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为德国必须拒绝各种限制。有关重新武装的争论,在联邦德国持续了整整
4 年。
争论在加入欧洲防务一体化的国家中同样激烈,其中尤其以法国为甚。
从1952 年到1954 年,法国的历届政府都被欧洲集体防务问题的争吵搞得瘫
痪,公众辩论之热烈,令人想起德雷菲斯事件。欧洲军成为戴高乐派猛烈抨
击的主要对象。戴高乐将军说:“所谓欧洲军计划,是一项奸诈的计划草案,
它威胁看法国的主权,可能以法律形式剥夺法国的主权。这样,我们的军队
就将消失在这一混合体中,就将成为在‘全欧洲’这一冠冕堂皇的名义下进
行交易的筹码。然而,真正负责和享有主权的欧洲实体并不存在,建立这样
的实体还需要巨大的努力,而且只有‘伟大的领导者美国’,才有能力领导
欧洲,使欧洲的力量得到恢复”。戴高乐的全部理论归结起来,无非是说欧
洲还未成为政治实体之时,建立欧洲军是毫无意义的,只能是美国的附庸。
戴高乐的话不无道理。欧洲共同防务体制远未具有法国政府最初所建议
那样的超国家性质。防务一体化所涉及的领域远比煤钢联营的具体经济领域
重要得多,也广泛得多。比、荷、卢三国尤其怕因此而被大国控制,都希望
为自己保留最大的特权,荷兰人甚至要求把欧洲防务共同体纳入北大西洋公
约组织,这便使得这个组织一体化的程度大打折扣。况且,一体化的准备工
作过于仓促,它的出台令人不禁想起早产的婴儿。朝鲜战争爆发后,欧洲冷
战形势更加严峻。一时间,联合成为欧洲最时兴的政治口号,煤钢联营到防
务和政治共同体的讨论都几乎是同步进行的,戴高乐的谈话实际上反映了大
多数欧洲政治家的谨慎态度。即使在1951 年7 月《朝鲜停战协定》签字后,
西欧国家关于欧洲防务一体化的讨论,仍看不到达成一致意见的前景。
不过,阿登纳却没有让旷日持久的辩论束缚自已的手脚。他自始至终把
德国参加共同防务作为联邦德国重获完整国家主权的机会。令阿登纳感到兴
奋的是,尽管各国、包括联邦德国国内还在就德国加入欧洲军和欧洲防务一
体化争论不休,但重新武装德国却已提上日程,并且如他所预料,将改变西
德国际地位的问题摆上了谈判桌。在美国的压力与操纵之下,关于欧洲集体
防务条约和德国条约的谈判已经开始了,阿登纳不可能放弃这个千载难逢的
机会,实际上他已经将联邦德国新的战略地位作为向盟国讨价还价的一块重
要筹码了。
德国条约
“从今天开始,联邦政府郑重声明加入西方世界。”
——1951 年11 月22 日阿登纳在德国条约草签日的发言
迄今为止,阿登纳对西方的种种让步政策都得到了回报。1951 年3 月,
阿登纳以履行两个先决条件换得了西方盟国对占领法规的修改。这两个先决
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