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这不是片面的经济问题,而是还牵扯上多方面。”
听到宋隐说得如此详细,朱樉更专注了。
他全神贯注地盯着宋隐。
“纳税是百姓的义务,可是百姓为什么要抵触呢?你要设身处地的站在他们角度去想问题。”
“比如说
,百姓连温饱都成问题,哪里还有多余的银子来交税?”
“还有一点,要看看官府制定的税收会不会超出了百姓可以承受的范围,所以百姓觉得这是苛捐杂税。”
“这些都跟经济有关,所以你要从农业抓起,大力发展农业,逐步进行整顿。”
“你就把税收当作切入点就行,因为税收可以贯通农业、经济、人文和社会。”
“农业发展了,社会上的方方面面也跟着动了起来,经济自然就上去了。”
“百姓有了银子,官府又提供保障,百姓也就不会再抵触交税。”
朱樉听了犹如醍醐灌顶。
想不到税收都能牵扯出这么多问题。
想当初他得知百姓不愿意交税时,第一反应就是他们舍不得银子,也不信任官府。
事实上却不是银子那么简单。
朝廷早就制定了雷打不动的粮税,现在又多出了个人所得税。
可是经济却没有提高,百姓能乐意交税才怪。
百姓心里排斥,官府的各项政策自然就推广不出去。
朱樉现在明白了,所有的政策,都离不开银子。
“原来如此,宋师,我大概有些明白了。”
宋隐见状,还算是满意地轻轻颔首。
还好,这脑子还不算太蠢。
“还有这个折子,官员
书写得太过繁琐,不单单是你自己,也要让官员记住,要言简意赅,找出问题要害,再釜底抽薪。”
“如此一来,造成问题的缘由就迎刃而解。”
“治理封地,就好比从杂乱无章的线团里,把线头找出来。”
“如果找不到线头,你又如何整理这团乱麻。”
“但是也不能简单粗暴地一刀切,否则肯定会引起百姓暴乱。”
朱樉认真地倾听,不敢敷衍。
要知道,宋隐现在教他的这些,都是治理的精华。
“谢谢宋师,本王现在大概懂得要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