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作家简媜的作品 > 第23部分(第1页)

第23部分(第1页)

我的家族蒙苍天恩宠,是个“女人国”加“寡妇皇朝”。请允许我稍微透露一点简史:两位祖母皆是早年丧父的家庭中的长女,早婚后,又奉天承运成为年轻寡妇,因此,我的父母皆是贴着孤儿符长大的村童。父亲这一支系比较传奇,简而言之,他是唯一男丁,俗称“单传”,自小长于以寡母为核心,众姐妹环绕的“女族”之中。一方面系三千宠爱于一身(物以稀为贵),另一方面也比其他男性背负更沉重的香火传续压力,他的伙伴——也就是我的母亲,当年竟搞起自由恋爱名堂,以她自小护卫寡母及敦厚内向的唯一哥哥在大家族中安身立命及曾经策动集体*以抗议老板颟顸的彪悍精神,采取智谋向家族威权挑战,终于如愿以偿嫁给让她一见钟情的美男子。然后,以三比二性别比例收获子女之后,我的父亲带着遗憾退伍,换言之,英勇的母亲也成为年轻寡妇了。

寡妇媳妇有一个寡妇母亲加一个寡妇婆婆加五个小小的、小小的孤儿。寡妇比率之高及孤儿产量之丰,堪称祖德流芳。

命相堪舆及妖魔鬼怪作乱之说都无法改变我是长女的事实,那意谓着寡妇王朝的宰相印信无限任期地交给大千金了。这不是倒八辈子楣吗?也未必,能与一群女人于此生结下血缘,共患难,同历劫,前世必曾指天为誓。

女人与女人之间的战争一向不亚于两性对峙,婆媳、姑嫂、妯娌、母女、姐妹,很少人不在这些战役中受点伤,严重的,反目成仇。幸运地,“寡妇王国”轻舟已过万重山。基于“家族命运共同体”的最高指导原则,只有相互合作与疼惜。婆媳问题只是偶尔的小风小雨,两个同榻共眠的寡妇,名义上是婆媳,实质感情融合了夫妻、母女与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情谊,再吵也不能把死人吵活,有什么好计较?人与人难在不能心心相印,既然印了心,风平浪静。对“寡妇王国”而言,没有不供养、侍奉长上的道理,并以将长上送至养老院为耻。如此重情重义的婆媳俩,接近游侠列传。“家人”是什么?家人是苍茫世间、芸芸众生中,当你的人生出现危机,第一批握发吐铺赶来,纷纷挺出肩膀让你倚靠的一群人;是当探望的朋友走了之后,守在你的病榻二十四小时看护,恨不得盗灵芝仙草喂你的人;是当你找到小小的幸福时,为你高兴得合掌谢神的人。

“寡妇王国”教了这些。

托死神之助而延续国祚的“女人国”内辖两名男丁,不过,因其人微言轻,一直处于弱势,朝纲政令,还是在女人手上。我——请允许我收一收话头,自幼耳濡目染,跟着女皇们运筹帷喔,决战千里,十五岁即羽翼丰盈,单骑离乡闯荡天下,慨然有寻觅乐土、据地称王之志。一路杳无人烟,披星戴月,遇水架桥,逢山开路,只学会全套独立自主,开疆拓土,没机会学习传统的、自男性观点岔枝而出的那一套“女性论”。往下发展,事态愈来愈严重,貌似精明能干,可是不晓得怎么跟异性打交道,我的性格只适合带刀带剑,不适合举案齐眉。

“寡妇王国”害的。

女皇们虽然都长得纤细婉约,一派柔情似水,可是骨子里皆是钢铁结构。在那个讲究三从四德的年代,她们比别的女人少了“两从”,传统女性论没学个一招半式,传到我这一代,武功早废了。女皇们调教出来的女娃,个个会飞檐走壁,具备强悍的野外求生本领,从未有把生活与生命的重担交给男人的念头。

接着发生的事件,导致我怀疑自己是不是“女性”。早年,依照自然律,开始攻打情关,也想吟诵《关睢》首章,仿“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美眷世界。孰料,我的“女?女性观”(请允许我如此简化)与对方自小承袭的“男?女性观”交锋,战况惨烈,大败而归。当下怒甚,遣散兵卒,放马草原,归返田园安家立业——安一人之家,立一门之业。娘亲们惊恐了,以为我畏于祖传“寡妇与失偶”的律则而抗拒婚姻(实不相瞒,有一段时间,围炉吃年夜饭,一家八口从两岁到八十岁皆是单身),遂苦口婆心保证“寡妇”不属于遗传范围。我却无法说清楚,问题出在我没读过那一套普及本女性教材,而这些都是母后们恩赐的。

高山雪原上,飞鹰与奔马合奏的牧歌雪国,很难乾坤挪移变成曲径通幽的江南庭园。也许,我比较适合半路被掳去当压寨夫人的那种婚姻吧!

