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号称天后时,建言十二事,作为施政纲领:“一、劝农桑,薄赋徭;二、给复三辅地;三、息兵,以道德化天下;四、南北中尚禁浮巧;五、省功费力役;六、广言路;七、杜谗口;八、王公以降皆习《老子》;九、父在为母服齐衰三年;十、上元前勋官已给告身者无追核;十一、京官八品以上益禀入;十二、百官任事久,材高位下者得进阶申滞。”其中前五条都是关于提倡农业、减免赋役、与民休息的内容,把它放在施政纲领中的要地位,由高宗下诏加以施行。为贯彻诏命,规定对地方官吏的考核,以农业生产是否展作为重要标准,如果州县官吏所在地区“田畴开辟,家有余粮”者则予以奖赏;反之,如“为政苛滥,户口流移”者则加以惩罚。为了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经验和生产技术,还延揽著名农学家们编写农书《兆人本业记》颁行全国,作为务农的依据。
武则天在贞观年间国势强盛的基础上,能够继续推行前朝促进多民族封建国家巩固展的政策。如采纳陈子昂的建议,在河西地区的各州县以及西域地区大兴屯田,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开和巩固;并派遣裴行俭、王孝杰等率兵打退了吐蕃贵族对河西地区和西域地区的侵扰,恢复了安西四镇(于阗、龟兹、焉耆、疏勒),使贯通中西的丝绸之路得以畅通无阻,促进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同时还打退突厥余部和契丹贵族对北方地区的侵扰,保障中原地区农业生产的展和东北边境的安定,使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了巩固和展。
以上各项政策措施的推行,促进了唐朝社会经济的持续展。在武则天执政时期,虽然爆过徐敬业和宗室诸王动的叛乱;但是吏治清明,政局稳定,使广大农民得以休养生息,因而社会生产有展,垦田和户口数字大幅度的增长。以户口增殖为例,唐高祖武德年间,经过隋末唐初长期混战之后,全国户口仅有二百余万户,贞观初年增至三百万左右,高宗永徽三年(652)又增至三百八十万户,至中宗神龙元年(7o5),全国人口上升至六百一十五万户,口三千七百一十四万,五十年间增长了二百余万户之多。可见武则天执政时期唐朝国势仍在持续上升,是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之治”。她是把唐朝国势推向极盛这一历史展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人物。新旧《唐书》把武则天称帝视为“僭位”;但也不得不承认“僭于上而治于下”,“泛延谠议,时礼正人”,无法否认武则天的治绩。
文化
《罗织经》
据《新唐书》与《资治通鉴》的记载,来俊臣生前曾经与人合作,共同撰写过一部《罗织经》,这是一部专门讲罗织罪名、角谋斗智、构人以罪、兼且整人治人的“愤书”。传说武则天看后也很感叹,她说:“如此心机,朕亦未必过也!”
台湾学者柏杨注疏《资治通鉴》,对此书作过这样的评价:“武周王朝,在历史上出现短短十六年,对人类文化最大的贡献,就是一部《罗织经》。”
不过可惜的是,这部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本由愤青“自主撰写”的重要经典,现挖掘得太晚,至今已佚千年。据说前几年曾有人拼凑出一本《罗织经》,似乎非真。我个人认为,这本书,如能早些刊行于世,说不定会改变中国社会的现状,那也很有可能。
来俊臣生当盛唐,此人不似陈亮与严蕊,因为他“无才无学”,也不似汲黯有汉武帝这个阔学生,按说他应该没有什么可以“愤懑”的,但是很奇怪,他遇到了一个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说是千载难逢的大时代、大机遇。
中国的封建社会是奉行孔孟之道的人治社会,官场上历来是“下附上,以成志;上恃下,以成名。”
身为下等人,要想挤进仕途,谋取官位,获得权力,必须取悦上司,得到上司的赏识提携,否则也是徒有其志。用眼下时髦的话说:先你本人得行——还得有人说你行——说你行的人还得行——还得行的人对你行不行很关键:“他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人物
说到盛唐时期的标志性人物,蒙曼说,大唐盛世的标志性人物,不是唐太宗,也不是唐玄宗,而是武则天。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因为唐太宗虽然政治清明,文治武功都十分杰出,可是朝廷太穷,皇室、朝臣和百姓日子都过得十分清苦。蒙曼举例说,唐太宗和太子李治在一起吃饭,当看到儿子要把羊肉上的油脂扔掉时,唐太宗的眼里流露出了鹰一样的凶光,世人都说唐太宗简朴,其实是国家贫穷的缘故,皇室如此,百姓的日子当是更加难熬。盛世应该和富裕的生活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唐太宗不能作为大唐盛世的标志性人物。
唐玄宗也不能作为盛世的代表,他虽然开创了开元盛世,让中国古代文明达到了顶峰,可是唐玄宗的明君作为有始无终,在他治理国家的后期,唐朝由盛而衰。
但武则天与他们二人不同,武则天顺应了时代变革的大势,她一手拉住皇帝,一手拉住平民官员,那个时代是贵族没落、皇权和平民都在崛起的时代,她完善了科举制度,她次应用殿试,在人才选拔上做到了“英雄不问出处”,她作到了对知识分子最大的动员,她执行的人才政策,在武周时期有用,在以后的时代依然挥作用,像唐玄宗统治初期的几个名相,都是武则天选拔出来的人才。对于普通百姓的流动,她采取自由政策,百姓的自由流动极大地释放出了一个国家的活力和创造力。这些无人否认的历史功绩,让她在身后依然享有后人的尊崇,并深刻地影响到中国历史的展。
重要事件
67岁,载初元年(69o年),武则天废睿宗,正式称帝。自号“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
69岁,长寿元年(692年),武则天派王孝杰帅军收复安西四镇,在龟兹国恢复设置了安西都护府。并遣军常驻,从而结束了唐蕃在西域反复争夺的局面。
72岁,天册万岁元年(695年)十月,突厥默啜可汗遣使请降。武则天册授他为左卫大将军、归国公。
73岁,天册万岁二年(696年)十二月,武则天封禅嵩山。
74岁,万岁通天二年(697年),杀来俊臣,结束了酷吏政治。
75岁,圣历元年(698年)三月,复立被废的庐陵王李显为太子。
79岁,长安二年(7o2年),于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置北庭都护府,取代金山都护府,统辖天山以北包括阿尔泰山和巴尔喀什湖以西的广大地区,仍隶属于安西都护府。
82岁,神龙元年(7o5年),宰相张柬之等人动政变杀死二张兄弟,逼迫武则天退位,武则天被迫将皇位让给儿子中宗李显,复唐国号。同年十月病逝于上阳宫,留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与高宗合葬于乾陵,共在位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