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古今中外奇案录 南瓜乌龟 > 第138章 包拯外巡查案(第1页)

第138章 包拯外巡查案(第1页)

岳州城外二十里,平江之地,住着两位屠夫,张万与黄贵。两人因职业相投,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日常往来频繁,关系亲密无间。张万家境贫寒,娶了并不出众的李氏为妻;而黄贵则富甲一方,却至今孤身未娶。

某日适逢张万寿辰,黄贵携佳酿鲜果登门祝寿,张万满心欢喜,热情款待,还令李氏在一旁侍酒。黄贵目光不经意间落在李氏身上,被其质朴之美深深打动,然而碍于兄弟之谊,只能以嫂子相称,内心的悸动只能默默压抑。夜幕降临,黄贵独自归家,心中却始终萦绕着李氏的倩影,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直至五更时分,一个恶念在他脑海中悄然滋生,他迅速筹备了五、六贯钱,趁着破晓的微光,直奔张万家。

张万听到黄贵的呼唤,起身开门,惊讶之余询问:“贤弟为何如此早来有何急事?”黄贵嘴角上扬,轻松言道:“某亲戚欲售猪只,约我前去收购,恐误约期,故特来邀兄同行,若买卖顺利,利润愿与兄共享。”张万听闻此言,心中窃喜,立即唤醒李氏准备早餐。李氏手脚麻利,温酒烹食,出门对黄贵道:“叔叔起早光临寒舍,理应共饮一杯,以壮今日之行。”黄贵客气回应:“嫂嫂不必多礼,实不敢劳烦。”两人浅酌几杯后,便踏上了行程。

时值清晨,两人疾行三十多里,至龙江已是日上三竿。黄贵假意提议:“腹中空空,兄且先至渡口歇息,小弟前去附近村店购酒,片刻即回。”张万依言先行,黄贵则趁机精心策划,购得酒后,连连劝饮,加之张万长途跋涉,早已疲惫不堪,很快便陷入深度醉眠。见四下无人,黄贵冷酷地从腰间抽出锋利的屠刀,毫不犹豫地刺入张万的肋下,鲜血瞬间喷涌而出,张万顷刻毙命。黄贵迅速将尸体抛入江中,眼见其沉入江底,便慌忙离去。

回到张万家,黄贵面不改色地对李氏谎称:“与你夫君一同前往亲戚家买猪,不料扑了个空,他决定去西庄打探消息,稍后自会归来。”李氏听后略感疑惑:“叔叔既然已回,为何我夫不一同回来?”黄贵镇定作答:“我们在龙江口分手,他说要去西庄问问情况,估计很快就会回家。”说罢,黄贵便匆匆告辞。

李氏独守家中,直至夜幕低垂,丈夫仍未归家,心中不安渐生,惶恐之情难以抑制。一场看似寻常的庆生之行,竟暗藏杀机,而平静的平江村,此刻正被一股无形的阴霾所笼罩。

三、四日过去,张万依旧音讯全无,李氏心中的恐慌逐渐升级,正欲派人请黄贵前来询问究竟,不料黄贵却神色慌张地自行上门,急切地喊道:“尊嫂,大事不妙!”李氏心头一紧,急切追问:“出了何事?”黄贵故作紧张地回应:“适才我外出时,遇到一群过路商贩,他们说龙江渡有人落水身亡。我闻讯赶去看个究竟,恰巧族中张小一也在场。果不其然,江口漂浮着一具尸体,仔细辨认,竟是张兄无疑。骇人的是,他的胁下竟有一处明显的刀伤,不知何人所为。我和张小一合力将尸身打捞上岸,随后买棺收敛。”

李氏听罢,如晴天霹雳,悲痛欲绝,泪如泉涌。黄贵见状,假意上前安抚,随后借故离去。又过了数日,黄贵再次登门,手中提着一贯钱,关切地对李氏说:“嫂嫂,我知你独自生活恐有不便,这贯钱暂且用来应急,购买日常所需。”李氏接过钱,想起黄贵不仅料理了丈夫的丧事,如今又送来钱财接济,对他的“善举”感激不尽,愈发认定黄贵是患难中的恩人。

这看似悲悯关怀的表象背后,实则隐藏着令人不寒而栗的真相。黄贵的突然造访、神秘商贩的消息、张万尸体上的致命刀伤,以及黄贵事后的一系列举动,皆如丝丝蛛网,交织成一个巨大的悬疑迷雾,笼罩在李氏和这个平静的平江村落之上。而李氏浑然不觉,正一步步踏入黄贵精心编织的陷阱之中。

半年前,黄贵怀揣巨资,秘密探访了一位与张家关系密切的村妇,意图通过她向孀居的李氏传递一条暗藏玄机的信息。他压低声音,字句间裹挟着诱人的暗示:“人这一生,犹如春草一季,匆匆而逝。娘子正值芳华,而张官人已长眠地下多时,你却在这空荡冷清的宅院中孤影独守,日夜凄凉。何不觅一位如意郎君,重启人生的温馨篇章?你看那黄官人,家境殷实,才貌双全,若能与他共结连理,岂非美事一桩?”

