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北宋我成了赵佶免费 > 第252章 蛮族夷敌朕何愁乎(第3页)

第252章 蛮族夷敌朕何愁乎(第3页)

“路爱卿不必陪在朕的身边,去安排今日武举外场之比试吧!”

“微臣遵旨……”

赵吉率领文武大员,还是登上了昨日观看武举子们比试的点将高台。

今日,武举会试的外场,依然是比试射箭。

只不过,不是昨日的步射比试,而是骑射。

大宋兵部的《武士弓马及选试去留格》中规定:

“凡初补入学,步射弓一石,若公、私试步骑射不中,即不许试程文”。

这里所谓的“步骑射不中”,就是一箭都射不中。

赵吉在昨日观看武举子的外场步射时,他看到,

虽然,每人射五箭,根本就没有哪个举子连一箭都射不中的情况发生。毕竟,他们都是各州府通过解试而选拔进京的武举人。

赵吉知道,大宋的武举中,以射技决定武举子的去留,是朝廷对武将射箭技能的高度重视。

在冷兵器的战场中,用射箭击毙敌军兵将,显然是一种最为高效的杀敌手段。

大宋朝廷对武举中的步射和骑射的高度重视,是多年以来面对着辽国、西夏这些骑射技能十分高超的马背民族们,在作战过程中,痛定思痛而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教训。

赵吉在心中感叹:大宋自开国以来至今,就面临着强劲敌人,他们分别契丹人建立的辽国,以及党项人建立的西夏。

无论是契丹人,还是党项人,他们从小在马背上生活,皆擅长于弓马骑射。

大宋每每与契丹人或是党项人作战,都讨不到什么便宜,就是因为这些蛮族夷敌擅长骑射,机动性强。

这也就刺激了历代的大宋皇帝,都想让自己的宋军,也同样拥有高超的骑射箭本领。

故此,大宋在武将的选拔,以及武举考试中,非常重视应试者的步射和骑射水平的。

……

此时,主考官兵部侍郎路允迪,去而复还,他跪在点将台下,向赵官家启奏道:

“微臣及众考官已准备好。微臣启奏官家,是否开始今日之武举骑射比试,请官家下旨!”

赵吉脸色微微寒,旁人根本看不出赵官家表情的微弱变化。

赵吉觉得这个武举会试的主考官兵部侍郎路允迪,好不讨喜。明明是朕已经放手让你路允迪全权负责今日武举会试骑射比试了,你们兵部的考官和武举子都准备好,你却却又来请示是否开考?!

哼!朕所知的历史上的你这个路允迪,气节全无啊!不然,你也不会在金军兵临城下后,出城投降金军了!

小路呀,你等着吧!朕派出的皇城司密探,若查出了你路允迪过往有贪赃枉法的罪行,你绝对立即收拾掉。

小路呀,即便你现在没有把柄被朕抓到,你也别想受到朕的重用了。

跪在点将台下面的路允迪,没有听到赵官家下旨,他又大声地重新请奏一遍,是否开始今日的武举会试外场的骑射。

赵吉不耐烦地大袖一挥,高声道:

“会试骑射,比试开始!”

……

赵吉看到,在校军场中,兵部的考官早已命令小吏们,将外场骑射场上的器材和箭靶准备好了。

在武举会试的骑射场地中,早已用土堆出了矮墙,有点像堤防,有高有低,形成了类似城墙的垛口。

在那远近各不同的土墙上的垛口处,兵部早已经让人用长五寸、高三寸的鹿皮做成了很多骑射的靶子。

赵吉看到骑射靶场的布置后,他知道大宋武举的骑射,沿袭了唐朝武举骑射的制度。

武举骑射的比试方式,有明确的规定:

“穿土为埒,其长与垛均。缀皮为两鹿,历置其上,驰马射之……”

“鹿子长五寸,高三寸,弓用七斗以上力”。

也就是参加武举的应试者,在骑射时,要骑在奔跑的战马上,持七斗力以上的弓,驰马而射,全部射中者为上,或中或不全中者为次上,全都不中为次。

当然,此次武举恩科中,赵吉直接引入了后世的记分制。不用含糊不清的什么“上”、“次上”、“次”的字眼。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