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中国抗日战争史知到 > 第105部分(第1页)

第105部分(第1页)

收粮2400多石(36万余公斤),经营获利223。65万余元,并为以后的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留守兵团的生产运动,开创了历史上军队自己动手、自力更生、自给自足的先例,既改善了部队的生活,保障了各项任务的完成,又减轻了人民的负担,使军民关系更加密切,这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二、陕甘宁边区地方武装建设

陕甘宁边区保安部队和自卫军与八路军留守兵团,共同担负着保卫边区安全的光荣任务。

1937年8月,边区成立保安司令部,统一指挥陕甘宁地方部队和自卫军。

8月15日,保安司令部成立,高岗任司令员,周兴任副司令员,谭希林任参谋长。原陕甘宁边区的地方红军和游击队,除一部分编入八路军留守兵团外,其余部分则编成10个保安大队和若干县保安队,共5000余人。1938年4月,保安司令部及其所辖保安部队划归八路军留守兵团领导。

1939年上半年,保安部队先后改编为各独立营。

保安部队统一指挥系统后,加强了政治、军事、文化教育,并取得了很大成绩。同时,保安部队还进行了自给生产,解决了部分军需用品和日用品。

保安部队不仅配合留守兵团肃清了边区匪患,保卫了边区人民的财产和生产安全,而且担负着部分的河防守备任务,配合八路军正规部队打退了日军对河防的进犯。

边区的自卫军,是群众性的、不脱离生产的人民武装。平时值勤放哨,战时配合主力军作战。它既是主力军的经常补充者,也是保卫边区的重要武装。

1937年10月1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和边区保安司令部颁发《陕甘宁边区抗日自卫军组织条例》,规定:“抗日自卫军系边区内半军事性质的群众抗日武装组织,同时是抗日的后备军。”“凡边区的劳动公民,自愿执行抗日自卫军的任务与遵守抗日自卫军的纪律,年龄在十八岁以上四十五岁以下身体强健者,均有加入抗日自卫军的光荣权利。”《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1辑,档案出版社,1986年版,第15~16页。'

从此,整理、扩大与训练自卫军便成为全边区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边区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和领导下,陕甘宁边区人民抗日自卫军的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到1939年,边区80%的壮丁参加了人民抗日自卫军,人数达22万余人,其中有基干自卫军3万余人,另外还有2。8万余人的少年先锋队。其次,自上而下地建立了指挥系统,村设班和排,乡设连,区设营,县设团,统归保安司令部指挥。每年利用冬闲,对自卫军,特别是基干自卫军进行一次冬季训练,训练的内容有梭镖刺杀、投弹、布雷、射击、盘查放哨以及侦察敌情等。自卫军每人至少有一件旧式武器(如红缨枪、马刀、步枪、土枪等),以及经常备有担架及运输工具,准备参加战勤工作。自卫军在抗战和巩固边区的斗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据统计,在1939年到1940年边区破获的汉奸案、土匪案、伪钞案等近千起,都是自卫军参加或是自卫军破获的。在保卫边区的战斗中,每次都有自卫军参加,负责运送伤病员和给养物资等。

陕甘宁边区的军事力量采取主力兵团(留守兵团)、地方兵团(保安部队)和民兵(抗日自卫军)三结合的体制,使边区的机动作战、河防、边防的保卫以及部队锻炼和补充均得到全面的照顾,形成了不可战胜的坚强力量。

第三编 举国奋战(1937。7—1938。10)

第十六章 陕甘宁边区的建设和巩固

第三节 陕甘宁边区军民坚持持久抗战,保卫和巩固边区的斗争

太原失守后,日军逼近黄河,威胁边区安全,陕甘宁边区担负着正面阻止日军渡河西进,拱卫西北北大门的艰巨任务。

一、固守千里河防,粉碎日军的进攻

陕甘宁边区的东面是黄河大堑。边区河防线北起府谷,南至宜川,婉蜒1000余里,它是陕甘宁边区的重要屏障,也是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与敌后各抗日根据地联系的唯一通道。从1938年起,日军向边区河防不断发动进攻,企图强渡黄河,突破西北重要门户,切断陕甘宁边区与各抗日根据地的联系,威胁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指挥中枢的安全。

为加强河防的守备,八路军留守兵团以警备第6团驻防神府地区,守备葭县北、万户峪、沙峁、磐塘、马镇、贺家堡等沿河各渡口;以警备第8团调驻米脂,守备大会坪、螅蜊峪、宋家川、李家沟、丁家畔、康家塔、枣林坪等渡口;以警备第3团驻防清涧,守备河口、界首、枣林坪(不含)等渡口;以警备第4团驻防永坪地区,派出1个营的兵力守备延水关、高家畔渡口;以警备第5团驻防延长,守备凉水岩、马头关、清水关等渡口。为了便于统一指挥,还成立了两延(延川、延长)、神府(神木、府谷)和五县(绥、米、葭、吴、清)等河防司令部,作为留守兵团派驻当地的代理指挥机构。

1937年11月17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将整个河防划为3个地段,分别由神府、两延河防司令部和绥德等5县警备司令部负责设防,萧劲光兼任河防总指挥。当日军逼近黄河东岸时,河防守备部队进入临战状态,边区军民立即进行紧急动员。

在河防战斗中,各部队根据毛泽东的战略思想,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以主动、灵活、积极、坚决、突然的战术动作,粉碎了日军对河防的多次进攻。

1、神府河防战斗

1938年2月,侵入山西的日军以第109师沿汾(阳)离(石)公路西犯,侵占中阳、离石,27日,进占黄河东岸要口军渡、碛口,直迫河防,并猛烈炮击西岸吴堡、宋家川河防阵地。留守兵团警备第8团扼守宋家川一带渡口,警备第3团以一部兵力渡河,向柳林敌后袭击,3月3日,军渡、柳林之敌均向离石撤退。在此期间,驻大同日军第26师亦向晋西北进攻,连陷宁武、神池、五寨、岢岚、保德、河曲、偏关等7座县城,直逼神府河防。3月12日,进占保德的日军第26师一部2000余人,附炮20余门,携带渡河器材,13日进抵神府磐塘渡口对岸,首先炮击河防阵地,尔后在10余架飞机的掩护下,开始强渡黄河。八路军留守兵团河防守备部队及神府武装沉着应战,在日军密集渡河时,以突然猛烈火力,击敌于半渡之中;并以机动兵力一部,乘日军渡河混乱之际,迂回渡过黄河,袭击日军侧背,在八路军第120师积极配合下,迫使进犯河防的日军撤退。此次战斗,共计毙伤敌140余人,警备第6团仅伤亡6人。同时,八路军第120师在晋西北收复被日军占领的7座县城,粉碎日军的首次围攻,保卫了陕甘宁边区。

2、第一次宋家川战斗

1938年4月,沿份(阳)离(石)公路西犯的日军第109师在离石一带集结约1个旅的兵力,附火炮30余门,于5月再次向黄河东岸军渡渡口进犯,企图突破留守兵团黄河西岸阵地,占领陕西省宋家川(今吴堡城)渡口。为打破日军企图,留守兵团未等敌到达河岸,即令警备第8团主力东渡黄河,进至汾离公路翼侧,以伏击、袭击等手段,寻机打击日军。5月10日夜,该团在离石城西北王老婆山地区袭击西进日军,击溃日军1个营,歼灭日军200余人,警备第8团伤亡80余人。日军渡河企图再次遭到挫败,随即撤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