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他过来,那都是米面粮油满满当当,还有各种肉类,从来都没有短缺过。真不知道这一回,他又会给咱们带来什么样的惊喜和实惠。”
“哎呀,咱们可真是有口福了,必须得好好感谢陈团长啊!我都想去给他当大头笔了!”
另一名哨兵连连点头,应和道:
“是啊,陈团长真是慷慨大方。咱们在这前线打仗,条件艰苦,物资匮乏,陈团长的这些支援,可真是解了咱们的燃眉之急。每次他来,都能让咱们感受到兄弟部队之间的深厚情谊,也让咱们更有信心和力量去抗击敌人。”
这两名哨兵目不转睛地望着陈振华的卡车缓缓驶来,眼神中闪烁着兴奋和期待的光芒。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对即将到来的物资的渴望,同时也对陈振华的义举充满了感激之情。
在他们看来,陈振华每次的到来,不仅仅是给旅部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物资补充,更是带来了一种精神上的鼓舞和支持。
这种来自兄弟部队的关怀,犹如冬日里的暖阳,温暖着每一位战士的心。在这战火纷飞、物资紧缺的艰难时刻,每一份粮食、每一滴油,都显得无比珍贵。
而陈振华送来的这些,无疑是雪中送炭,让战士们在艰苦的战斗环境中,感受到了后方的坚强后盾和无尽的关爱。
陈振华的慷慨和无私,在战士们的心中树立了崇高的形象。他的名字,成为了大家在战斗间隙谈论的焦点,是大家敬佩和称赞的对象。他的行动,激励着每一位战士勇往直前,为了保卫祖国、为了抗击侵略者,不惜付出一切代价。
而陈振华自己,也深知肩头的责任重大。他明白,这些物资和支持,不仅仅是对386旅的帮助,更是为了整个抗日事业的胜利贡献一份力量。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让更多的战士在战场上少一分后顾之忧,多一分胜利的希望。
就在陈振华将那一卡车满载着各类枪支弹药以及生活物资成功地输送到386旅的旅部之后,没过多久,又有两辆卡车浩浩荡荡地接踵而至。毫无疑问,这两辆卡车上所装配的同样全是令人瞩目的精良武器。
其中,三八大盖枪的数量多达三百支。这种步枪在当时的战场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它的射击精度较高,射程较远,操作相对简便,对于士兵们来说,是一款颇为实用的武器。
92式重机枪整整20挺,这种重机枪以其强大的火力和较高的射速而闻名。它能够在战场上形成有效的火力压制,为我方部队提供强大的支援。
还有50挺歪把子机枪,歪把子机枪虽然存在一些设计上的缺陷,但在近距离作战中,其快速的射击能力仍能发挥出不小的作用。
此外,还有20具掷弹筒,这种轻便的曲射武器能够有效地打击敌方的掩体和工事。再加上各种型号的子弹和炮弹若干,这些弹药的补充为持续作战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像这样大规模的物资输送,其频率呈现出日益增长的态势。起初,物资输送是每个月进行一次,接着是每半月一次。
而如今,陈振华每隔一个星期就会组织一次物资输送。尤其是在这几日,甚至达到了每三天就有一次的高频率。
这般频繁且大规模的物资供应,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在为即将到来的紧张激烈战斗做着未雨绸缪的充分准备。
但实际上,包括陈大旅长、王政委以及李参谋长都心照不宣,这背后是独立团的同志们以智慧和策略,拿着这些珍贵的枪支弹药在巧妙地换取那些身经百战、经验丰富的老兵。
当然,在陈大旅长的高瞻远瞩和大力支持下,那些老兵早在上次陈振华来到386旅旅部之后,就已经陆陆续续地补充到了独立团的各个加强营当中。
如今,这些老兵早已在新的岗位上安置妥当,迅速融入战斗集体,发挥着他们的重要作用。
而在枪支弹药方面,当初陈振华郑重地答应,会在一个月之内将所承诺的全部补充上并且输送完毕。
这不,陈振华借助每一次难得的机会,从自己那神秘而特殊的空间中,毫不犹豫地将那些保存完好无损的三八大盖步枪、中正式步枪等,有条不紊地统统取出来,用以补充到386旅的手中,以此来兑现自己之前置换那些老兵所许下的武器承诺。
尤其是空间中的92式重机枪以及歪把子机枪,陈振华的空间里竟然储存的数量惊人的此类武器。
要知道,在战斗中,重机枪往往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92式重机枪的强大火力,能够有效地封锁敌人的进攻路线,为我方部队的防御和进攻提供强大的火力支撑。
而歪把子机枪的轻便灵活,使其在近战和突袭中能够发挥出独特的优势。特别是当每次这些枪支弹药出现短缺的关键时刻,陈振华总是会毫不犹豫地前往邯郸、太原,或者就近的小鬼子基地,凭借着他的智勇双全,为自己的部队补充大量的急需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