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皇太后目光锐利,却不动声色,只淡淡地说:“不知是谁家的新媳妇,来人,带她入座。”
宦官连忙引着林氏到角落里坐下。
林氏心乱如麻,想到今天的事,绝望感油然而生。她知道,回去后,沐氏必定会冷嘲热讽,而南京的家人们,若知道了此事,恐怕……
在这个时代,做一名妻子,上要服侍公婆,下要管理家务,丈夫一言九鼎,而妯娌之间,更是暗流涌动。
在那金碧辉煌的宫殿深处,太皇太后缓缓开口,问及:“这,可是哪家深闺中的娇娘,竟如此失了仪态?”
一时间,殿中寂静无声,仿佛连呼吸声都显得小心翼翼。
然而,沐氏却笑靥如花,款款走出,一礼到地,娓娓道来:“启禀娘娘,这位林氏,乃徐家的贤良淑德,只是不谙宫中繁复礼仪,还望娘娘海涵。”
看似是在为林氏解围,可她的话里却藏着玄机。她本可以轻描淡写地一带而过,却偏要强调“不谙礼数”,这其中的意味,不言而喻。
她虽身为贵妇,为何别人都能游刃有余,她却独独不懂礼数呢?这不禁让人怀疑,是她不上心,还是另有隐情?
太皇太后微微蹙眉,眼神中带着几分不悦。
沐氏却抬眸,对太皇太后投去一个坚定的眼神,接着道:“若娘娘要责罚她,那便是臣妾的失职了。作为徐家长妇,若让这样的笑话闹到娘娘面前,那是臣妾的不对。”
话音未落,她便款款拜下,一拜三叩,礼数周全,态度谦卑。
这番举动,听得众人如痴如醉,太皇太后也不禁多看了沐氏一眼:“你似乎有些面熟。”
沐氏不卑不亢地回答:“臣妾曾随先王入宫,有幸见过娘娘。”
提及“先王”,太皇太后与弘治皇帝相视一笑,心中已然明了。
原来她是云南沐家的女儿,沐家满门忠良,世代镇守云南,深受朝廷信赖。
而她口中的“先王”,是黔国公沐晟,沐晟虽已逝,却因忠烈之举,被追封为定远王,谥号忠敬。
因此,沐家虽是公爵,但提到沐晟,无不尊称“先王”。
太皇太后眼中闪过一丝慈爱:“原来是将门虎女,你入宫时,年纪尚幼,哀家……竟是忘了你,你抬起脸来,真是个懂事的孩儿啊,徐家的那位公子,真是福气不浅。”
沐氏听得这话,心中喜悦无比,更加谦逊有礼:“徐家上下,若有失礼之处,臣妾愿代弟妹受罚,以免坏了宫中规矩。”
旁观的命妇们听了,心中不禁唏嘘,这沐氏,果然是深谙宫中之道。
然而,越是如此,反而越得长辈们的喜爱,太皇太后更是不在意地说:“哀家不怪你,林氏……也无大错,起来吧,过来吧。”
她身为定远王之女,虽是庶出,但这一身份,已足够让她在宫中赢得好感。
太皇太后让她上前,她不急不躁,缓缓而行,每一步都透着恭谨,仿佛踏着云端,缓缓走向那无尽的荣光。
在幽静的角落,林氏的身影显得格外孤寂,她的内心既对那位长妇的手腕赞叹不已,又对她怀有深深的敬畏。这位妇人出身显赫,人情练达,言辞更是犹如春风拂面,完美无瑕。无论走到哪里,都仿佛自带光环,熠熠生辉。
然而,在这份敬畏之中,也不免泛起一丝自怜的情绪,她暗自叹息自己的失礼之过。但,那个意外的身影究竟是如何出现在这里的?这让她百思不得其解。
沐氏轻盈地走近,太皇太后依旧端坐不动,却伸出那双细腻的玉手紧紧握住沐氏的柔荑,脸上挂着慈祥的笑容,连声赞叹:“好……好……”
那连绵不绝的“好”字,透着亲昵与赞许。
沐氏心中欣喜若狂,她自南京而来,早已听闻不少风声。
暗自思忖,林氏若是懂得礼数,徐家岂能如此轻易受害?幸好,自己讨得了太皇太后的欢心,否则这后果……她不敢再想。
此刻,她心中又涌起一个念头,林家那位少年不仅与周家结怨,恐怕在太皇太后心中也留下了不快的印记。她心想,不如……在这关键时刻,她要如何施展自己的手段,让太皇太后改变心意?
而这一切,都在这神秘的网络世界中悄然展开,等待着她的智慧与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