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要在这种时候,能派上用场堵住别人的嘴。
孙鑨气昏头之后的愚蠢表现,把清流势力最后一点掀桌子的勇气消磨没了。
林泰来懒得管别人怎么想的,大手一挥宣布:“如果没有其他意见,那就散会!”
在部议、廷推两道程序后,第三步就是圣裁了。
廷推结束后,吏部将结果上奏,以王世贞为正推,陆光祖和吴时来陪推。
在大明朝廷成熟期的运行机制中,廷推不仅是大臣之间的博弈,更是大臣和皇帝的博弈。
只要不出现爱憎极端分明的情况,或者皇帝天性控制欲极强,在大多数时候,皇帝内心不介意廷推结果。
在深宫皇帝眼里,大臣甲和大臣乙又能有什么本质区别?
所以想要通过廷推实现人事部署,最重要的并不是选出最出色、最合适的人,而是选出一个不会让皇帝膈应,挑不出什么大毛病的人。
原本历史上万历朝最经典的廷推发生在明年,也就是万历十九年。
当时的首辅申时行、次辅许国因为密疏外泄,双双被迫辞职。
临走前,申时行推荐赵志皋、张位替补入阁。
然后当时的吏部尚书陆光祖跳了出来,狂喷说:“阁臣应当经由大臣廷推,哪有内廷空降的道理?”
这话有一定道理,阁老推荐阁老,确实有点坏规矩。
于是万历皇帝就下旨,让外朝大臣廷推阁臣。
吏部尚书陆光祖主持了这次廷推,而后廷推结果就是陆光祖本人。
这骚结果一下子就把万历皇帝彻底气炸了,直接让吏部尚书陆光祖滚蛋!
最后还是申时行推荐的赵志皋、张位成功入阁。
所以说廷推技术含量很高,不是说提名几个人表决一下就算完事的,蕴含着深厚的心理学和博弈学。
吏部尚书人选只能由皇帝亲裁,所以关于廷推结果的奏疏直接摆在了万历皇帝面前。
“朕听闻王世贞乃是历经三朝的文坛巨擘,主盟文坛三十年,他近年都在做什么?”万历皇帝对左右司礼监太监问道。
司礼监掌印张诚答道:“也没听说做过什么。”
前些年一直在南京当守备太监的田义稍有所知,也答道:
“每一两年,王世贞便在江左开文坛大会,每每为文学事务与林泰来吵得不可开交,被林泰来气得数次大病。”
最近耳根比较清静,心情还算不错的万历皇帝“哈哈”笑了几声,指着廷推奏疏说:“听起来比陆光祖省心,准了!”
御批一出,官场俱麻。
王世贞虽然是文坛巨佬,但在官场就是一个老混子。
从任何常识上来讲,王老盟主跟吏部尚书完全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
但偏生就通过三道正规的不能再正规的程序,敬爱的王老盟主就成了吏部天官。
不能不说颠覆了认知,违反了常识。
更神奇的是,操盘手林泰来这次规矩的很,完全没有使用那些层出不穷的盘外招。
没有一力降十会,没有以武破法,没有散布遥遥领先的真相,也没有召唤皇帝助拳,更没有祭出《金瓶梅》这个大杀器。
林泰来就是在组织框架内,通过组织程序把事情办了。
不知道这是不是偶然?算不算成熟的标志?
被人议论的林泰来很低调的躲在翰林院,深藏功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