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张学良传奇94版 > 第1部分(第1页)

第1部分(第1页)

作者:范克明

申明:本书由霸气 书库 (。。)自网络收集整理制作;仅供预览交流学习使用;版权归原作者和出版社所有;如果喜欢;请支持订阅购买正版。

序言

鱼汲胜

1986年,香港《广角镜》月刊4月号发表署名文章指出:“对五十岁以下的中国人来说,张学良就象一个活的影子,没有人不知道他,但也没有人见过他。在近代史中,如果要弄一个十大风云人物排行榜,张学良必可名列前茅。一位驻北京多年的外国记者表示,中共的许多高级政要,甚至一般民众,对国民党健在的政治人物,最感兴趣的,除了蒋经国,就是张学良了。”

人民之所以深切怀念张学良,是因为他是中华民族的儿子,是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的真诚朋友。1934年,张学良为东北大学校刊题词:“现在唯一救国之方,是坚确决心,把我自己无条件的供献给社会和我的国家”。在民族危亡之秋,为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张学良将军置个人生死荣辱于不顾,与杨虎城将军一起义无反顾地发动西安事变,并都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纪念西安事变二十周年和五十周年大会上,周恩来和习仲勋先后代表我党高度赞誉张学良与杨虎城是千古功臣、民族英雄。他们的不朽功绩,是值得大书特书的。

最近,我一口气读完了即将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由范克明同志撰写的《张学良传》一书,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这本书主题鲜明,史料翔实,文笔流畅。作者不是根据研究张学良的现成结论去表达主题,而是以大量文献、资料和活生生的史实为依据,并注意吸收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西安事变和研究张学良的最新科研成果,秉笔直书,立论公允,既写史,也写人,既写景,也写情,力求从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上为传主立传,因而使它既有相当的文学特色,又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它从张学良的青少年一直写到他幽居台湾的晚年。全书内容充实,时间跨度大,涉及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多。但作者从容以对,如数家珍,以饱含激情和清丽隽永的笔墨,展现出张将军所走过的曲折坎坷、而又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生道路与他那丰富复杂和波澜壮阔的精神世界,从而较深刻地揭示了他是怎样从一个封建统治集团的成员演变为一个杰出的爱国将领的。因此,与其说它是一位爱国名将的奋斗史,不如说它是从民国初年至今大半个世纪的历史画卷。

作者是五十年代初期的大学毕业生,现在在一所高等院校任教,是副教授。几十年来,他和其他知识分子一样,走过了一条漫长而艰辛的路。他治学严谨,勤于笔耕。在执教之余,经常进行科研活动。如今,他在工作、家务繁重的艰苦条件下,怀着对张学良将军的一片深情,利用业余时间,孜孜不倦地从事《张学良传》的写作。这种精神,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我衷心祝贺《张学良传》的出版。

我热切期待此书的出版能对促进祖国统一发挥积极的作用。

1988年3月30日于北京

张学良传……将军的遗憾

将军的遗憾

——写在前面的话

人们常说,电影是遗憾的艺术,影片一旦拍成,很难改动,所以遗憾的艺术每每留下艺术的遗憾。

其实,岂只是电影,人生又何尝不是也常会有这样和那样的遗憾呢。唐代后期杰出的诗人李商隐诗云:“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①这不是说连传说中的仙人也有遗憾吗!

由此,使我很自然地想起举世闻名的张学良将军。众所周知,他是因为同杨虎城将军在五十年前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而被长期幽禁的,若说遗憾,在当今之世,在还活着的人们当中,恐怕没有比他对此感受更深的了。这,从他当年所写的一首诗里,也清楚地显示出来:

万里碧空孤影远,

故人行程路漫漫。

少年渐渐鬓发老,

唯有春风今又还。

这是张学良在抗日战争时期被囚禁在湘西沅陵凤凰山时,题写在凤凰古寺墙壁上的一首诗,题为《自我遗憾作》。五十多年前,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和宋氏兄妹等作出所谓“人格担保”和保证张学良安全的许诺之后,张学良只身护送蒋介石回南京,不料却被扣留;杨虎城也被迫离开了西安。这时,全民抗战已经展开,张学良一方面以西安事变的目的终于得以实现而感到欣慰,另一方面又为自己的被囚而忧愤。诗中的“孤影远”“路漫漫”,就是感叹他和杨将军的不幸遭遇的,这不也正反映出他义愤填膺,未能效命于抗日疆场的隐痛和事与愿违的遗憾吗?

每当夜阑人静,在长时间伏案工作之余,我常推开通往凉台的门,爱在自己高楼住所的凉台上,向东南方遥望,很想写一点关于张学良将军的文字,可又觉得将这位中国现代历史上的风云人物潇洒豪爽的勃勃英姿和始终如一的纯真的爱国主义激情,丹心如铁而又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事迹很好地反映出来,要把他从一个旧军阀转变成为“特别使人怀念”的民族功臣的过程如实地加以再现,并对这位曾经走过一条极其曲折、复杂、伟大而又磨难重重的道路,然而却并非完全没有争议的爱国将领的思想发展和无私贡献,尽可能作一些客观、公正的分析、评述,谈何容易!但由于他的一生的经历和历史功绩深深地感动了我;特别是从将军的遗憾又联想到周总理对他的评价,以及总理为著名爱国人士高崇民改诗的动人事迹,我似乎又茅塞顿开,文如泉涌了。1961年12月12日,在北京举行的纪念西安事变二十五周年会议上,张学良将军的老部下和好友高崇民思念将军,热泪潸然,当场赋诗一首,诗云:

兵谏功成廿五年,

乾坤扭转话凌烟;

今日座中皆旺健,

一人憔悴在东南。②

那次聚会,周总理和邓颖超同志也参加了,有人把这首诗拿给总理看,他看了略一沉吟,立即指出,“憔悴”二字太消极,建议改为“奋斗”,即“一人奋斗在东南”③,这也就是说,张学良身虽被囚,其志不移,不消沉,不悲观,仍在奋斗呢!这其实不正是生动地表达了党和人民对他的敬重和深切思念之情吗?

是的,张、杨两将军的个人命运是不幸的,一位牺牲在特务的屠刀下,一位是终身幽禁,他们都怀有深深的怨恨与遗憾。但如果从西安事变有功于抗战,有功于国家,有功于民族以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这方面看,又可以说是求仁得仁,求义得义。“这种纯粹由个人恩怨造成的历史悲剧,却只能增添他们作为千古功臣的光辉。他们的目的达到了,他们为民族作出的重大牺牲是值得的。”(杨拯民语)如果杨将军地下有知,经过八年抗战和四年的解放战争,中国人民终于获得了解放,并又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时,他是会瞑目九泉的。张将军的遗憾心情,也会大大减轻。这一点,在他被囚后,实际也是渐渐意识到了的,他诗中的“唯有春风今又还”,不就反映了他看到抗日力量的发展而欢欣鼓舞的心情吗?从这个角度看,他们的行动给予后人的将不是遗憾,不是悲观失望,而是鼓舞,是深思,是奋进,是力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