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舒布尼科夫先生,我是中国机电进出口总公司的,姓肖,我们慕名前来拜访您,能让我们进去吗?”肖伟浩道。
舒布尼科夫点点头,做了个手势,道:“请进吧。”
一行人进了舒布尼科夫的家门,来到客厅,分宾主坐下。女主人出来看了一眼,舒布尼科夫向她吩咐了几句,她便给众人端来了茶水以及一些小食品,然后便退回自己房间去了。
“你们找我有什么事情?”舒布尼科夫开门见山地问道。
“我们得知舒布尼科夫先生是高温合金材料方面的权威,我们目前正在研究几种高温合金材料,遇到了一些技术难题,想请您去给我们提供一些指导,不知道您是否有兴趣。”刘航说道。秦海发现,原来刘航的俄语也说得不错,甚至比肖伟浩显得还要流利一些,想想也对,如果他不懂俄语,科工委也不会派他来执行这个任务吧。
“是一些什么样的材料?”舒布尼科夫问道。
“比如说,14…14…2奥氏体耐热钢,您在这方面应当是有丰富经验的。”刘航说道。
“你们是军方的?”舒布尼科夫敏锐地说道。刘航说的这种材料,一般是用于制造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以及高温紧固件的,中国的航空工业主要是军方在搞,舒布尼科夫作为这方面的行家,岂能猜不出刘航的来历。
“是的。”刘航也没打算隐瞒什么,所谓机电进出口公司的幌子,也就是用来应付一下门卫之类的人,对于舒布尼科夫这样的圈内人,根本就瞒不过去。
“你们果然来了。”舒布尼科夫淡淡地说道。
中**方到苏联挖人才的事情,虽然表面上并不张扬,但在圈子内部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了。舒布尼科夫的同行中间已经有一些人接受了中国方面的邀请,到中国的军工企业工作去了。舒布尼科夫知道,以自己的地位,中国人肯定也会来挖他的,只是时间早晚而已。肖伟浩和刘航出现在他面前,并不让他觉得意外。
肖伟浩也知道舒布尼科夫是早有思想准备的,他直言不讳地说道:“是的,据我们所知,远东地区的航空工业企业现在都已经停产了,大批的工人失业,科研人员的情况也不乐观。以苏联现在的状况,估计在未来几年内,也不可能恢复这些军工企业的生产。我们的意思是,像您这样的专家,闲置着就是一种最大的浪费,既然苏联暂时用不上你们,你们何不到中国去帮我们做一些事情呢?”
舒布尼科夫微微一笑,肖伟浩的这番说辞,其实没什么意义。苏联不行了,于是中国人就到苏联来挖人,这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除非那些特别顽固的人,否则不会在意去替谁做事。舒布尼科夫对于这件事情已经盘算了许久,到了这个时候,他也没必要去装什么糊涂了,只需要与对方谈谈条件即可。
“你们需要我做什么,能给我提供什么样的待遇?”舒布尼科夫问道。
“你的薪金标准是……”刘航拿出一张纸,开始给舒布尼科夫介绍中国方面愿意给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工资、资金、住房、配车等等,总体来说是十分优厚的。对于这次吸引人才的行动,军方下了极大的决心,为专家们提供的待遇比国内工程师要高出10倍都不止。
“这是你们最终的条件吗?”舒布尼科夫听完刘航的介绍,冷冷地问道。
“当然不是,您如果对这个条件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可以提出来,我们可以酌情再考虑。”肖伟浩回答道,挖人才与做生意没什么区别,都是得讨价还价的。刘航开出的条件,是引进人才的普遍标准,对于特殊的人才,有些标准也是可以适当再提高一些的,不会限制得太死。
