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上学之事结果叶志海刚刚才进长青镇转头就带着四个人出来。回来的时间还早,叶志海交代邱氏做饭,不过想到房间不够,又让邱氏带人去帮着打扫一下。邱氏将做饭的事情交给两个儿媳就找了赵氏和赵阿华帮忙。三个人都是手脚麻利的人,见到徐氏之后也很亲热的打招呼,之后就帮着一起将剩下的一个房间和厨房打扫干净。广叔的房子本就是一个主屋两个侧屋,还有一个屋子在院子前面一点,之前广叔两个妹妹的房间,后来她们都嫁了人,房子就空出来了。不过这个房间很大,而且周围很通透,叶志海就直接收拾出来当学堂,之前计划主屋给先生住,右边一个房间也可以上课,只不过现在都挪出来给他家的两个孩子。现在所有孩子的起点都一样,也不急于一时分成几个班教学。之前以为只有先生一个人,所以就没收拾厨房,现在他的家人来了,当然要自己开火。不到午饭的时间,四个大人带着朱云成的女儿,才13岁的朱清若将所有房间收拾完毕,中午朱云成一家就在村长家里吃,下午的时候赵氏等人就送来了一只鸡,好些鸡蛋和青菜,足够这几天朱家人开火了。赵氏还捎带了一包菜种,这样徐氏有空就可以带着女儿将院子里的菜地拾掇起来。而朱云成的儿子,才9岁的朱清皓也迅速的跟村子里的小伙伴熟悉起来。其实一开始来到乡下,他还老大不愿意的,心里认为镇上肯定比乡下好。不过他爹出了事,连着几天他在镇上都不好受,上学的时候,还会被同学排挤嘲讽,虽然朱清皓没有回家说,但朱云成也能感受到。来到青山村,被大家热情接待,小伙伴还受了大人的嘱托要好好带着他玩,以前很少到乡下,朱清皓都不知道这里竟然有那么多好玩的。不管是跟着同龄人疯跑,还是去小荒山上帮着捡鸡蛋,甚至边吃糖边垂涎糖葫芦,打算过段时间跟着他们一起去摘山楂。各种各样都很美好,不多久就开心的忘记一开始的不愿,每天一大早在叶金家等着叶明德和叶明诚呢!一直到好些天之后,朱云成终于收拾完,可以上课了,青山村的孩子也开始陷入水深火热之中。第一次上课,早早的朱云成就将买好的千字文放在课桌上,房间里面放了30张矮桌,桌子是村民们一早去青山里砍树做好的,而光是这30本《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就花了18两。光是基础教学的三本书都要200文一本,真的很贵了,难怪这么多上不起学的人。一桌用一本已经算是节约的做法了。不多久,学生们就背着大人临时赶出来的书包来上课了。这个书包还是叶欣瑶的想法,因着要上学,就让她娘用去年过年给她做衣裳剩下的布料做了一个斜挎包,里面可以放书,当然也可以放零食。村子里的孩子见状,纷纷回家要求娘亲也做一个,这下好了,这斜挎包竟然成为了青山村的流行。就连只有两三岁的孩子都有一个。不过这其中只有朱清皓的斜挎包最好看,因为他娘和姐姐都会做刺绣,绣上松竹看起来就不一样。而叶欣瑶当然也有,作为青山村的团宠,在徐氏来到的第一天就对她喜欢的不得了,这孩子长得可爱漂亮不说,还懂事,嘴巴也甜,姨姨姨姨的叫的可溜了。而且,光是看着她就能感觉到心情很好。在儿子回家央求着徐氏做包包的时候,徐氏竟然首先给叶欣瑶做了一个,还绣上了梅花,接下来才轮到儿子的。而且朱清若还开小灶,给这个小妹妹弄了一个迷你版的,叶欣瑶很喜欢,平时在包包里放些零嘴,铜钱什么的额,可方便了。青山村3—10岁的男孩总共只有54个,其他基本都大了,加上叶欣瑶和朱清皓,一共56个学生。叶欣瑶作为唯一的女孩,当然是坐在两个哥哥中间,就和哥哥们一起看书了。而朱清皓单独坐一桌,不是他特立独行,而是他已经有了基础,和大家的进度不一样。朱云成已经决定,平时他上课的时候,就让儿子自己看书,等后面再单独教一教。虽然没做过先生,但既然决定了就要好好专研。一切都在像好的方面发展,青山村的日子在继续,孩子们认识的字也越来越多,甚至有好多在识字之后回家教哥哥姐姐的。就像叶欣瑶一样,每天央着三哥四哥回家教大哥二哥,教学的同时也能温故而知新。只不过学了一段时间之后,各人之间的差距还是出来了。全家读书最好的肯定是叶欣瑶,毕竟她有前世的记忆,所学的字基本看过几遍就能记住,所以花了大时间去练字。只不过朱云成的字也只能算尚可,除了纠正叶欣瑶握笔的姿势以外也没有什么其他的意见。而叶欣瑶也坐不住,基本学会当天教的字之后,写几篇字,下午就不去了。不是说她不听教,是还有其他很多的事,朱云成在发现她能赶上所有人的进度之后也不强求。第一天看到只有她一个女娃来上课之后,就问了村长,在知道叶欣瑶的事情之后,朱云成虽然不愿意相信,但是在相处之后也知道这女孩以后是有大造化的。其次就是叶明德,虽然他的年纪在学生中算是最大的一批,但是这孩子头脑灵活,聪明,还能举一反三,是朱云成比较喜欢的学生之一。要数头疼的,就是叶明诚,叶欣瑶知道四哥不怎么聪明,小时候一直跟在三哥后面,让做什么就做什么,好多时候她说一句话四哥要反应半天。而到了学习上,往往三哥只需要学几遍就能记住,甚至还能知道怎么写,但是四哥就要记十几遍才行。各人有各人的命,但是叶欣瑶不允许几个哥哥是文盲,所以在学习之余,回家之后也会让四哥跟着大哥二哥一起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