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些要求。
这时候的管理还没那么严格,约稿编辑写得很直白:
微酸疼痛的成长小说优先,寻求忧伤的青春故事。
伤痕文学嘛,懂的都懂。
就是,结局要让人心碎,让人落泪。
顾立会心一笑,斜倚着上身,开始翻看。
桃三、仇秀秀、17楼的W……
这些作者的名字,顾立没听说过,不知道他们后面还有没有从事写作。
也有一些熟悉的,姽婳、水阡墨、乐小米、杨千紫……
其中甚至有与顾立一样的九零后。
没能看到“荆棘女王”独木舟,有些小小的遗憾。
顾立一篇篇看下去,看得很仔细。
“她伸出淡不可见的手指,想要触摸他眼里浓重的悲哀。然而就在一转眼间,她已如一股青烟在空气里袅娜升腾,随风消散。”
“如水的月光下,软弱的母亲无助地举着鞭子。头发散着,泪水飘落。而四岁的小女儿永远理解不了她作为一个女人的悲苦。”
“有种女子,一生可悲。生时可以欺,死后亦可欺。”
“普天之下也只有他,可以用颠倒众生四个字来形容。那时的我,隐隐感到骄傲。却不知,以后的我,会为了爱上这样一个美貌的男子,寂寞凌迟,心碎成灰。”
残酷、疼痛、虐恋……
顾立也曾年轻过,现在也正青春。
却也没有过这么细腻的感情。
仿佛……头发丝一样的拉面。
也可能是见识过了《家》中的鸣凤,《蹉跎岁月》中的邵玉蓉,《平凡世界》中的田晓霞……
现在,很多情绪,顾立没办法感同身受。
他只得用本子把它们记录下来。
就像,一个演员,碰到什么事用什么表情去应对。
纵然重生,到底不再是少年。
许多思想上的困境与矛盾,对未来的忧郁与迷茫,对亲情的倦怠与叛逆,对暧昧的期待与不安——
都不可能再拥有了。
感情既然无法共鸣,那就用技术来弥补,总能找到让人满足的方法——
杂志看完,顾立的笔记也密密麻麻的写了几页。
在最后,又记录了些自己的心得。
语言要华丽,辞藻堆砌。
故事要交织,爱恨缠绵。
情绪要饱满,悲伤破碎。
顾立写完,已经困得不行,便和衣睡下。
第二天,天还未亮,顾立就起床了。
他想趁早把《花火》放回小屋,还给熊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