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中国抗日战争史知到 > 第103部分(第1页)

第103部分(第1页)

余头,驴12。5万余头,羊172。5万余只。

农业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城乡手工业和商业的恢复和发展。

工业方面:首先是小手工业有了显著的发展,1940年边区私人手工业比1939年增加1倍,公营企业也有了初步基础。从1938年起,先后创办了难民纺织厂、造纸厂、被服厂、农具厂、制革厂、制鞋厂、印刷厂、机器制造厂、石油厂及八路军制药厂等。还有制灯、肥皂、面粉等工厂。到1939年,陕甘宁边区的工业与资金均比1936年增加5倍以上,解决了边区部分需要。

商业方面也开始发达起来。以前歇业的老店铺重新开业,到1939年初,又新开设了1000多家店铺。此外还发展了一批公营商店。农村集市重新开放,安塞、定边、淳耀等8县开辟了30多个新集市。

合作事业也有了相当的发展。除消费合作社外,还有生产合作社如纺织合作社等。边区的合作社,不是以赢利为目的,它是调剂市场、便利人民的经济组织。

交通方面,陕甘宁边区政府十分重视,开辟了定庆、庆临、延志、延靖、绥靖等许多汽车路与大车路,并对己有道路进行了大力改造。交通公路的建设,保障了国防军事交通,发展了运输事业,帮助了经济的发展。

边区经济的发展,使边区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农民不但解除了饥饿的威胁,而且有许多家庭有了剩余,能拿到市场上交换,并有余力添置农具和生活用品。在农村,贫困户数逐渐减少,中农户数逐渐增多。如安定县4个行政村228户,在1936年前,中农10户,1940年春有中农126户。在城镇,由于就业机会的增多,工人失业基本上消除,工人的工资普遍得到提高。

从全国抗战爆发到1940年,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建设在中共中央和边区政府的领导及人民群众的艰苦奋斗下,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为边区的巩固和发展,为支持长期抗战,也为逐渐摆脱对外依赖而过渡到完全的自力更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陕甘宁边区的文化教育建设

(一)中国共产党抗日的教育方针和政策

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教育政策,继承和发展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苏区教育的革命传统,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教育,实行了以抗日救国为目的的新制度和新政策。

早在1937年5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的报告中指出:必须实行国防教育的政策,“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教育上的国防准备,都是救亡抗战的必需条件,都是不可一刻延缓的。”全国抗战爆发后,毛泽东指出:必须实行“国防教育。根本改革过去的教育方针和教育制度。不急之务和不合理的办法,一概废弃。”'《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348页。'

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中指出,应该“改变教育的旧制度、旧课程,实行以抗日救国为目标的新制度、新课程。”'《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356页。'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政治报告中又指出:“实行抗战教育政策,使教育为长期战争服务,在一切为着战争的原则下,一切文化教育事业均应使之适合战争的需要。”

进而提出了全民族的任务,在于实行如下各项的文化教育政策:

“第一,改订学制,废除不急需与不必要的课程,改变管理制度,以教授战争所必需之课程及发扬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原则。

第二,创设并扩大增强各种干部学校,培养大批的抗日干部。

第三,广泛发展民众教育,组织各种补习学校、识字运动、戏剧运动、歌咏运动、体育运动,创办敌前敌后各种地方通俗报纸,提高人民的民族文化与民族觉悟。

第四,办理义务的小学教育,以民族精神教育新后代。”

同时指出:“伟大的抗战必须有伟大的抗战教育运动与之相配合,二者间的不配合现象亟应免除。”'《毛泽东军事文选》,战士出版社,1981年版,第173页。'

1940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708、709页。'

中国共产党一向十分重视知识分子的作用,努力争取、团结和教育知识分子,力革命服务,为劳动群众服务。

1939年12月1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决定中指出:“在长期的和残酷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在建立新中国的伟大斗争中,共产党必须善于吸收知识分子,才能组织伟大的抗战力量,组织千百万农民群众,发展革命的文化运动和发展革命的统一战线。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618页。'

工农干部的知识分子化和知识分子的工农群众化,这是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文化教育的基本方针。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一个根本原则。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列入教育方针,作为办教育的指导思想。

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的文化教育方针政策指导下,陕甘宁边区的文化教育事业,呈现出崭新的局面。

(二)陕甘宁边区的文化教育建设

为了使边区的文化教百更加适合抗战和边区建设的需要,陕甘宁边区党和政府对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在教育体制和制度的改革方面,全国抗战爆发后,开办了许多高、中级干部学校和干部训练班,并加强了原有的干部学校和干部训练班,又相继决定边区中等学校和完小(高级班)为干部性质的学校。这样,大大加强了干部教育,培养了成千上万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干部,不但解决了边区需要的干部,而且力全国抗战乃至全国解放培养和储备了大量的干部。在成人教育重于儿童教育的原则下,进一步加强了冬学、识字班、夜校、半日班、读报组等形式的教育。为了加速扫除成年人中的文盲,以新文字作为扫盲工具,大量扫除边区的文盲。在儿童教育方面,改革全部公办的作法,采取了公办与民办公助兼施的方针,促使民办公助学校大大发展,公办学校也得到加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