是哪一种女性,就用那一种女性的法门活着。活得有说有笑,最重要。

天堂国度可以靠两人共治也允许一人登基,不必遭受兵燹,也没有叛乱政变;平日不愁三餐一榻,神龛内燃烛供奉一桩自己的事业,也不虞迷路失途。这样的人生,还缺什么?

什么也不缺。皇城四周,任由寂然草与孤僻花遍野怒放,蜂来蝶去都不惊,四季甚好。

注:本文写于婚前。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呷饭不忘饮泔时

最近,特别想起“呷饭不忘饮泔时”这句古谚。

不记得听谁讲的,但确信当时仍在泔饮吃糜的清贫时期,肚肠好比瓮菜心,是空的。照说生于战后第二代的我,不应有喝粥年岁,可能农村经济复苏较缓,加上天灾频仍,以致一路过着“时到时担当,没米煮番薯汤”的三餐。这使我至今回顾老家稻埕,总会叠上一堆刚出土的“番薯矿”影像,鼻腔内充满黑心肝地瓜的霉腥味。

“呷饭不忘饮泔时”,意谓:有饭吃的时候,莫忘当年穷困只有泔糜可吃之时。这话意义宽广,运用灵活。若锁定字面食物原义,说的是如今富有了,仍应勤俭,不可忘记当年挨饿滋味。

老辈乡亲们,嘴角边爱挂一串俚谚俗语。他们不认得字,字也不理他们,靠着口耳相传,从戏文、村人、父母,听到三两句有道理的话,耳朵变成针,赶紧串在自己的线头上。不管走到哪儿,叮叮咚咚话珠子就响了:“爱花连盆,惜子连孙”、“细汉偷挽瓠,大汉偷牵牛”……我们这些大人口中的“夭寿死囝仔、桠肚短命”懂什么?鼻涕未干、癞痢头尚未结疤,除了吃饭比较卖力,成天尽野,还真不懂大人说这些话时脸上的认真与态度的神圣。

不懂,但变成心肝里的馅了。被这串像嗡嗡嘤嘤蚊子的格言“叮”大的我们,从小被骂“夭寿”居然没短命,还勉勉强强活出了人样。原以为少年离家,稻原颜色与井水滋味恐怕要永别了,但当发现自己口中溜出一两句俚语时,不免吓了一跳。在不断离乡的脚程里、追求知识的困厄内、体会人生的泪水中,隐喻于格言里的人生道理,不知不觉变成鞭策成长的另一条动脉。虽然想回头道谢,当初数话珠子的老辈乡亲们却已经叮叮咚咚地谢世了。

一个人一旦有能力脱离饥饿与断粮的阴影,可能需要一段过渡时期让他极度发泄、挥霍物质,以弥补过去匮乏时的心理伤害。如果,他的胃口只能容纳一尾鱼,他会烹煮三条鱼安慰眼睛。这是人之常情,亦无需惊怪。不同的是,有的人能警觉自己的发泄状况,逐渐回归物质上的合理尺度过日子,在不虞五斗米的基础下,去追求非物质层次的实现。有的人就这么耽溺下去了,让物质魔爪遮蔽眼睛,在内心世界挂起算盘,日夜拨弄不停。

如果,一个社会在脱离饥饿阴影之后,无限度地延长挥霍期,我们不敢奢望当挥霍变成生活习惯、贪婪抹黑朴素的美德时,什么时候才能开始追求不受物欲干扰的精神王国?我不难想象,当年吞吐话珠子的老辈乡亲,若有机会在台北都市见识最基础的物质习惯,他们一定会勃然大怒,詈骂现代人“讨债”,会被“雷公打死”。

致力于环保的朋友,积极推广“再生纸”以挽救森林,询问我的意向,我不置可否的态度使他颇为失望。也许,问题很单纯,一棵树能制造几令纸,为了不砍伐这棵树,我们利用回收的废纸去替代这棵树。但问题不止于此,当我们果真全面使用“再生纸”印制书刊、杂志,谁能有效地保证这棵树不被砍伐去制造原木家具、装潢和室房、民艺雕刻品,或拿着台湾森林护照去装饰异国建筑?

如果森林面临绝迹是个事实,到底谁砍的?砍来做什么东西?谁用这些东西?怎么用法?砍了之后谁该补种?这一路的推问与思考则超过了保护的单项议题,必须去面对这个社会从农村嬗变到工商过程中,法治能力萎缩、善良德性败坏、朴实生活变质的根柢范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