李氏闻此言,心中波澜微起,她对黄贵的多次援手心存感激,坦言道:“黄叔叔屡次施恩于我,无以为报,嫁给他倒也称心,只是我与亡夫曾琴瑟和谐,如今改嫁,恐怕会招来邻里非议。”

村妇闻言,狡黠一笑,低声安抚:“黄官人姓黄,娘子原配姓张,二者并无瓜葛,何来嫌疑之说?这正是天作之合。”李氏听罢,默然点头应允。

村妇将李氏的答复传回给黄贵,他闻讯欣喜若狂,立即精心筹备丰厚的聘礼,静待吉日将李氏迎娶入门。洞房花烛夜,二人如鱼得水,情意绵绵,自此开启了琴瑟和鸣的生活。无论行走还是静坐,他们总是紧密依偎,形影不离。时光荏苒,转眼便是十个春秋,期间李氏为黄贵诞下两名麟儿,一家四口其乐融融,日子过得平淡而幸福。

时值暮春三月,清明之日,家家户户祭扫祖茔,黄贵与李氏亦一同完成了祭奠仪式,归家后在房中共饮。黄贵酒酣耳热之际,言语间竟带着挑衅之意,向李氏抛出一句惊人之语:“此刻,你可曾怀念那位张兄?”李氏闻此言,不禁面色骤变,凄然垂泪,追问缘由。

黄贵借着酒劲,放声大笑,仿佛卸下了心底的秘密重负:“此事本不应对你提及,但如今你已为我育有两子,十年光阴荏苒,料想你已不再怨恨我。你知道吗?正是十年前的清明,我在江边设计害死了你的张兄,谁能想到,你今日竟成为我黄家的女主人。”李氏强颜欢笑,淡然回应:“一切皆是命中注定,或许并非巧合。”然而,她内心深处已决意为亡夫复仇。

趁着黄贵沉醉昏睡,李氏耐心等到他外出,迅速整理行装,悄然返回娘家,将黄贵的惊人坦白悉数告诉了兄长李元。李元闻听此事,怒不可遏,立刻草拟状纸,携妹妹直奔开封府,向包拯大人控告黄贵的罪行。

包公接案后,立即派遣捕快将黄贵拘捕归案审讯。起初,黄贵矢口否认,但在包公严令之下开棺验尸,面对铁证,黄贵再也无法抵赖,只得一一供认不讳。包拯根据供词,判定黄贵犯下蓄意谋杀亲夫、企图霸占遗孀之罪,依法判处极刑——当街斩首。同时,黄贵的所有家产悉数判归李氏,并且表彰其坚贞不屈,为夫伸冤,特赐其门楣以“义妇”之名,以彰其德。

此后不久,黄贵的两个儿子在端午节龙舟竞渡时不幸双双溺毙。世人皆言,这是天道昭彰,恶人之子难逃报应。一场由清明引发的罪恶,最终以正义的裁决和冥冥中的天惩画上了句号。

东京城内,有个才情出众的秀才名叫赵能。他饱读诗书,却常自嗟叹:“我这一生别无所求,只愿能娶得一位贤良淑德的妻子,她须具备美貌、出身清白名门、家中不重财帛,且需待我金榜题名后再行迎娶。”然而,科举之路并非仅凭才学就能畅通无阻,赵能连续在午年、酉年的科考中落第,未能如愿登科。尽管媒人络绎不绝,但不是东家不合心意,就是西家未能成全。岁月如流,转眼间他已逼近而立之年,婚姻之事却仍如空中楼阁,遥不可及。

赵能心中苦楚无处倾诉,终日郁郁寡欢,竟至抑郁而终。魂归地府,他来到阎罗殿前,愤然陈词:

