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家,都怨我们没本事,烧不出红砖来……”。阿东愧疚无比,恨不得也举起一块废砖给自己的脑袋一下。
阿圆忽然伸手。一把推过拦在身前的阿东,丢下手中的半块砖头,以一个跪地的形式,双手捧起地上的碎屑。
手指捻过灰屑的那种感觉,貌似,很熟悉,这种灰突突的灰屑,貌似很熟悉……
一个名词如闪电袭来!
“水泥!”
这是水泥的感觉!
“阿东,请师傅们先回去,每人送上一两银子的跑腿费,然后,你赶紧回来!”
阿圆的声音有些急促,保持着那个跪地的姿势,似乎唯恐剧烈的一动,就要把脑子里的思路给打断了一样。
“东家,你发现了什么?”已经跟阿圆熟悉的如同一家人一般的阿东,两只眼睛里面也熠熠生辉。
凭借以往的经验,这是东家又可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阿东,你还记不记得在迷糊阵的砖窑,如何跟贾师傅一起研究水泥的?”
“做过那么多遍,当然记得,每一次的配方我都清楚着呢!可是东家,咱们一直都没成功啊!”阿东的眉头又皱了起来,研制水泥的过程,跟在京城这一亩三分地研制红砖一样的憋气,无论你怎么样的努力,改换方法,都无法成功。
阿圆捧起灰屑,转向阿东:“你看,水泥的模样,就是这般,阿东,接下来,你的任务就是重拾原来的配方,寻找材料,研制水泥,京城这地儿,烧不成红砖,但是,没准儿就给我们做出了比红砖更挣钱的买卖呢!”
东家的眼睛里,燃烧着久违了的小火苗,那是一种希望的火苗,自信的火苗。
阿东重重的点着头,没有疑惑,没有忧虑,开始了一场新的冲锋。
每个人,都有为之奋斗的目标,就像阿东,就像——阿福。
案子不可能无止境的拖延下去,失去耐心的小皇帝要亲自监督,三司要做最后一次公开会审。
还没到时间,用作会审的大理寺大堂外,就挤挤挨挨了那么多人,没办法啊,状告当朝王爷跟尚书的翩翩公子,光听个题目就觉得有噱头。
只是,为什么今天,庄严肃穆的大理寺,显得明媚多彩,照理也进了深秋的季节,姹紫嫣红是怎么回事儿?
是——前来助威的小姐丫鬟们太多了!
一个个穿红着绿争奇斗艳,连遮面的幕离都不肯戴,大理寺内香气缭绕,忽而杏花味儿的水粉占据主流,忽而转换成梅花香的衣袂飘飘……
也被小皇帝点名要求陪同审理此案的福瑞郡主,到的有点儿早,猛不丁看到这幅盛景,还着实吓了一大跳。
人群里,一个身影倏忽隐去,深怕被阿圆看到一般。
事实上,今天旁听的高官也不少,内堂的两侧,贴着墙壁坐着的,都是关心这个案子的文武百官,实在来不了的,也会派家丁在大堂外随时通风报信。
老熟人卢尚书,小阿文,陈将军,就都在大堂的墙根处眯着,他们不能插嘴,只可以用耳朵聆听。
在谭尚书和马王爷退出政坛的这段时间里,小皇帝对他们的抱怨已经不那么强烈,此刻,安坐在堂上,重新俯瞰到两个老头子不那么精神更不那么嚣张了的身影,说实话,小皇帝还有些心中恻恻。
经历这么一遭,再回到金殿之上叱咤风云是不可能的,二人的表现也还算老实,马王爷的旧部动乱也已经平息,小皇帝暗自里是想放一把的,尤其是文官谭尚书,比马王爷祸害小。
好歹也算卖了多年的力气,安享个晚年好了。
阿福被唤出场。
最后一场审讯,小伙子精心的收拾了自己,一改前几次上堂的白袍白衣,今天,换上了立交领的黑衣袍,暗纹丝绣的领边敞开,于腰间紧束一根黑色玉带,黑裤摇曳,在脚踝处猛不丁一束,紧紧包裹着脚踝和双足的,是一双黑色皂靴。
青丝高束,黑色丝带缠紧发髻,却有一绺不听话的发丝,从前额左侧斜逸而出,弯弯的顺过鬓角,在下巴处微扫。
还没有完全恢复健康的苍白脸色,并不能影响他依然玉树临风潇洒俊逸,就连额角扫过的那道暗色的鞭痕,也遮掩不住他的双眼的魅力四射,上天对男人何其偏爱,脸上留的疤痕,都只证明了他的英武,却不抵消他的英俊。
这一刻,就是阿福最美的时刻,不需要掩藏不需要化妆,一个男人,以一个美丽的姿态,盛开在众人的面前。
大堂外的观众,有了悸动,不知道是谁第一个喊起了:“阿福公子,我们支持你!”
然后,无数个声音在叫:“阿福公子支持你!”
甚至,人群中有了哭泣的声音,那是内心仁善的姑娘们,看不得心爱的“男神”受委屈。
小皇帝也有些呆痴了,在阿福拜倒在地,口呼“吾皇万岁万万岁”的时候,竟然忘记了喊那句“平身。”
接下来,被告马王爷和谭尚书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