亡和不幸。”

因为地球曾有三大冰期的记忆,人们在当时似乎开始倒数人类可能再次面临大冰期的时间,造成了当时较大的恐慌,都在想着办法如何应付极度的严寒。

然而时移事易,20世纪70年代所担心的地球变冷并未成为现实。现在科学家调转枪口,改而鼓吹地球变暖,本来主要受太阳活动变化的地球温度是如何让善良的二氧化碳抢去了呢?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二氧化碳是怎么被妖魔化的?

我们通过网络、报纸、电视等经常听到一些耸人听闻的标题,如“离毁灭只有6度”,仿佛好莱坞大片《后天》、《2012》等即将变成现实。

2009年底,世界气象组织在瑞士日内瓦发表《2008年温室气体公报》。公报说,2008年大气中的大多数温室气体浓度继续增加,可长期留存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的浓度创下工业革命以来的新纪录。

公报的数据显示,2008年二氧化碳在地球大气中的浓度为(1ppm为百万分之一),与2007年相比增加,呈持续增长之势。工业革命前,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大约为280ppm,几乎固定不变。

这似乎是最权威的数据,是全球气候变暖的铁证,但里面其实有误导之嫌。

第一,从280到,增长192%,这个数字看起来大,但ppm的计量标准是百万分之一,换算成百分比,也就是从上涨到,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比例仍然相当微小。

有数据显示,一旦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到1%时,人的意识模糊,如果不移至正常空气中或给氧复苏,将因缺氧而致死亡。但从上升到1%,就算把地球上的石油和煤炭全部采掘完,全部烧了,估计仅能增加很小的比例。

第二,在整个地球发展史中,二氧化碳浓度也是极不稳定的。据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地质学家施普特尔的研究,通过分析距今亿年前形成的石灰岩和白云岩当中的同位素发现,当时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至少为12000ppm,其浓度是目前地球二氧化碳浓度的32倍左右,可谓一个“超级温室”,在上亿万年的地球演化史上,二氧化碳浓度是大幅下降的。

第三,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植物的生长却是有好处的。一般来说,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二氧化碳最适浓度为 1000 ppm,二氧化碳还有一个名字叫做“气肥”,在温室大棚中,我们会人为地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从而达到增产的目标。

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将使植物光合速率加快,植物光合作用能力增强,有利于积累更多的光合产物。同时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减小气孔导度,降低植物蒸腾作用,提高了水分利用率,也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

当然,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也将引起大气温度的升高,为一些害虫提供了适合的生存环境,导致虫害加剧,对农作物的品质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高二氧化碳浓度条件下,农作物能够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分子进行光合作用,使得农作物体内碳素含量增加,而在吸收氮素量不变的情况下,农作物体内的碳氮比值升高,这样蛋白质的含量将会降低,农作物的品质也将下降。

但经过西方媒体的不断渲染,二氧化碳气体居然成了一种污染源,成为人类的公敌。欧洲花大的代价搞所谓的“碳捕捉”技术,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化,永久埋在地下,这不算一种对植物生长的犯罪么?

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变化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似乎不能用二氧化碳的大气浓度作为标准。如果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则会促进植物的繁盛,将会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在所谓的气候变暖模型中,这个因素却有意被忽视掉了,使气候变暖成为一场政治操控,而不是严肃认真的科学研究。

人类是最为渺小的,人类排放量在亿吨级的水平,而地球碳库的总水平都是万亿吨规模。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库在海洋和土壤中。植物的根在土壤中吸收氧分时,会与周围的物质发生呼吸作用,此时的呼吸是有氧呼吸,而排放的二氧化碳,故在根部,即土壤中二氧化碳储量巨大。

在竺可桢的结论中,我们明显可以看到,太阳活动才是影响气候的最重要因素。除此之外,美国科学家季林(Keeling)在2000年提出的潮汐气候效应理论对气候变暖也提出了挑战。季林认为,地球、月亮和太阳相对位置的变化会引起潮汐强度的逐渐变化,其周期为1800年。潮汐大时,有更多来自海洋深处的冷水被带到海面,这些冷水可以冷却海洋上的空气;潮汐小时,海洋深处的冷水很难被带到海面,世界就变得暖和。

2006年12月至2007年1月为弱潮汐时期,日月大潮与月亮近地潮相隔时间超过3天,从而导致冷空气活动较弱,整个欧洲度过了一个暖冬,纽约市片雪未下,这是1877年以来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