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匆匆忙忙,日子平平静静。
工厂的进展并没有不顺利的情况,毕竟都已经是成熟的工业体系,李岸只是照搬,自然出不了什么问题。
除了木板屋顶以外,其他的和现代工厂区别不怎么大。
用木板屋顶也是迫不得已,其实现在李岸制造铁皮比做木板要快得多,可惜油漆没有,树漆太贵,粘附性还不好。
本来前面的厂房是用的瓦片,结果这玩意儿又重,抗风性又差,经常掉落,用水泥糊住又会导致不好更换。
所以,刷了桐油的木板成了最好的选择。
唯一特殊的是新的海盐厂房,等它建好,“低矮”的厂房在一众十余米的厂房内会显得很迷你。
而且,寨子肯定还是要给这个厂房搭配玻璃房顶。
回到机枪生产厂房,里面包括子弹和弹壳生产线,膛,车,铣,安装。
而且还需要建造自己的高炉,炼铜炉和铸造线,所以这个厂房并没有那么好弄。
电解铝工厂这边倒是顺利多了,李岸手上已经有了足够的冰晶石。
这玩意儿是韦国高山上的特产,老秦运过来也花了些力气。
现在只需要建立干馏炉,电解炉和铸造炉就行。
电解铝工厂旁边就是玻璃厂,这次玻璃厂也进入了机械切割时代,甚至还配备了锡池,用来批量生产平面玻璃。
加上实验室里的硝酸,到时候还可以用硝酸银做镜子。
说起来还要感谢林仟苑,锡这种东西李岸还真不知道怎么弄,但是林仟苑那儿有工匠知道,把提炼法送了过来。
进入电气工业时代以后,锡就有了不少的作用,比如电路,电线的焊接,还有平面玻璃的制作。
只是玻璃厂锡池是个绝对的用电大户,到时候平面玻璃和穿衣镜如果卖得不好可能得亏本。
总而言之,所有的厂房都或多或少有一些现代化的改变,目的当然是为了以后的正常运转。
李岸算过,寨子里劳动力最低值可能会低到两千左右,这么些人,想把寨子转活,首先要做的就是所有生产流程的机械化变革。
从种地,到枪械,到各种厂房,都要有变化。
寨子里的新生儿做什么?读不了书的去守仓库,当兵,稍微能读书的去工厂当技术工,很能读书的搞科技突破,扩大厂房和产品线。
还有做生意,唱曲,写字画画等等,这个边陲之地慢慢的就会因为它的科技优势变成一个大型的文化苏醒之地。
至于种田,再过一些年,只怕寨子里就没有多少人会了。
耐旱水稻已经被发现,正在大力培育,建造农业公司以后,就广泛使用这个良种。
两个月一晃而过,无事发生。
李岸每天不是在这个厂房就是在那个厂房,寨子里的事基本上是充耳不闻。
秉承着只要我没听到就没事的宗旨,李岸专心搞事,成功的落成了电解铝厂房。
机枪厂房也在稳步推进,三月中旬就差不多可以上线。
开了年终大会后,厂房在二十六放假。
李岸也见到了俩月没见的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