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嘉庆以前都是江南的大户的士绅家族或者是朝廷中的高官以名义作保为双方提供财源。但是你也知道做买卖这个东西是有赚有赔的,尤其是当这个人如果起了私心之后那其中的毛病会更大的。这是大明内部的问题。”
“在大明的外部,还有一些问题也是起起始于明朝建立之初,他们就是陈友亮和张士诚的旧部有一些战败之后不愿投降,大明他们便远赴海外在南洋地区建立了大大小小的王国。当时太祖高皇帝设立海禁就是为了这些人防止他们从大明得到补充。这一政策也是非常有效,那些势力由于得不到人员补充,很快便削弱下去了。可是事情的改变在成祖皇帝。
后来成祖又派宦官郑和游历西洋,表面上是为了宣示威德,实际上是寻找建文帝的下落。
成祖怀疑他流亡到了海外,就命郑和出去寻访,并特意造下六十二艘大船,载着三万七千多名水兵,从苏州的刘家港出发,沿海向南,途中经过浙江、福建、直达占城,并称郑和为三保太监,所以有了三保太监下西洋之说。
郑和等人抵达占城之后,并不见有建文帝的踪迹。于是在心里暗想,既然建文帝没有着落,不如招降这些蛮人,让他们入贡,也算不辜负这一番长途跋涉。当下就与副使王景和商议,决定游历诸国,从占城南下,直达三佛齐岛国。
这岛国是广东南海人王道明开辟的,后来被邻岛爪哇所灭,改名为旧港。
海盗陈祖义又将爪哇的士兵和百姓赶走,占据了此岛,称王称霸。
郑和到了旧港,分别派王景和等人带着二十多艘船只,去诏谕爪哇、婆罗洲。
自己则带着一百多名随从,去见陈祖义,并传大明天子的命令,赏赐金银。
陈祖义听说有赏赐,自然出城相迎,还设酒款待。一连住了几天,郑和就劝他每年向朝廷纳贡。这陈祖义是数年的大盗,只知道往里面兜钱,不知道向外面掏钱。一开始听说有赏赐,喜出望外地迎接郑和,后来听说要他年年进贡,哪里肯割舍,当下就拒绝了。
郑和拂袖而出,回到船上,点齐兵士,去攻打陈祖义。陈祖义也出来抵抗,可终究是一群乌合之众,没战多久就逃走了。
郑和据住海口,与他相持。陈祖义穷途末路,派人到邻岛求援。不料爪哇、婆罗洲的各岛,已经接受王景和的诏谕,归服了明朝。陈祖义走投无路,准备趁夜潜逃,却被郑和的伏兵团团围住,只好束手就擒。郑和领兵上岸,直入岛中。召集居民,宣示陈祖义的罪状,让他们另外推举一个人做岛主,并按时入贡,承认旧港永远是大明的属地。
随后,郑和又向尼科巴、巴拉望、麻尼拉等地宣扬诏命,远近纷纷归附。
郑和回京复命。成祖大喜,又命他载着金银珠宝,去赏赐归降的国家。
郑和的这番动作,为江南的这些大户展开了另一财富路就是在南洋圈地。
在这一时期沿海的这些大户人家纷纷派遣人员。在大明舰队的威慑下,在南洋诸岛建立了很多的独立势力。虽然和周边的土著时有冲突但是在南洋逐渐站下了脚跟。由于派去的人员只想赚一笔钱回来所以那些势力有的消亡了,有的在当地留下了一部分人。比较著名的大概有十来个,他们都是以姓氏立国。也有的依附在当地的王权之下。但他们有一个重要的弱点,那就是人力不足。
他们的主要基本盘是咱们汉人。但是汉人都有落叶归根的传统,所以一般都是去个几年或者十几年,赚一笔钱后就会回家,所以当地的势力一直发展不起来。”
“但是这个事情到嘉庆年间,突然间因为一件事情而改变了。”
这是林夕突然插嘴:“难道是?嘉庆年间的倭乱吗?”
林海候看着林夕说道:“你知道倭寇是怎么发生的吗?”
林夕感到十分奇怪。反问林海侯说道:“不是。日本国两王争位,战败的人跑到中国的沿海来抢劫吗?”
林海侯说:“你说的那是官方说法,实际上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倭乱真正的发生的原因就跟咱们刚才说的海外贸易有关。而且倭寇的主力中那些真倭寇只是那些海盗请来的军事指挥官而已。他们是作为作战的精锐家丁使用的。而主力的倭寇却是我们大明的人,确切说是大明的那些海商。”
“70年前的嘉靖倭寇之乱,乃是起始自余姚谢阁老府上的一场大火。”
林夕有些明白了,只听林海候接着道:“那谢阁老的后人,惯常和海商做担保却又仗着家世两头吃,欠钱不还,催急了就要报官,最终把海商逼得狗急跳墙,在余姚谢氏的府上放了一把火,杀了几个男女。”
“这事过后,当时的闽浙总督朱纨大人在当地士绅支持下开始以海禁的名义为供货方撑腰,天兵到处当时走私最盛的舟山双屿港毁于一旦,这才逼得汪直、徐海等被从海商变为海寇。”
“这件事造成两个结果其一在大明万里海疆之上,朝廷只留了广东澳门和福建月港这两个合法口岸,其他地方包括厦门都只能走私,江浙等地之前大明通往日本的贸易港口主要是宁波。
换句话说,眼下这个时代,浙江和日本之间没有直通贸易,尽管这条航线的距离要近得多而且路上还有岛屿作为临时停靠的地方。
其二,海商不在相信那些绅商大户,在海贸贸易中一律要求现钱结算。但是海贸的贸易量是十分巨大的根本没有那那么多现银所以只好又回到以前担保的方法,在倭寇之乱平息之后,咱们家掌握着粤东海面的巡航所以也被他拉入了这个体系之内。最后是由魏国公发现用盐来代替银子,使的这条商路重新顺畅起来。也为了使这种方法能够顺畅的运行。并建立了九家商团的前身盐票公社。”
“其实倭乱损失最大的是浙江一带的士绅商贾。因为倭寇是他们背后支持的所以他们得出军费,而朝廷平乱的军费也是他们出的。可是当时的情况已经不是说想停就停了。战争的开打确实可以由任何一方决定。但是如果要停止,就要双方一致同意才行。
他们当时想和西洋的海商学习想用武力逼迫朝廷开海。他们想的很好,可是,由于他们手中没有纪律严明的军队。倭寇的胡作非为的确给朝廷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和损失。但是朝廷是不可能因为他们给的压力低头的虽然朝廷一开始的确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但是朝廷缓过劲之后,倭寇就不是对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