“告状人赵能,因长期独身无偶,特此申诉冤情。在阳世之时,命运官吏对我命运之禄视若无睹,我满腹经纶却无处施展;掌管婚姻之神对我漠不关心,姻缘簿上一片混沌。未知我有何过失,竟触怒两位神明大人,以致多年未能觅得如意伴侣,而今年届三十,仍孤身一人。恳请阎罗陛下详查此案,为我洗雪冤屈,以慰生平之憾。泣血呈告。”

如此,赵能带着生前未尽的心愿,向阴间的审判者寻求公正的裁断,希望能在另一个世界得到他一生未能实现的姻缘之解。

包拯阅毕状纸,沉声道:“秀才家总爱怨天尤人。”赵能听罢,辩解道:“并非赵某无端抱怨,俗语有云:‘不是其平物自鸣。’我见世间举人、进士之中,不乏文理不通者,而文采斐然者却屡试不中。更有甚者,愚钝之辈尚能拥有娇妻美妾,而英俊才子却落得空房独守。此等现象,教人如何不生怨念?”

包拯抚须道:“人间或许有不公之官,但阴间断无亏待人的道理。福禄、姻缘皆是天命所定,怨天尤人无济于事。”赵能反驳道:“阴司或许公正无私,但如我赵某这般人物,不应落得如此困顿。或许阴间官吏亦如阳世一般作弊弄权,才使我沦落至此。恳请大人传唤掌婚司查明真相。”

包公闻此,面露不悦:“本府最痛恨官吏舞弊,秀才所言确有道理。”随即命鬼吏速请掌婚司前来。掌婚司到堂,翻阅卷宗后言道:“案牍上并无赵能之名。”包公惊疑:“怎会有此等事?”接着又传唤注禄司核查。注禄司查阅册籍后同样回复:“册籍上并无赵能记录。”包公心中生疑,口中连连称奇:“世间竟有如此怪事!阳间弊端丛生,难道阴司也一样不堪?”

堂上诸官面面相觑,皆不明所以。包公果断下令:“将案牍与册籍呈上来,本府亲自查看。”二司遵命呈上,包公细察之下,并未发现篡改痕迹。包公又转向赵能:“你写下你的生辰八字。”赵能一一写下,包公对照二司簿册,赫然发现只有朱能之名,与赵能同生于同年同月同日同时。包公心中豁然开朗,便将赵能暂且带至一旁,让二司退下。

旋即,包公急奏天庭,忧虑朱能与赵能或有混淆之处。一场牵涉阴阳两界的姓名之谜,就此揭开序幕。

天庭之上,一道庄严的圣旨缓缓降下,其内容令人震惊:赵能,这个名字即将成为过去,从今往后,他将以朱能的新身份活在世间。更为神奇的是,圣旨中预言,他将会接连中得科举,飞黄腾达,而且,他将会迎娶王丞相的千金,成就一段佳话。

包拯,这位公正无私的判官,接到圣旨后,立刻展开了调查。经过一番查证,他确信无误,赵能的确是那个未来将要连科及第的朱能。然而,赵能的命运似乎并不平坦,他的才华被埋没,身世之谜也牵扯出两桩令人费解的大事。

包拯深知,文章之灵犀,有时显达或迟或早;而案牍之记载,姻缘往往巧妙配对。他宽慰赵能,三十而娶,古之常道;四十及第,未尝为晚。他告诫众人,切勿责怪冥界不公,以免损阴官公正之名。

最终,包拯决定遣送赵能重返阳间,让他见证自己大才终有出头之日。赵能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离开了阴间,重返人间。

令人惊讶的是,自从赵能改名为朱能后,他的命运真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连年科举高中,才华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最终,他如愿以偿地成为了王丞相的乘龙快婿,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这一切,都如同天旨所言,赵能的人生自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他的故事成为了人们口中的传奇,流传千古。

东京城中,有一位名叫张柔的长者,素以行善闻名,然而年至晚年却膝下无子;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城郊的沈庆却恶行累累,与盗贼无异,却育有五子二女,儿女绕膝,阖家欢乐。张柔对此深感不公,含恨而终,死后灵魂直奔阴曹地府,向阎罗王呈递状纸,申诉冤屈:

“状告绝嗣之不公:世谚云:积德之人多子嗣;经典亦言:行善者必有后代延续。此乃天理昭彰,人所共知。张某一生敬畏天地,恪守道德,虽不敢自诩善人,却始终远离恶行。然年迈无子,此乃终身遗憾。恳请阎君查明因果,追溯前生,以释后世之疑。泣血上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