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住在食品厂附近的,在针织厂工作的老员工,走过来摸摸衣服,点点头:“这质量不差,价格也还行,关键不要布票。”
比店里的便宜,但没有他们内部价便宜。
但内部价也不是每个员工都能买到的。
即使能买到,也是限量的。
工厂每年会对自己单位的员工限量低价销售一批,但一般也只能是一两件,顶多一两套。反正家里一人一套都不能够。
但他们也很少会去外面买,毕竟太贵,而且心疼布票,所以都是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穿。但这些针织棉制品,偏偏还不耐洗,裤裆、手肘部位都容易坏。
但不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么,他们会偷偷带一些布头回去补一补,继续穿。
要是家里孩子多的,都转不过来,少不得要去外面买。
“我挑一套孩子款的大尺寸的。”这位老员工想了想,还是决定入手一套。
这样的话,今年内部的名额,就可以买大人的了。这些年都只顾着给孩子添衣服,大人的衣服,领口、袖子都穿毛了。
董晓丹问了他要男孩的还是女孩的以后,给他挑了一款孩子里面最大尺寸的。
那个人有点犹豫,又想拿大人款的,但又担心太大了,孩子穿不合身,最后咬咬牙还是买了孩子款的。
“老刘,你针织厂的工人,你不在厂里买,还到外面买?”坐在食品厂摊位前的员工立刻站起来,也过来挑衣服。
连老刘都看得上的东西,一定是好的。
“我是厂里的工人不假,但针织厂也不是我家开的啊,我家大人孩子一大家子,厂里内部价一年也就只能买一两件,哪里够啊!她这衣服质量不错,我看得出来,又不要票,比百货大楼合适多了。”老刘收好衣服,“我回去通知厂里的其他人来看一看。”
要是让他们知道,自己遇到好东西不与他们共享资源,一定会被责怪。
“那你可慢点走,等我们挑好了再告诉他们,不然我们就挑不到好东西了。”食品厂摊位前的几位员工连忙过来,“我们也快点挑几样,等会儿仓库里要是有货出来,就没工夫挑了。”
“是啊,老刘这要回宿舍楼一吼嗓子,还有我们挑的份?”
“哎呀呀,我今天没带钱啊。”有一个胖阿姨对董晓丹说,“要不,你悄悄给我留几套,等会儿我们这边卖了货,我从里面借点钱再付给你,行不行?”
“大姐,我货多呢。”董晓丹指着后面的自行车,“我还有一车的货没卸下来呢。”
“有货就行。”胖阿姨于是站在董晓丹身后,一边帮她解答顾客的疑问,一边盯着董晓丹的货,就生怕她一下子全部卖光。
“我家孩子长得太快了,上半年的衣服,下半年就嫌小了,不给他买衣服还真不行。但要给他买衣服,布票就不够用。所以,几年没买内衣了。以前的棉毛裤今年穿着都快到膝弯了。。。”胖阿姨说道。
“没事,大姐,你告诉我尺寸,即使我这边卖完了,我哪怕让省城的朋友给我寄过来,我都保证你儿子今年有新内衣穿。”董晓丹一边收钱找钱,一边与胖阿姨聊天。
陈朝阳则是火眼金睛,眼看六路,耳听八方,把一个装作试大小,从人群中退出去,想要悄悄离开的人,一把抓了回来:“你还没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