舒布尼科夫道:“恕我直言,你们的这些条件,如果用来聘用一般的工程师,的确是非常优厚的。不过,我是赤塔航空工业联合体的总工程师,我想我的履历你们也是研究过的,这样的条件对于我来说,没有太大的吸引力。”
听到这样直率的回答,刘航有些懵了。他扭头看了看肖伟浩,见肖伟浩的脸上也有些尴尬。正如舒布尼科夫说的那样,他们的确是研究过他的履历的,现在开出来的条件,也是为他量身定做的。如果换成普通的工程师,中方不可能开出这样的条件。可现在看来,舒布尼科夫对于这个条件并不看好,这就有些麻烦了。(未完待续。。)
第三百六十四章 漫天要价
“舒布尼科夫先生,我们刚才说过了,这个条件是可以谈的。您希望的条件是什么,完全可以告诉我们,我们会根据您的情况予以考虑的。”肖伟浩镇定地说道。
舒布尼科夫脸上带着一丝傲气,说道:“你们应当知道,在奥氏体高温合金方面,目前全世界没有几个人能够达到我的水平,在中国则一个都没有。你们这样的条件,与我的水平太不相称了。如果你们是带着这样的条件来的,我想我们没有谈下去的必要。”
这话一出口,肖伟浩和刘航的脸色都变了。刘航是做这一行的,自然知道舒布尼科夫的话是对的,如果中国有与他水平相当的专家,刘航又何苦千里迢迢跑到苏联来请他呢?可是,正因为舒布尼科夫的水平高,所以军方才提出了这样的引进条件,至少在科工委方面看来,这个条件与舒布尼科夫的地位是相称的,对方何以说没有谈下去的必要呢?
关于舒布尼科夫在苏联国内能够拿到什么样的待遇,科工委方面也是认真调查过的。在前些年,像舒布尼科夫这种专家,待遇的确是很不错的,他现在能够住着一幢独立的小洋楼,就证明了这一点。但戈氏执政之后,奉行“新思维”,追求与西方的“和解”,军工方面日益受到冷落,舒布尼科夫的待遇也就一落千丈了。相比他现在的境遇,中国方面给出来的条件,应当算是非常不错了。
当然,与舒布尼科夫同样水平的专家,在欧美国家的待遇的确是会比中国给出的待遇更好,这也是中国为什么不到欧美去挖人的原因。舒布尼科夫如果能够到西方去,自然可以要求到更好的待遇。可问题是,西方国家并不缺乏像他这样的专家,他如果要去,也只能是自降等级,去当别人的助手,慢说待遇如何。光是地位上的落差,想必这位牛气烘烘的仁兄也接受不了吧?
所有这些前因后果,科工委方面都是认真研讨过的,所以才会派出刘航和肖伟浩前来与舒布尼科夫接洽。照刘航的想法,舒布尼科夫也许会提出一些更高的要求,但这种一口回绝的态度,是他始料未及的。
至于肖伟浩,他虽然对专业知识不甚了解,但舒布尼科夫是什么地位的一个人。他还是清楚的。对方这样说话,显然是打算狮子大开口,而这无疑是中方无法接受的。但舒布尼科夫放出了这样的话,他一时还真不知道该如何回应才好。
“舒布尼科夫先生,您认为,什么样的条件是您可以接受的?”刘航忍了忍,向对方问道。
舒布尼科夫伸出三个手指头,说道:“最起码。应当在你们提出的条件基础上,提高3倍。”
“这是不可能的。”刘航脱口而出。幸好他学的俄语都是正经人教的,没学过什么俄罗斯国骂,否则恐怕也免不了要曝个粗口了。
提高三倍的待遇,你怎么不去抢啊!刘航在心里骂道。三倍待遇已经远远超过西方国家给专家的标准了,有这样的钱,科工委还有必要走这种私下渠道到苏联来挖人吗。在国际猎头市场上挂个招聘启事,恐怕也能找着人吧?
说穿了,舒布尼科夫就是抓住了中方的弱点,知道中国航空领域在发动机材料方面还相当落后,而又急于追赶世界先进水平。所以迫切需要像他这样的专家加盟。手上有了要挟对方的资本,他也就有了漫天要价的胆气。
肖伟浩也深深地吸了口气,把一肚子邪火压下去,然后用尽可能平和的口气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