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
中兹宇宙,通赋贡于四方。
武怀玉日驰十驿以上,三天时间,便从长安跑到了洛阳。
武怀玉看着洛阳城,
他对洛阳也不陌生了,往来过数次。贞观初,洛阳没能从战后恢复过来,隋时耗费举国之力营建的东都,在唐初却是座死城,连洛阳宫殿都拆了,砖瓦木头被百姓拉去修补房屋。
宏伟的洛阳城,工商凋零,城里许多坊都空无一人成了鬼坊,甚至城外农民进城来种庄稼。
想当初洛阳这座隋朝东都,通贡赋于四方,交乎风雨,均朝宗于万国。但后来天下大乱,洛阳这个中心,却成了四战之地。王世充和李密鏖战多年,最后反倒让李渊趁机入了关中夺了长安建立大唐,
李唐平定陇右河西后,出兵中原,围洛阳战虎牢。
洛阳粮价达到斗米三千钱,全城饿死者十之二三。
一匹绢才值三升粟,十匹布才值一升盐,服饰珍玩,贱如草芥。
王世充最后也是粮绝而降。
如今这么多年过去了,
洛阳终于又渐渐恢复了往日的繁华,
这也是必然。
正所谓帝业初起,崤函乃金汤之地。天下大定,河洛为会同之府。
这些年,李世民也是陆陆续续的在重新修复洛阳宫和洛阳城,甚至皇帝这几年除了仍然经常去岐州九宫山避暑,每年也都会来洛阳呆上一段时间。
皇帝也有意要实行两京制度,以洛阳为东都。
王者命创始建国,立都必居中土,所以控天下之和,据阴阳之正,均统四方。
洛阳,自古又称中国、中土、中华、中夏、中原、中州、神州、神州、华夏,夏商周三代所居之地,华夏最早发源地,自古为天下中心。
在古人心中,定都洛阳是成就帝业,传承正统的标志。
刘邦说,吾行天下,唯见洛阳。而李世民则说,洛阳中土,朝贡道均,朕故修营,意在便于百姓。
隋唐源于北周关陇集团,关陇集团又发源于北魏,北魏建都洛阳,
上层贵族言行规范都以继承洛阳为荣,标榜正统。
洛阳不仅是地理上的中心,而是方方面面上的中心,甚至大唐的官话,都以洛阳音为标准,在朝堂上说关中口音甚至还会被认做是没文化,会被嘲讽。
除了政治和文化层面,
其实李世民谋划要推行两京制,升洛阳为东都,也还是因为关中虽有八百里平原很肥沃,但关中毕竟偏居一隅,
天下一统,国家越来越兴盛,雍州百万家,
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关中无法供给长安这座京师的耗费,粮食每年都会有大量缺口,
而关东江南虽有粮,可道路却限制了运力,再怎么修路挖河,仓库转运,这始终是个大难题,尤其是导致运进关中的粮食成本太高,江淮的粮运进长安,运输成本是粮食本身的数倍。
越往后,以后长安做为都城而产生的问题越多。
当年隋朝统一南北,也面临过这个问题,所以后来营建东都,迁都洛阳,粮食等不好运进长安,但修大运河后,南北的粮食运到洛阳都非常方便。
且有大运河,工商也能发达。
长孙无忌在洛阳做了五年都督,还是给洛阳城带来了不少发展的。
大唐对于洛阳,向来也是很重视的,李世民攻下洛阳后,朝廷就以洛阳为陕东道大行台的驻地,秦王李世民就兼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李世民用心腹屈突通镇守洛阳,
后来又先后任命了杨恭仁、武士彟等都督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