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夕说:“舅舅,难道没听说过一句俗语吗?欲从心中起,贪向胆边生。富贵险中求,又在险中丢。求时十之一,丢时十之九。”
林夕这时问石松亭说:“舅舅到底是谁给你出的这个主意?我看舅舅不像是贪财之人。恐怕你自己也不会想到这个主意的。”
石松亭这时也有些后怕的说:“给我出主意的是我们家的账房于先生。”
这时林夕说:“这个于先生既然能当舅舅的账房,应该是舅舅的心腹才对。他怎么会出这一个陷石家与万劫不复地步的主意呢?”
石松婷说:“不可能,我对他有救命之恩。而且还把他带在身边这么多年,他是不可能害我的,一定是他被别人给骗了。”
“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寒门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完人。”石松亭听着林夕说的这段话。陷入了沉思,然后他对林夕说了这个于先生的由来。
事情其实很简单,这个于先生姓于名渊明。是山东临清人,父亲经营一间盐货铺子,家里不算豪富,但在大运河南北节点富豪云集的临清镇也算是一位富商了。
他从小是含着金钥匙出生长大,家里住着几进大宅,院儿不说仆妇成群,可也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富贵生活,结交的也都是官员,富户每年都有万两银子左右的进项。
于渊明还有个姐姐已经出嫁了,也是嫁进了大名府的一个富商子弟。于家在当地可说财雄势大,家里还有良田百亩。
可是这样的幸福生活到了他15岁时的某天戛然而止了。
这一天,官府突然以贩卖私盐的罪名把于家抄了,也是他的母亲机智,在外面刚刚乱起来的时候,让于渊明跳进了园子里的一口枯井里躲避。并随手找了些财务和食物同他一起放到井里。
他在枯井里一直等到外面一点儿声音都没有了,才从枯井里爬了出来,这时候他的家已经没有了。只有15岁极度惊吓的他怀里揣着母亲,随手抓了几件儿首饰,牢记着母亲的叮嘱,不要去寻姐姐往南跑,跑到南方去隐姓埋名再也不要回来了。
他趁着夜色就躲进了一艘停泊在运河上的漕船里。
林夕听了石松亭的讲述,大概能明白是什么情况。明朝中晚期,盐政败坏,贩卖食盐几乎没有不走私的,于渊明父亲当然也免不了。多半是有人看中了于家的贩盐路子,勾结官府就把于家给抄了,遇到的这种遭遇来看于父大概率是会被砍了,于母多半是冲了官妓。
石松亭继续讲述着于渊明的遭遇。他躲在槽船里,一路跟着叫南下了。这么一个从小锦衣玉食的公子哥,居然靠着卡在船板缝隙里的米谷和临上船买的几个饼子活了20多天,不能不说这是一个奇迹。
槽船带着于渊明到了南直隶松江府,一个15岁怀揣着可能价值几十上百两银子首饰的孩子,并且没有大人陪同,遭遇也就可想而知了。不仅被骗光了钱,还被卖给了人贩子。
也许是于渊明运气好,他被人贩卖到马尼拉后遇到了石松亭,石松亭看这个孩子可怜,便把它买了回来,由于渊明认识的字。便被石宗亭带在身边从一个小伙计逐渐做到了掌柜的位置。
而且林夕从师兄庭的嘴里知道这个于掌柜由于受到虐待,伤了下体是无法有孩子的,所以他真是把石家当成了家。所以石松亭才怀疑他被别人哄骗的。
林夕静静的听完了石松亭的讲述,心中不由泛出一个词语,时代的悲哀,家莫名的就被抄了不说,他要是不跑,多半也是个死。于家经历这就是这个时代商人的活生生的生存状况的真实写照,无论正史还是野史里描述也根本记录不着他们这样悲惨的生活,在历史中只记着他们的骄奢淫逸和麻木不仁。
虽然判明白于账房的真实意图十分重要,但不是当务之急。当务之急是明天的那些货物的售卖,只有把这些货物售卖出去之后,那么就真正拿到了这个资格。
到时候再慢慢的想办法查证,反正刚才通过林夕的劝说,石松亭已经决定以后就本本分分的做这个账局的买卖。坚决不同马尼拉那边拉上关系,如果帐局经营不善,就听从林夕的建议把它卖暗中卖给别人家,就拿一份儿钱就可以了。
林夕和石松亭甥舅两人,又在屋内开始了闲谈。石松亭着重向林夕介绍了他那办的那个养猪场。
其实这个养猪场开始只有三头猪,这三头猪的来历还是十分稀奇的。当时石松亭的第二个儿子石天玉刚刚三周五个月。
当时石松亭准备到马尼拉那边去看看他的铺子。但石徐氏是抱着儿子把他送到码头的路途中,经过集市,正好看见有人卖小猪仔。
当时的石天玉一个劲儿要往摊子上扑。由于时间不太紧夫妇两人就抱着儿子站在在摊子旁边看小猪。
这时,一头小黑猪跳了起来撞到了石松亭的身上,然后他儿子就拽着那头小猪的耳朵不松手。
卖猪仔的老汉说,这三头猪与他家有缘。石松亭也不在乎这点小钱,便花钱把它买下来。
可是买下来之后石天玉不停的哭闹。夫妇两人只要往家的方向走,他便不哭了。
两人无奈,只好把小猪先赶回家去。结果到了家以后,三头小猪好像受了什么惊吓,窜到厨房中,把厨房搞得一塌糊涂。
石松亭被母亲姚石氏逼着收拾房间,结果错过了船期。不过,石松亭本身并没把这件事情放到心上,本来他这次去马尼拉就是临时起意,去不去都没有什么问题。反正马尼拉那边有人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