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西汉兴亡史 > 第68章 刘恒逝世 刘启即位(第2页)

第68章 刘恒逝世 刘启即位(第2页)

晁错的办公室,跟高皇帝刘邦的庙在一个大院里,晁错每次进出都要走正门绕远道,他觉得不方便,就在南墙上凿了一个门,专供自己出入。

申屠嘉闻知后,立即面见刘启,投诉晁错,说他竟然敢凿高皇帝庙的墙,罪大恶极!

刘启身边的人把这个消息透露给晁错,晁错非常紧张,深更半夜跑宫里来向刘启主动坦白,也不知道说了一些什么话。

第二天上朝,申屠嘉当着所有人面,说晁错擅自凿高皇帝庙墙,罪大恶极,应该交给廷尉,按罪论处。刘启说,晁错凿的只是个外墙嘛,也是为了办公方便,没必要为了这么点事就交给廷尉吧,再说了,晁错凿门,事先我就知道,丞相不要这么紧张嘛。

申屠嘉不再说话,下朝后有气没出撒,就冲自己的长史发火,早知道就先杀了这个王八蛋再说,现在被他反咬一口,成了老子的错了。

申屠嘉越想越气,他觉得自己的这个丞相做得太窝囊,辞职不干了。

申屠嘉很老了,本身就有病,加上这么一气,病情发作,吐血而死。晁错依旧做他的内史。

朝中所有人都被惊了一下,晁错一个内史竟然能把这么大的丞相搞掉,大家都去拼命和他拉关系。

一时间晁错风生水起,他自己更是非常受用。

不管晁错是出于什么考虑,他爬得太快了,而且一路伤人。

他的政治生涯是极其不稳定的,没有自己的根基,除了皇帝支持他。刘启对晁错来讲,是唯一的,他的抱负只能通过皇帝实现;不幸的是,晁错对刘启来讲,却只是众多臣子的一员,尽管他非常尊重、信任自己这位老师。晁错只向刘启负责,刘启却要对整个国家负责。

前文说过,吴王刘濞的太子被刘启砸死了,刘濞必须要做出点反应,否则他这天下第一王岂非颜面尽失。

刘濞给长安发了一封信,说自己老病,每年不再去长安朝拜了。当时刘恒也不敢怎么样他,尽管他明知道刘濞在装病。于是好人做到底,不来朝拜就算了,你不是病了吗,我送你一把拐杖。

刘濞自己非常清醒,他知道刘恒能忍,但是刘启就很难说了,于是暗中积蓄力量,以防不测。

长安城里,晁错拿此事大做文章,他给刘启上了一封奏疏,内容自然还是他一直主张的,削藩,而且把目标直接对准了刘濞。

其内容基本如下:当年高皇帝初定天下,为巩固国家安定,大封同姓,齐国七十多个城,楚国四十多个,吴国五十多个,这三家就几乎占了天下一半。吴王因之前太子之故,装病不朝,于法当诛。文皇帝不忍下手,赐给他一把拐杖,这已经足够宽厚,吴王至少应改过自新。但是他反而愈加骄横,开矿铸钱,煮海为盐,诱天下逃亡罪人至其处,图谋造反。如今形势,削他要反,不削也要反(削之亦反,不削亦反)。现在就削,他会立即造反,祸事反而更小;迟了,等吴王坐大,到时麻烦也跟着大了。

应该说晁错这一番言论,是有道理的。不过所谓“削之亦反,不削亦反”,恐怕有失武断。

如果按照先前贾谊的设想,跟刘濞耗下去,等刘濞死了,立即把吴国分割成几个小国,到时再各个击破,可以说最理想的方式,刘濞已经六十二岁,还能折腾几年。

但是晁错等不急,他总以为整个朝廷只有他自己在为国家考虑,每次上朝或者开会,晁错必谈削藩。刘启也是等不及的,他刚即位不久,需要做点什么事出来,以彰显自己的存在,至少让人们的嘴里,少提几次先帝如何先帝如何。

这次晁错上书,已经把问题说得很严重,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刘启召集高级官员们开会,三公九卿全部就座,人人都在看着晁错。

在座的没有糊涂脑袋,都知道要削藩是要削的,可是会带来什么后果,又有谁来负责?削藩是一项改革,吴王也好,楚王也罢,都是既得利益者,既得利益者从来都是改革的天然反对成员。

最怕的就是,动一个,结果剩下的抱成一团,非常可怕的情形。

会上七嘴八舌,晁错近乎侵略一般,一一反驳,为了皇帝,为了国家,一定要削藩,削藩,削藩!刘启则在上面沉默不语。

到最后,谁都不敢说话了,包括级别比他高的御史大夫,丞相等人,因为大家都知道,晁错职位虽低,但是皇帝最相信他。

如果政治家足够称职,很多战争都可以避免。晁错算不上称职,他把战争想的太简单了,不就是造反吗,发兵镇压就是,一劳永逸,千秋万代的功业啊。

大家都在沉默,看皇帝刘启做决定。

忽然有人发言了,毫不掩饰,反对晁错。窦婴,窦太后的一个侄儿,会场中唯一一个敢和晁错持续辩论的。

晁错不知道,他又给自己制造了一个敌人,还是皇帝的表弟,更是个姓窦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